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组轩评论丨在落实基层减负中树新风

时事   2024-11-27 17:03   北京  

前不久,中央组织部召开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以精简优化考核为抓手,切实为基层减负、干部赋能、改革增效,持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强烈信号。考核既是风向标,也是指挥棒。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政绩观,用改革的办法化繁为简,在落实基层减负中树新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树讲学习的新风,在对标对表中找差距。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迫切需要更加崇尚学习、持续深化学习。历史证明,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因此,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利于基层干部静下心来抓学习。要学习理论,把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思想关,坚决纠正政绩观异化、权力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以思想认识上的到位引领行动上的自觉。要学习政策,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最大限度减少政策衔接导致的“摩擦”“拧巴”现象,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学习方法,深刻领会贯穿于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施工图”,以辩证思维找准改革平衡点,以底线思维拧紧改革“安全阀”,牢牢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在立破统一中助力改革蹄疾步稳。

树重研究的新风,在常思常进中求优解。真研究问题与研究真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基层是我们党工作的重心所在,是抓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基层负担过重,存在资源、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小马拉大车”难题。基层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要研究“该不该”,深刻剖析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标准,明晰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坚决防止陷入“以形式主义纠治形式主义”“以减负变增负”的怪圈。要研究“能不能”,注意与现行党内法规相衔接,避免凡事必先找模板、凭经验的“老套路”,不搞照搬照抄、生搬硬套,一切从实际出发,主动创造条件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要研究“怎么办”,围绕“减什么、怎样减、减得怎么样”,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在深入复盘中“解剖麻雀”,该精简的精简,能合并的合并,可优化的优化,须删除的删除,以一例个案解决好一类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真减负、减真负,为改革开辟道路、清除障碍、创造条件。

树抓落实的新风,在善作善为中出实绩。抓落实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关键在抓落实。当前,形式主义已成为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落地的“拦路虎”。抓落实就是要落到底、见实效,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要聚焦高质量,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从最突出的问题、最紧迫的任务、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领域改起,打破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惯性和偏见,确保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施工图”变为“实景图”。要富于创造性,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紧紧扼住基层重负反弹回潮的冲动,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打出理清、规范、整治的组合拳,推动应减尽减、能减必减,让基层迸发出更多创造性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的活力。要追求真业绩,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做“满意工程”“民心工程”,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赢得群众支持和信赖。

沉疴尽去,万山将春。基层上连着党和国家,下连着人民群众。只要持之以恒在基层干部的“累点”“槽点”上做减法,既解决老问题,又警惕新变种,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在落实基层减负中树新风,必将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注入强劲动力。(区总工会:孔凡标)

本文首发于前线客户端

前线理论圈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