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黄土之中竟有冬暖夏凉的天然空调房

政务   2024-11-04 18:05   甘肃  
陇东大地上

窑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们深藏在黄土之中

宛如时光的隧道

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让你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也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给予他们温暖与安宁




庆阳董志塬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

是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

为营造窑洞提供了先决条件

早在夏商时期

周先祖公刘十多代人

曾在这里挖窑洞、建村落,教民稼穑

开创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历史先河

《诗经》称“陶复陶穴”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陇东窑洞庙宇群落老洞山真人寺


这种从远古时期延续至今的

人类居住建筑形式

因其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冬暖夏凉

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

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

穿行在庆阳的大山中

伫立在久经岁月的一孔孔黄土窑前

能感受到这源于黄土深处极强的生命力


窑洞营造技艺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中

留存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是我国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

也是人与自然环境争与合的历史见证

2008年庆阳市“窑洞营造技艺”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窑洞民居多在塬边、沟边及山崖下挖制

不占用地表土地

可谓是最节约土地、最环保的民居建筑形式

窑洞营造技艺的基本工序有

选址挖地基、打窑、泥窑、扎山墙和安门窗等

从事窑洞营造的匠人

称之为“窑匠”或“土匠”

生土窑洞崖面通常高3丈左右

“窑匠”主要负责斩崖面、提镟窑、箍窑等

看眼功的技术活儿



“窑洞营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建忠砌筑“浮雕铭牌”


将崖面掘好后可处理成

水波浪、一镢倒、乱镢子等多种纹样

窑洞挖好毛筒干燥数月后

定线提镟、砌窑肩

土质不好的崖面所挖的窑洞还需要箍顶加固

窑洞开一门一窗和一高窗

门窗和高窗便于上下空气对流和采光

也可随时关闭保暖

陇东的窑顶通常削成内低外高状

可使窑内的烟雾很快从高窗排出



技艺全面的“窑匠”

还能砌火炕、砌灶台、掏烟囱等

火炕是窑洞民居的一大特色

住人窑洞必有火炕,而不设床

技艺好的匠人所砌火炕、灶台

烧的过程中出烟顺畅、不打倒烟

而且省柴,热量利用率也高


窑洞营造匠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修造好的窑洞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是天然的空调房


华池县窑洞群落




庆阳窑洞千姿百态功能多样

有坐落于平原的窑洞,有挂在崖面上的高窑

有各自成洞的独窑

又有相互串通,一明两暗的套窑

有的窑洞里还挖有拐窑

窑里有窑,洞中有洞

有土箍窑,有石箍窑

还有土坯、石料或砖头兼用砌成的“双料窑”


现在更多的人家给箍窑顶上盖着青砖红瓦

远看是高大的瓦房

进去才知是舒适宜人的窑洞

窑洞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功能

还能办公、学习、娱乐


改造成窑洞博物馆的地坑院

地坑院


窑洞,是人们的温馨家园

冬暖夏凉,四季宜人

土坯的墙壁,散发着质朴的气息

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窑洞人家内部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窑洞的角落

人们开始一天的忙碌

夜晚,灯火温暖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

欢声笑语,弥漫在空气中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在这里生长繁衍 生生不息


装修时尚的窑洞



随着人类文明的极速发展

生产生活条件的全面进步

窑洞作为居住场所

已逐渐退出现代人的生活场景


如今古老窑洞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以另一种形式火爆出圈


西峰区毛寺村现代特色窑洞民宿凤凰塬舍


在窑洞特色民宿里

品农家乐 看皮影戏 学剪纸

体验农耕文化 尽享田园风光

享受乡村慢生活

只是那曾经熟悉的农具、作物、剪纸、社火……

仿佛从时光深处走来

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凝固成了永远的乡愁——

留存在了庆阳人的灵魂深处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陇东报、陇上非遗、视听甘肃客户端等








编辑:王学香 责编:朱旺 校审:都一鸣


往期荐读
1700年前古人就在用的中药,竟然这么神奇!
一把剪刀一张纸,方寸之间有魔法!
在陇原大地上寻找“中国红”!
听!三弦、二胡奏响“东方交响乐”
草原蓝天为证,这才是顶级的浪漫!
穿上这款“高定”,你就是草原上最靓的仔!


甘肃发布
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公众号。在这里,一起见证陇原儿女的奋进历程,领略大美甘肃的万种风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