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符合使用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29%-43%的患者因卒中症状轻微而未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先前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这些患者都能很好地康复,甚至发生了死亡。一项全国性的大型研究(遵循指南-卒中)表明在轻型卒中患者中,卒中相关的残疾是相对常见的。研究还表明出院时的临床结果与最初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密切相关。国际卒中治疗的安全实施-国际卒中溶栓登记观察性研究显示无论症状出现的时间如何,轻型卒中患者在3个月时的预后良好率为71-72%(改良Rankin量表,mRS 0-1)。自此以后全球各个国家指南都建议对症状轻微但致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
在CHANCE(氯吡格雷用于高风险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患者)和POINT(新发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的血小板定向抑制)试验中,如果在发病24小时内开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减少轻型卒中患者的后续事件方面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有效。最近PRIMS和TEMPO-2 (rtPA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潜力)试验表明在轻型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与阿司匹林相比,溶栓治疗并没有增加90天良好功能结局的可能性。因此从已发表的研究中对轻型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进行叙述性回顾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实践(表1)。
指南的影响
上限效应和下限效应
在医疗状况下与统计相关的上限板效应是指大多数数据接近测试的上限或最高可能分数的现象。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测试参与者都获得了最高(或非常接近最高)的分数。最近PRIMS试验显示阿替普酶组122例(78.2%)患者和阿司匹林组128例(81.5%)患者在90天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调整后的风险差异为-1.1%;95%置信区间为-9.4%至7.3%)。此外ARAMIS(抗血小板与R-tPA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试验表明,在90天时DAPT(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93.8%的患者(346/369)和替奈普酶91.4%(320/350)的患者具有良好的功能结果(风险差,2.3%(95%CI,-1.5%至6.2%))。然而TEMPO-2试验发现,对照组50%(226/452)和替奈普酶组58%(247/432)在出院时恢复到NIHSS 0 (RR 1.16, 95%CI 1.01至1.31),而在90天的有利结果差异变小(71%对69%,RR 0.97, 95%CI 0.89至1.05)。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在轻型卒中患者中,90天mRS 0-1的比率很高,可能已经达到上限效应。由于这些上限效应会影响研究的质量,因此出院时NIHSS为0可能更敏感。
然而,也需要考虑下限效应。下限效应是指由于实验难度高,参与者的得分普遍较低而没有差异的现象。在这三项试验中,每组症状性脑出血(sICH)的数量分别为5 VS 0、1VS 3和2VS 8。出血事件发生率很低,这使得传统的比较分析方法非常有限。
卒中复发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静脉溶栓(IVT)后,约10%的患者会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这与不良预后有关。理论上IVT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通过预防再闭塞和卒中进展来减少END。然而由于担心出血转化目前的指南建议在静脉溶栓24小时后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其他包括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剂、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等抗血栓药物的研究在预防卒中复发或END的获益和风险方面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正在进行的溶栓后轻型卒中早期抗血小板治疗试验一旦完成,可能会提供更多信息。
脑再灌注与长期心理健康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