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贵州省榕江县的“村超”赛事火爆出圈以来,它不仅让球场上的比赛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还让场外的民族文化展示焕发了新的活力。摆贝村,这个位于兴华乡北部的苗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闻名。借助“村超”赛事带来的流量,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苗寨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曾经的摆贝村尽管自然景观令人赞叹,但发展却面临着不少挑战。“摆贝村的土地零散、地势险峻,人均耕地面积仅0.37亩,且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摆贝村的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小规模自给自足的阶段。”摆贝村的第一书记罗丽萍表示,虽然温饱不成问题,但在提高收入方面仍存在诸多难题。
去年6月,随着“村超”赛事的热度迅速攀升,一位特别的老人在赛事中的文艺表演环节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他身着苗族的传统服饰,以“村超爷爷”的身份出现,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关注,罗丽萍迅速行动起来,她联系村民,组织大家赶制蜡染等特色产品,并开通了“摆贝苗寨”的网络平台账号。她尝试通过直播带货和发布短视频的方式,将摆贝村的文化和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罗丽萍还积极与帮扶单位和“村超”品牌公司进行沟通对接,争取到在“村超”球场设置公益摊位的机会,为村民的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这些出圈的家乡蜡染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摆贝村旅游观光,并购买当地的蜡染和刺绣产品。新媒体团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了328条宣传视频,累计观看次数超过1000万,这样的高曝光率让“摆贝苗寨”和“摆贝蜡染”等关键词持续出现在全国球迷的视线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还吸引了许多青年劳动力回乡创业,为摆贝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村超”赛事后首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潘发勇和龚良兰夫妇亲眼见证了短视频和直播如何为家乡的特色产品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传统手艺现在也能赚大钱了,一块小小的蜡染作品能卖到80元!”潘发勇兴奋地说道。就在去年九月,尝到了新媒体带来的甜头后,他在村里开设了一家名为“月亮山部落”的蜡染作坊,主打蜡染体验服务。潘发勇和龚良兰夫妇共同管理着这家作坊,潘发勇主要负责接待游客和担任导游,而擅长蜡染技艺的龚良兰则负责处理订单。自2023年6月以来,摆贝村的蜡染和刺绣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记者了解到,村集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收入达到了12万元,同时带动了村内手工艺人收入超过60万元。
摆贝村民宿外景
来源丨中国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纯公益宣传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
扫码添加编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