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中下旬至2025年1月开始,全国气候形势将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需提前部署防范措施。根据团队前期气候趋势研判,全年气候将呈现"三季多变、一季多灾"的特征格局。冬春之际极寒与干旱并存,春夏之交旱涝交替,主汛期南北失衡,秋季气候波动加剧。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前布局:
一、分季度精准研判,把握气候变化趋势。据团队“龙山一号”中长期灾害预报模型研判。冬春季节(1-3月),北方极寒全国性春旱并存。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寒潮频繁,极端低温、暴雪事件高发(特别是松辽流域、黄河流域、内蒙古大部和西北内陆),能源供应压力巨大;同期全国范围内,全国范围普遍面临持续性旱情,3月起旱情或将加剧(珠江流域旱情较弱)。春夏过渡期(3-6月),东南沿海多灾并发。台风暴雨将频繁影响沿海地区,同时全国春旱态势持续至7月,影响春耕生产。汛期(6-8月)将呈现"前松后紧"态势:6月10日全面入汛,降水带自珠江流域向北推进,6月20日至7月10日影响长江流域,7月11日后,副高北跳移至黄河流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长江流域将面临洪涝威胁。9月10日后,珠江流域开始防汛,台风暴雨增多。
二、突出重点领域,强化系统性防范。粮食安全方面,需警惕旱涝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构性减产风险。水资源保障方面,春夏连旱将影响多个流域,水资源配置压力加大。沿海防护方面,台风强度增加叠加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面临严重威胁。极端天气方面,强降水、热浪、寒潮等事件发生频率显著提高,需加强监测预警和应对准备。
三、前移防范关口,落实分区域举措。北方地区要重点做好寒潮防范和春耕保障,提前储备御寒物资和农业生产物资。长江流域重点防范夏季洪涝,提前检修水利设施,优化防洪工程调度。全国各地要重点做好旱涝预案,建立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的应对体系。沿海地区重点加强防台防潮,提升海岸带防护能力。
四、构建协同机制,强化保障举措。一是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储备抗旱抗洪物资,建立快速调配通道。二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立弹性种植制度。适时调整种植计划,培育抗逆品种。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维护,提升工程韧性。重点加强防洪工程、抗旱设施、海堤等关键设施检修养护。四是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加强区域间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构建快速响应体系。
(本研究仅为学术探讨)
撰写人:孟现勇
2024.11.14
欢迎您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