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萼的著作蕴藏着作者对故乡、对云南、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表现了他思考的缜密超前、志向的远大,反映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才华,是半生心血的结晶。
1938年,抗日战争形势严峻而凝重,彭桂萼认为“对日抗战是整个人力物力火力财力智力的总决斗”,后方的文化亦应全力以赴挽救民族危亡。他与一些文友组织“警钟社”,出版《警钟》季刊,由彭桂萼主编,在经费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印行了六期,他在其中发表了时评、诗歌等近30篇。他还筹划编辑“警钟丛书”十种,以展示文艺创作成果。只是条件所限,未能如愿。各种文艺样式中,彭桂萼尤钟情于诗歌创作。他回顾抗战前自己的诗,“虽然在它们里面灌注着反抗黑暗的呼号与憧憬光明的信念”,“是在沉闷的气压下,零星逼出来的火花”。随着抗日烽火燃遍全国,“我于是选定了兴趣所趋的时代诗歌作武器,放开粗喉,拼命高呼”,以诗作“榴弹匕首”,鼓舞群众,投向敌人。他认为诗“要有正确的意识,强烈的感情,艺术的手法,通俗的形式,越和音乐接近越好,越能和口语接近越好”“使它易于上口,易于入耳”。先后出版了《震声》(1938年,郭沫若题签,马子华序)、《边塞的军笳》(1941年,老舍题签,雷石榆序)、《澜沧江畔的歌声》(1943年,穆木天题签并序诗)、《怒山的风啸》(1945年,闻一多题签)、《后方的岗位》(1945年,臧克家题签并序)等五本诗集,其诗作发表于省内外报刊。彭桂萼的诗作题材广泛,多具边疆民族特点;感情激越,多唱各族人民的心声;语言通俗,节奏明快,有音乐美;思想与抗战建国的大潮息息相通。因而他以自己丰硕的成果,自立于云南抗战文学之林,占有一席不可或缺的位置。
像这样一位“拓荒园丁”的领头人,对边地调查研究成绩卓著的人物,在诗歌创作中成果丰硕的作家,若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晚年,其前途当未可限量。可惜,彭桂萼在一场冤案中受牵连,被错杀,书稿作品也被抄没、散失。亲友也被株连,在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均受影响。直到1979年后,思想上拨乱反正,全国范围内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陆续展开,彭桂萼的女儿彭玲(联瑚)等屡次向县、地、省、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甄别平反。从1979年12月16日到昆明呈文起,至1984年4月12日恢复名誉的通知下发,经历了4年的奔波,在中央有关领导及部门的过问下,终于使沉冤得以昭雪,在政治上讨回了公道。
然而要真正恢复彭桂萼的本来面目,树立起他有血有肉的形象,还得靠他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因为这些著作蕴藏着作者对故乡、对云南、对祖国的一片深情,表现了他思考的缜密超前、志向的远大,反映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出众的才华,是半生心血的结晶。读其作品,直接扣开其心扉,才能知其为人、思想、品格、胸怀,深知其人。重新出版其著作,在亲人来讲,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于是彭桂萼的女儿彭玲、弟弟彭桂蕊等,又踏上了收集整理出版彭桂萼遗著的长路。他们广泛发信联系托人寻找,自己也多方询问。几经曲折,再三恳求,陆续从重庆抄回《边塞的军笳》,从北京图书馆印回《澜沧江畔的歌声》,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印回《西南边城缅宁》,从云南省图书馆印回《双江一瞥》《边地之边地》《警钟》1-6期,从腾冲和顺图书馆印来刊登在《腾越日报》上的若干诗稿,马子华、罗铁鹰等彭桂萼当年的老友寄来了他们所存的诗文及照片,好心的邻居送来了被抄家时拣得的《尽情地唱啊》手稿,加上彭玲、联珍所藏的《后方的岗位》及零星诗文,稿子渐积渐丰,先是内部印《留芳集》,继而由云南省志原副总纂李景煜主编《彭桂萼诗文选集》,1998年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他边地调查研究的几种著作及部分零散诗文。2005年彭玲又编了《沧江号角——彭桂萼抗战诗歌集》,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主要收录彭桂萼的五部诗集及部分未结集的诗,附录了部分缅怀诗文。二书各有侧重,合起来较全面地展示了彭桂萼先生的成就。著名诗人臧克家以94岁的高龄为《诗文选集》题签,云南革命前辈、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李群杰先生为《沧江号角》题签,时年亦为94岁。二老的题签,“情系忠魂,光泽后世”。对20多年来费尽心力收集资料,节衣缩食筹措资金,自费出版先贤著作的亲人,也是激励和肯定。
随着思想的解放,环境的宽松,实事求是学风的恢复,一些彭桂萼生前的亲友撰写了回忆录,一批省内外的学者撰写了专题论文,有的则作诗、撰联纪念。这些诗文,有的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彭桂萼的人格风采;有的阐述了彭桂萼在文化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有的寄托哀思,表示敬意。它们共同表明,彭桂萼先生的精神仍活在亲友心中,他光辉的业绩,将永远留在临沧及云南文化史上。岁月无情,熟悉彭桂萼的人,纷纷离世,这些回忆录愈显珍贵;学者们的研究,显现了彼时彼地的眼光,足为后世参阅。
2010年清明节前,彭玲女士先是电话、书信,后又让儿子前来面谈,说她要将这些回忆、纪念、研究父亲的诗文编为《山河作证》一书出版。要我写几句话作序言,并坦言,她已患病,这恐怕是她的最后一本书了。闻之,心灵不禁为之震撼。30年来,她一直在为父亲的平反、遗著的出版,尽心竭力;今又筹措出版纪念文集,其报本追源、坚毅直前、满怀真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桂萼先生有女如此,亦应感到欣慰和自豪!此书的出版,也是女儿及亲友敬献在桂萼先生灵前永不凋谢的花环!(完)
彭桂萼家乡独具特色的临沧民居
附记:《山河作证》一书,由赵浩如教授题签,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6月出版;本书编者彭玲女士不幸于2010年6月8日去世。后期工作由其夫君范本中完成。
来源:《云南政协报》(2011年04月13日第07版)
作者:余嘉华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