黄沙大捷 | 试论黄沙大捷在中共党史军史中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

文摘   2024-12-03 16:31   江西  



《黄沙大捷》专栏今日刊发—— 试论黄沙大捷在中共党史军史中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

《 试论黄沙大捷在中共党史军史中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吴志平,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原副主任、株洲市社科联副主席。




摘要:黄沙大捷是一场重要的历史性战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不仅是红十七师在湘鄂赣苏区北上的一次英勇行动,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早期战争史上运用游击战略战术以少胜多的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精彩的胜利之战,更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中一段不朽的经典,它见证了一大批英勇善战的将领的英勇事迹与历史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关键词:黄沙大捷;中共党史军史;重要地位与作用

湘鄂赣红色旅游资源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湘鄂赣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艰苦而伟大斗争历史的见证,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1934年2月3日,红军第十七师在师长萧克、师参谋长李达领导下,在江西省宜丰县实现的“黄沙大捷”,作为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构成部分,是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值“黄沙大捷”90 周年之际,深入挖掘其在党史军史上的历史作用与重要地位具有非凡意义

一、黄沙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信仰精神之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人民军队怀揣初心和使命,经过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铸就为无坚不摧、无战不胜的信仰之师。崇高政治信仰是人民军队的强大精神内核,是人民军队无往不胜之所在。黄沙大捷是对红军将士政治信仰、军事战略和思想意志的一次重大考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一次重要的践行初心使命的信仰之战、精神之战。
1933年1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湘鄂赣省委和红十六师:立即向东行动,会合从湘赣苏区北上的红十七师,由红十七师师长萧克统一指挥,共同完成破坏南浔铁路、钳制敌人的任务,以配合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并策应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月14日,中革军委电令中说:“第十七师应速向宜春、分宜地段渡过袁水,北出配合第十六师向南浔、永修一带行动。”
军令如山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就是党的召唤,就是革命事业和中央苏区的需要。红十七师接到命令后以坚强的党性原则坚决服从、紧急动员,在师长萧克率领下,顶着北风突进到分宜县以东的肖公庙,再北渡袁水到达新余观巢、分宜双林,在华阳渡过锦江向高安继续前进。在黄沙,与国民党四个团激战。
不怕牺牲是红军将士具备的首要品质。在敌人力量大大超过红军力量的情况下,红十七师将士发扬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精神,积极应战、勇敢迎敌。在战争取得初步胜利时候,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又卷土重来,向龙垴主峰我军阵地再次发起疯狂的进攻。红军官兵刺刀弯了就用枪托,枪托断了就用石头,敌军尸体遍布山坡。黄沙战斗,以红十七师大胜、敌人大败结束。黄沙大捷后,红十七师继续北上,在奉新的百丈与红十六师会师,两师并肩沿修河而下,向预定目标马回岭挺进。在敌重兵尾追的情况下,萧克又接中央军委电报,要他们轻装前进,破坏南浔路。两个师一商量,决定红十六师留在大小坳地区牵制尾追之敌,红十七师去执行破路任务。蒋介石企图把红十七师歼灭在修、富之间的黄粱美梦又一次变成了泡影。之后,红十七师和红十六师一道为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北上任务,纵横驰骋于赣西北广大地区,多次击退敌人的堵截,又多次冲出敌人的夹击与包围,打垮了国民党正规军六个团,驰骋湘赣苏区,打得敌人胆战心惊。当然,红十七师将士们为黄沙大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师伤亡四百多人,师参谋长李达和一个团长在战斗中负伤。 
红十七师北上的行动是积极的,起到了牵制、调动敌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同时锻炼了部队,为回师湘赣保卫苏区树立了更大的信心。黄沙战斗中红军将士以执着的革命信念、非凡的革命勇气、无我的革命境界,锻造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黄沙大捷告诉我们,人民军队以信仰为内核、以智谋为辅翼的血性胆气,使我军既具有“共产党打仗,没有什么老样”的灵活战术,又涌现出大批毫不犹豫、毫无畏惧,不吝热血、英勇献身的官兵。这样的军队是无往而不胜的。五十年后,周仁杰重返黄沙战场,望着山上的战壕、掩体纵横交错,数量众多,尽管已长出参天的松树,仍然清晰可辨,回想当年战斗情景,五百多名红军战士牺牲在这里,他心里感慨万千: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啊!

二、黄沙大捷是湘赣苏区军民齐心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一次胜利之战
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湘赣苏区军民协同作战,在支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取得的黄沙大捷,便是这一人民战争思想成功应用的一个典范战例。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宜丰在土地革命时期,是湘鄂赣根据地中心地带,这里革命群众觉悟高,积极参加土地革命,中国工农红军与党组织在宜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黄沙村是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藩,与奉新县的九仙汤交界,东有龙形山,北有紫阳坛,西有栗西垴,南有一小坑口。整个地形如箕斗口,易守难攻,而且坑口有修、铜、宜、奉中心县委和县苏区机关驻扎。这一条件,有利于联合苏区地方武装力量和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歼灭敌人。2月2日,红十七师出敌不意,从宜丰花桥调头西行,天黑时进入黄沙,并马上与县苏主席兼军事部长张立生取得联系。张向萧克详细汇报了敌情,介绍了黄沙水口龙垴上的地形,红十六师在九仙汤休整的情况后,萧克手书红十六师高泳生师长驰援,派人连夜送往九仙汤,接着召开了中心县委、县苏和地方武装负责人参加的军事会议,进行战斗部署:红十七师全力占领龙垴,猴子山大小山头,形成包围圈;少共国际连守石陂;县独立师守太子庙,防止敌人窜往甘坊;县苏保卫队负责诱敌深入;妇女队和群众担任送茶水、救护伤员。同时,部队每到一处都要开展群众工作,打土豪,捣毁国民党的区、乡政府和食盐公卖处,把没收的盐、粮食和其他物资其它物资发给当地群众,得到群众拥护,青年纷纷参军,一天行程中参军的就有二百多人,这为后来黄沙大捷奠定了军民同仇敌忾取得胜利的基础。
黄沙大捷是军民齐心协力的大捷,是人民军队与地方党组织、工农相结合的经典战斗,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新式人民战争的再一次尝试,是人民战争理论克敌制胜法宝的又一次光辉实践。部队行军所到,宣传群众,痛打土豪,给群众分东西,给地方武装发枪,打仗时瓦解敌军、争取俘虏等等。红十七师的声威,真有朱毛红军下井冈山的布告上讲的:“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那种气概。它以确凿无疑的事实体现了人民群众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恰如萧克将军所题:“万众一心,三军奋力。”周仁杰中将于回忆录《从井冈走来》中亦曾言及;“黄沙大捷是一曲人民战争的胜利凯歌。我们一到黄沙,上上下下全动员起来了,他们送来了粮食、蔬菜,协助我们修工事……体现了根据地游击区的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深厚阶级感情,使我们觉得像是回到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周仁杰的感慨,说明了这样一个哲理,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有什么成功密码,那这个密码一定与两个字有关:人民。我们现在说军拥民、民拥军,在黄沙大捷中就已经呈现出了这样的和谐画面。

三、黄沙大捷是人民军队早期战争史上运用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以少胜多,为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经典胜利之战
兵有兵法,战有战法。萧克,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真正的军校高材生。曾参与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积极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以及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由一名以勇猛著称,擅长猛打、猛冲、猛追的战士,逐步蜕变成为一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屡战屡胜的红军高级指挥官。井冈山斗争时期,他率领红军战士们取得了九渡冲大捷等重要战斗的胜利,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作为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官之一,1932年10月25岁时任湘赣苏区红8军军长,不愧为我军一位文武兼备的战将。作为毛泽东、朱德的重要战将,他对井冈山时期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与国军作战的主要形式——游击战很是精通,对指挥红军作战有一定的才能与战略战术。黄沙大捷就是他灵活机动运用红军游击战之战略战术的成功军事实践。
善抓战机,机动配合。接到中央军委挥师北上进入湘鄂赣苏区的命令后,萧克师长于1934年1月24日率领约五千人从安福的丰田、古江出发,突进分宜。26日,红十七师分宜肖公庙北渡袁水,30日晚再过锦河,向高安前进,出其不意的渡过了袁水,进入赣西北地区。红十七师北上的行动被何键发现,急忙命令敌十六师跟踪追击,同时将正在“围剿”小源根据地的第十八师五十二旅和第六十二师一八四旅抽出来,由第十八师师长朱耀华统一指挥,兼程东进,企图堵阻红十七师北上,并对红十七师形成前后夹攻之势。萧克师长率部于高安村前住了一晚,在研究了敌我形势后,决定将敌引入有利于红军作战的苏区腹地——宜丰的黄沙地区。此地与奉新的九仙汤交界,东有龙垴山,北有紫阳坛,西有栗古垴,三面高山环抱,只有南面一条小坑,整个地形如箕斗口,地势如一布袋,易守难攻,同时有修、铜、宜、奉中心县委和县苏区机关驻扎在离黄沙不远的蓝家店,有利于联合苏区地方武装力量和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歼灭敌人。2月2日,萧克等红十七师出敌不意掉头西行,从宜丰花桥插入黄沙,并马上与县苏维埃主席兼军事部长张立生取得联系。黄沙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九岭山脉的南侧山脚,为一处被群山环抱的小型盆地地形,其北部紧邻紫阳坛高地,西部依傍里古脑山峦,而东部与南部则分别与龙形山脉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格局。龙形山的龙脑,像微微昂起的龙脑袋,虎视眈眈地雄踞于盆地中最大的居民村南侧。盆地有一条窄路,通向一个漏斗形的小平原。这里是湘鄂赣红军的根据地,群众基础比较好。时已天黑,师长萧克命令部队做好应战准备,抓紧休息,等待与红十六师会合,然后继续北上。五十一团守龙脑主峰,四十九团守主峰左侧山头,五十团为右翼,守主峰西侧里古脑,封锁交通要道。宜丰县独立团、少共国际连分别在黄河的南六、七公里的太子庙、石陂担任警戒,配合红十七师作战。
当时,国民党军兵力近万人,持有大量德国毛瑟枪和捷克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天上有飞机扫射扔炸弹,地上有火炮疯狂轰击。反观我军,红十七师是规模较小的游击兵团,全师才4000多人,全师不到人手一枪,每人只有五发子弹,轻机枪也只有不到十挺,有的战士只有鸟铳或大刀。萧克将军决定派遣少量兵力执行对国民党第十六师动向的警戒任务,与此同时,他集中了主要的军事力量,来与朱耀华部进行战略交锋。在双方交火期间,敌方指挥官何键采取了空中攻势,分三个不同阶段调遣战机至黄沙区域上空,实施猛烈的轰炸与低空扫射,造成了广泛的破坏。红十七师的指战员被敌机的猛烈轰炸压得抬不起头。这一现象引发了萧克将军困惑,他注意到,在同样位于黄沙地区的战场上,国民党军的航空部队似乎专门针对红十七师的阵地进行了集中轰炸,而对国民党军自身的阵地却未投放任何一枚炮弹,这一现象显得颇为异常。他的指挥部队充分利用临时搭建的野战防御工事,坚决抵抗国民党军队的猛烈攻势。在敌方飞机暂时离开红十七师阵地领空的有利时机,他果断抓住这一窗口,组织部队实施了有效的反击行动。
敢打硬仗,临危不惧。3日早饭时分,朱耀华率领的敌军两个旅从东南、西南两个方向逼近黄沙,进入兰溪、上下梅一线。敌人的气焰非常嚣张,妄图趁我军立足未稳,凭借兵力、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一举消灭我军。8时许,敌人兵分两路,五十二旅居左,一八四旅居右,沿着南北走向八斗里、杨桃岭,气势汹汹地向红五十一、四十九团阵地猛扑过来,想要夺取黄沙地区的制高点龙脑主峰。敌我双方发生激烈交战,八架敌机轮番对我阵地狂轰滥炸,俯冲扫射,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红十七师指战员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一面挖修工事,顽强顶住敌人的进攻,一面不断组织反击,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中午12时左右,一部分敌军冲到了主峰前面,占领我军前沿阵地的一些战壕和掩体,接着又冲到半山腰,向山上发起猛烈进攻。眼看敌人就要夺取制高点,红军指战员纷纷跳出工事,冲向敌阵,在山腹和山脚下与敌人拼刺刀,展开一场争夺阵地的白刃战。我军前沿阵地多次易手,又被夺回,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终于遏制住敌人的进攻,制高点始终控制在我军手中。
兵不厌诈,借力歼敌。红十七师与敌人激战十多个小时,由于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不但顶住了敌人的猛烈炮火,而且组织一次次冲锋,冲垮了敌人的阵形,迫使敌五十二旅和一八四旅全面溃退,红军战士英勇追击溃败的敌人。同时,据刘月生将军回忆:“红十七师从战场观察和俘虏口供中获得了敌方陆空联络符号,萧克师长便利用这个符号指挥敌机向敌军阵地轰炸扫射,然后乘机向敌人发起攻击。”突然天空传来敌机的声音,萧克命令部队用缴获的白布,在我军阵地上摆出“十”字形和“三”字形标记,敌飞行员上当了,失去了轰炸目标,无法配合敌地面部队作战,误以为敌军已经占领了我军阵地,把溃逃的敌军认作红军,便朝他们扔炸弹、俯冲扫射,敌军乱了方阵。红军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发起冲锋奋勇突击,夺回了前哨阵地。战斗到下午,敌人将背包、米袋等丢掉,轻装冲锋。刚冲到半山腰,红军机枪猛烈开火,居高临下扫向敌人,手榴弹也在敌群中不断开花,打得敌人血肉横飞,死伤遍野。红军接着又向盘踞在西边山头的敌人猛烈进攻,歼灭了大量敌人,敌两个团长被击伤。这时,敌机以为溃退的敌人是红军,扔下了许多炸弹,敌伤亡惨重,剩下的急忙向天宝、同安方向鼠窜逃命,我军紧追不舍。逃往同安的敌军被少共国际连截阻,死伤过半。
此次黄沙战役,标志着红十七师在北上湘鄂赣苏区的征程中取得的首次以寡敌众的重大胜利。红十七师仅凭三个团的兵力,便成功突破了敌军两个旅、六个团的围追堵截,俘获敌军三百余人,致使敌军伤亡高达六百多人,并缴获步枪五百余杆,轻重机枪四十余挺,以及大批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敌师长朱耀华险些被俘,敌旅长钟光仁险些被俘,钟光仁亦被击伤。红十七师亦伤亡300多人,师参谋长李达在战斗中负伤。在萧克将军成功引领红十七师完成突围行动之后,红十六师亦在师长高咏生与政委温锦惠的紧密配合及指挥之下,成功抵达了预定的黄沙区域。两师会师后,依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明确指令,决定由萧克统一担任指挥职责。随后,萧克等人率领着红十六师与红十七师,继续向北方挺进。然而,在历经多次辗转战斗后,由于部队规模庞大,最终遭遇了国民党军队多路兵力的围追与拦截。3月5日,红十六师、红十七师分别杀出重围,同日到达铜鼓幽居,再次会合。17日,两支部队辗转到达浏阳坳,两师经过研究,分头行动,红十七师由萧克率领于3月下旬回到湘赣苏区,红十六师则由高咏生率领去了湘鄂赣苏区。
黄沙战斗是红十七师北上行动中的第一个硬仗,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指挥官尤其是诸如萧克等高级将领,展现出卓越的应变能力,面对危机毫不慌乱,指挥调度得当,行动灵活多变。他们擅长借助民众支持与地形优势等有利因素,有效发挥长处,规避短处,积极趋利避害,确保战略战术的精准实施,军民团结,敢于死打硬拼,终于扭转战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因而成为早期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黄沙大捷,“使我们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尾追与堵截,获得了短暂的机会,为会合十六师,继续北上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我军在这一仗中,打出了威风,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锻炼了自己,同时也支援和鼓舞了正在艰苦奋战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军民。”与此同时,笔者认为,黄沙战役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实施的第五次“围剿”所形成的压力,它是中央苏区与湘鄂赣苏区在反“围剿”斗争中一场具有经典意义的战役,也是这一系列重要战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黄沙大捷是中共党史军史上锤炼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百战百胜人民军队的将领之战
战斗战役,最能使红军将士得到历练。黄沙大捷,就像在革命的土壤里播撒了一把红色的种子,生根、开花、结果。历经黄沙战斗,一大批红军将领在以后的湘赣根据地保卫与游击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驰骋沙场,战功显赫,成为新中国后的人民解放军各级将领和高级领导干部。现选取几位有代表性人物陈述如下。
萧克,湖南嘉禾人。毕业于黄埔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时期的斗争。他曾任红十七师师长等重要职务。1934年8月与任弼时等人共同领导红六军团率先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在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时期,萧克将军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察冀挺进军司令员以及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等一系列关键性军事要职。30岁,他率领八路军部队对北平实施包围,成功地在敌后开辟了“敌后之敌后”根据地。步入解放战争,他担任了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一职,并同时兼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的职务,以及第四野战军参谋长与华中军区参谋长的重要角色。在此期间,他积极投身于指挥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挺进、对敌实施紧追不舍的作战行动,为推翻蒋家王朝、实现全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许多要职,如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政治协商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1955年,根据国家规定,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达,陕西眉县人,毕业于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于1931年2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此之前,他曾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的连长、红十七师师参谋长及军参谋处处长等等职务,积极投身于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的斗争和伟大的长征之中。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出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的重要职务。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以及计划部和监察部的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72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周仁杰,湖南茶陵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于1931年2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曾在红8军23师担任连长职务,后又历任红6军团17师的营长、51团的参谋长及团长等要职,积极参与了湘赣、湘鄂川黔等苏区对抗国民党军“围剿”的战斗。1935年11月,根据组织决定,他被正式任命为红六军团第十六师的师长,并率领部队踏上了长征的征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并兼任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享有大军区正职待遇)等职务。
贺庆积,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十七师51团连政治指导员、团长、师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一至八次攻打吉安以及湘赣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后又率领部队投身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了江西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新中国建立之后,他又在辽宁省军区担任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根据国家的授衔制度,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的荣誉。
刘转连,湖南茶陵人。1933年11月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湘赣第17师第49团营长,参加黄沙战斗,还参与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战役、西征行动以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反“围剿”斗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其历任第48军军长并兼任赣西南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根据国家的授衔制度,刘转连被授予了中将军衔的荣誉。
刘月生,湖南茶陵人。1931年投身中国工农红军,于1933年正式被吸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担任了包括红十七师连指导员在内的多项职务,亲身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战斗及长征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委工程兵第一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解放成都、川西剿匪等战役战斗。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而今历史的车轮虽已碾过100载,但黄沙大捷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深深篆刻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与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不朽篇章,给人民军队建设与后人留下了特别珍贵、伟大、丰沛的精神财富。正如萧克将军在“黄沙大捷革命英雄永垂不朽”碑所题《贺黄沙大捷纪念碑落成》一诗云:“黄沙大捷、战胜强敌。万众一心、三军奋力。冲锋陷阵、斑斑碧血。红军英名、永垂日月。”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您的权益,敬请告知删除。



扫码下载宜丰县委、县政府唯一新闻客户端——宜丰发布客户端精彩开端,掌阅天下!

宜丰发布温馨提示:请您勿忘消防安全、用气用电安全、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等各项安全工作,让安全时时处处在心中、在身边。


来源吴志平


责编:况   婷

初审:陶   亮

编审:罗   霄

签发:钟志强

投稿邮箱:yffb2020@163.com



更多新闻

康健调研基层综治中心及派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

最低6℃,宜丰接下来天气→

公告!版本升级!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宜丰发布
宜丰县官方政务发布、时政新闻递送、民生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