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
科|主| 题|学|习|
量感启迪
跨界融合
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 版)》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中新增的内容,要求一线教师从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教学转型为知识与见识并重的教学,从着眼当下,走向放眼未来。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中,作为小学阶段测量教学的起点单元——长度单位,是孕育量感生长的肥沃土壤,而综合与实践课 ——身体上的尺子,则为量感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教学“长度单位”之后,组织了 以“身体上的尺子”为主题的跨学科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跨界融合实践体验,启迪量感。其学习结构图和规划表如下:
学生在阅读、测量、合作、写话、绘画、交流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语文、美术学科的知识,丰富测量经验,发展量感、应用意识能力、创新实践等素养。
活动1:认识我们的“身体尺”
周老师用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引入,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尺子居然可以藏在身体里,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通过绘本的阅读,同学们发现身体藏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尺子,我们身体哪里可以做尺子呢?同学们像一群小探险家,开始互相寻找、互相指认。不一会儿,我们就找到了四把“身体尺”:
一拃zhǎ: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距离。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
一庹tuǒ: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它们就像是我们身体的秘密武器,随时准备为我们测量世界。
活动2:测量我们的“身体尺”
学生活动
每个人的身体尺都各不相同,自己的一拃,一脚,一步,一庹到底有多长呢?在分组测量之前,周老师引导同学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讨论了测量方法,特别是那些不容易测量的“尺子”。瞧,同学们像测量师一样,严格地量了起来,还仔细地填写了记录单。
同学们在交流观察各组数据中,针对数据差距特别大的,反思测量过程是否出了问题,再次测量调整。在对比不同同学之间的身体尺“卡”数据中发现了:身高越高,身体尺越长。比较自己身体上不同的“长度”发现了一拃长与手掌长差不多,一庹长与身高差不多,一步长总比一脚长要长得多。
活动3:用身体“尺”丈量校园
哈哈!“身体尺”终于要大显身手了!教室里,同学们先估再量,可以训练我们眼睛的尺子哦!教室的桌面、黑板、大门……都量了个遍。同学们还学会了选择合适的“尺子”来量不同的东西,就像一位聪明的建筑师。
篮球场上,同学们想用一庹来量球框底下到三分线的距离,可是发现两个手臂总是不在一条直线上。于是,我们就改成了用一步来量,一步一步叠加很接近弯弯曲曲的三分线呢!结果就准确多了!
同学们还把身体尺带进了我们的“梦想田园”,量一量菜地的长和宽,还有的同学还想量一量菜有多高呢!
活动4:把身体“尺”带回家
从校园到家里,万物皆可量!电视有多高?沙发又多长?洗衣机又有多宽呢?瞧,同学们忙碌地记录着家里的每一寸角落,量得不亦乐乎!
测量之旅就止于此吗?当然不!快看,同学们测量的脚步走进了大自然!
活动5:绘制《我身上的“尺子”》
数学日记
这次身体尺测量的经历真是太有趣了!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段经历写下来、画下来。在日记里,同学们画了自己的“身体尺”,还写了测量的过程和感受。每一张日记都充满了同学们的创意和收获。
活动感悟
就像小小的探险家,同学们用“身体尺”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 在没有学科界限的时空里,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科学、语文、美术等知识,充满乐趣且出色地完成探究任务。同学们对不同“身体尺”的感知愈加清晰,在具体情境下,选择合适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大大提升,并且对具体物体长度的估计也逐步精准起来。正是学科融合下充满无限可能的体验,让量感的生长充满生机。
END
供稿|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审核:曾晓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