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民生   2024-11-02 11:40   山西  

点击上方晋南道免费关注!


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你们在山西,可看的很多,我要说的是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同时也是想说,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山西文化。
说历史影响,当然要用历史的眼光。我是学历史的。研究历史,有两个路径,也可以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典章制度,这是过去的历史学家遵循的一个路径,关注较多的一个层面;还有一个是地理环境,也可以说是历史地理,这是百年来,新一代历史学家较为侧重的一个路径,一个层面。

  什么叫历史地理呢?举个与抗战有关的例子。

  上世纪20年代后期,谁都看出,中日之间终究会有一场大战。开战后,会是什么样的状况,许多名家都有自己的说法。著名的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提出的看法是,开战后中国会大败,只要守住三阳,就不会亡国。这三阳是,洛阳、襄阳、衡阳。

八年抗战期间,这三个地方,始终都是中国军队防守的重点区域,也都发生过非常激烈的战斗。稍有地理常识的人,只要将这三个地方连在一起就看出道理来了:这个连接线以东,差不多都是平原,以西,差不多都是山地。山地易守难攻,结局可想而知。

  看山西,若从典章制度的层面看,我建议朋友们注意一下,在山西即便是偏远的乡村,也有庙宇,有庙宇的地方,必有戏台。国家的典章制度,就是通过演戏这一文艺活动达到教化的目的,变为民众的人生理念,成为道德规范,成为风土人情。关注一下戏台,关注一下民间风俗,对“礼失求诸野”,会有深一层的理解。

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的汤帝庙戏台

我今天要讲的,主要是从地理上看,山西对历史的影响。不管你们要去的是山西什么地方,都要对山西有个整体的认识。

1


感受山西文化先认识山西地理


我上小学时,就注意到了,山西的形状,很像台湾。都是南北一长条,像个树叶,两头窄些,中间宽些。这个样子,可说从元代设置行省(中央机构叫中书省;行省,意思就是“行动的中书省”)以来,几乎没有变过。小的变动还是有的,比如河北的蔚县,过去一直是山西的,现在是河北的了。

 01  表里山河的地貌 山西平安国家就平安 

这个树叶形的长条,是由山西的地理条件决定的。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黄河,这一山一河,就固定了山西的形状,只会是这个样子。

壶口瀑布

太行山

有人会说,设省,就是以自然条件划分的。不完全是这样,更多的是考虑治理的方便。比如陕西省南部,汉中一带,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风土人情,更接近四川,但是,就是不划给四川。为什么,就是要插入四川一块地方,四川一旦不稳,出兵就方便多了。现在的样子,只能说是沿袭历史的格局。山西的这个地理格局,柳宗元说,叫表里山河,原话是:“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可以扩大想象,这样的地貌,本身就像一个大城堡。

  这个城堡,若在偏远的地方,就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了。但山西不是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它就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

秦朝太短,不说了。汉代和唐代都是历史上的大朝代,都城在长安。

山西南部,古称河东,与长安所在的关中,可说是互为表里。山西也可说是京畿。前些年出土的黄河大铁牛,就是蒲津桥的定桥之物。

盛唐时期黄河上的舟式浮桥——蒲津桥

为什么要在这儿修这么好的一个桥呢?就是为了去北边方便。《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儿,也是因为这儿是通长安的要道;若在偏远之地,就不会有宰相的遗孀和女儿那么长时间住在普救寺里了。

  再一个时期,是明朝。明朝边防有九镇,其中两镇在山西,一是山西镇(驻地宁武),一是大同镇。而大同尤其重要,与宣府(宣化)并称宣大,可说是北京西北的屏障。

  这三个时期,基本上可说,山西平安,国家就平安。


 02  两种文化的分界线 山西特殊的战略地位

  从历史地理上看,山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北部,在380毫米降水线上。大体来说,就是现在山西北部朔州一线。明代的长城,大致就是沿着这个降水线修建的。说白了就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个分界线。胡人南侵,多是由这儿进来的。

  胡人南侵,过去总说是个教化的问题,我们的教化没有远及彼邦,所以他们野性难驯,烧杀抢掠。有了这个380毫米降水线理论,就知道了不是什么教化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不南侵,他就没法活。

  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山西在战乱时代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战乱时代:一个是东晋之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是唐灭亡之后,北方的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叫北汉,就在太原。前一个时期平定之后,建立了北魏,北方算是统一了。后一个时期平定之后,建立了宋朝。说太原是龙城,不是说这儿建过国都,是说这儿是龙兴之地,唐朝的李渊父子,就是从这儿起兵的。山西真正建过国都的,是大同,北魏前期的首都(后期在洛阳)。山西可说是个五胡杂处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融和,起过很大的作用。

晋祠“龙兴晋阳”群雕 唐太宗李世民和群臣

2


带着历史文化轮廓行走山西


来山西参观,不管有关方面的路线是怎样安排的,你心里要有个历史文化的轮廓。就是,从南往北,你的感觉要从地下走到地面,从历史的深处渐渐地走向历史的明处

  这话怎么讲呢?

  就是,在晋南一带,要看地下的东西;过了灵石口(霍县以北),进入晋中地区,要看地上的东西。这就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越走离现代越近。

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

 01  从晋南的地下文物看历史的深处

  晋南地下的东西,最为明显的,是在侯马,可以看晋国的大墓,看编钟,尤其要看看陶范。

感知晋魂之侯马陶范

再就是,要看看侯马盟书,看看三家分晋那个时期,人们如何用毛笔沾上朱砂在石片上玉片上写字。

侯马盟书

 02  从晋中晋北的地上文物看历史的明处

越走越高,就走出了地面。这就到了太原这边,看晋祠,看五台山的宋代建筑,看应县的辽代木塔,看云冈的北魏石窟。这就是我说的走向历史的明处。

五台山

应县木塔

云冈石窟

3


去古朴的乡村感受绵长的传统文化


还有一个观念,也希望朋友们接受。文化这个东西,绝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是经过长时期的运行积淀而成的。文化,历来是保守的、千万不要一听保守,就皱眉头。没有历史文化的保守性、传统性,那我们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灾难而仍能保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还能是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台湾的时候,欢迎酒会上,当时的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盛治仁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说到了台湾,在台北,不要光是参观太庙、故宫,还应当到台北的小街小巷走走,那里有小咖啡馆、小酒馆,坐在里面,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音乐,喝个小酒,聊聊天,那是最能体现台湾文化的地方。我要劝朋友,有可能的话,去山西古朴的乡村走走,在那些地方,最能体会山西文化的悠久与绵长,也最能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变化的一面和没有多大变化的一面。这没有多大变化的一面,绝不是说山西落后,恰恰说明,山西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做了多么可贵的努力。

古村晒秋

节选自韩石山2014年7月在太原与台湾文化界朋友座谈时的发言

来源:史志山西   作者:韩石山




晋南道
晋南道,道晋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