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浦区2021年初三一模记叙文阅读《最后的剃头匠》
5.(2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剃头匠
温秀秀
①第一次见长庚师傅,我年纪还小,那天,见一小老头站在门口喊我太公的名字。小老头穿着一身黑布衫,头戴一顶军绿色的帽子,肩上还挎着个脱皮很厉害的黑色皮袋,眼睛微微眯着,问我太公是否在家。大人说,村子里时常有抓小孩卖的人贩子,我双眼一瞪,对他很提防:“你找我太公做什么?”小老头说:“小囡囡,我是来给常茂公剃头的。”
②我进屋喊太公,告知他剃头的人来了。太公虽然年纪大,但腿脚利索,边走边说:“长庚生,你来了,今天不是十六哇。”“是的,十六那天家里有事,我就提前来了。”小老头说。
③太公剃头很勤快,每月十六雷打不动,长庚师傅都是上门服务。头很快就剃好了,洗干净,用白毛巾擦干水迹。长庚师傅又换了一把剃刀给太公刮脸,动作比刚才慢,神情专注。等长庚师傅用海绵擦拭四周,便开始解开白麻布,一抖,麻布上的碎发全都掉到地上。长庚师傅问:“今天怎么样?”不等太公回话,我便感叹道:“真干净!”长庚师傅冲我一笑,连忙把剃刀和麻布收拾妥了,接过太公给的两块钱,提起那个旧皮袋与我们告别。[A]太公摸了摸光头,满意地回房写毛笔字去了。
④后来,我上学了,少有碰到过长庚师傅上家里来。过了数年,听说长庚师傅如愿抱上孙子了。直到上初中寄宿后,我放假回老家,发现太公的花白头发很茂盛了。看样子长庚师傅已经缺了好几个“十六”了,太公似乎也没有另找他人的意思,[B]经常摸着头喃喃自语。又过了些时日,我终于又看见了长庚师傅那个脱皮的袋子,只是站在天井旁给太公剃头的换成了一个年轻人。
⑤压不住好奇心,我打破了他们之间的静默,问道:“长庚师傅怎么没来?”年轻人声音很轻:“我父亲前段时间过世了。”太公叹了口气:“走得还安稳吗?”年轻人接话:“嗯。半夜他叫我,他没由来地吩咐我,叫我记得每个月十六上常茂公那。我当时困得厉害,就应了他,他才又闭眼。等早上叫他,发现他已经走了。这些年他总是要我给他剃头,说这手艺不能丢了,总还有人需要。”太公抿着嘴,久久没开口。
⑥过了一会儿,年轻人似乎很为难,终于还是开口了:“常茂公,我媳妇今年又生了一个,家里三个娃了,我准备去外面找些事做。您也知道,这些年来我父亲走这么远就来您这一家,别人家早不叫他剃头了。您放心,我父亲吩咐过了,我一定会来,只是,您看能不能两个月来一次?”太公闷声说了一句:“不能。”男子拿着剃刀尴尬地笑着,不知如何是好。“以后别来了,你放心去做事吧!既然是我说的,你父亲定不会怪罪你的!”太公的口气不容拒绝。
⑦那一次,年轻人没有接太公给的钱,太公厉声道:“拿着!”男子接过钱道了谢,拿着皮袋离开了。我走过去默默倒了脸盆里的水,花白的发丝顺着水流淌过长沟。
⑧太公摸了摸光头,走出门去,路上林木葱茏,一如长庚师傅来时的模样。
(1)本文围绕长庚师傅叙述了四件事,请概括。
① ;
②长庚师傅为太公剃头手法娴熟,一丝不苟;
③ ;
④ 。
由此可见,长庚师傅是一个 、 、 的人。
(2)本文多处写到太公“摸头”动作,请谈谈以下两处相同动作背后的不同情味。
A处: 。
B处: 。
(3)请说说作者借标题“最后的剃头匠”中“最后”一词所表达的感情。
① ;② 。
(4)选文多次写到长庚师傅的脱皮皮袋,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皮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更好突显长庚师傅生活贫困。
B.皮袋是长庚师傅精神的象征,是其执着品质的外显形式。
C.皮袋也暗示了剃头匠这一古老落伍行当的终将消逝。
D.皮袋的老旧脱皮和标题“最后的剃头匠”形成了呼应。
(5)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
(1)本文围绕长庚师傅叙述了四件事,请概括。
① 长庚师傅因十六那天家中有事提前来给常茂公剃头 ;
②长庚师傅为太公剃头手法娴熟,一丝不苟;
③ 长庚师傅临终嘱咐儿子要记得每月十六上门为常茂公剃头 ;
④ 长庚师傅多年来让儿子为他剃头,以传承剃头手艺 。
由此可见,长庚师傅是一个 信守承诺 、 手艺精湛 、 对手艺的珍惜与热爱 的人。
(2)本文多处写到太公“摸头”动作,请谈谈以下两处相同动作背后的不同情味。
A处: 太公对长庚师傅的手艺的满意、赞许 。
B处: 太公对许久未等到长庚师傅的担心、牵挂和期盼 。
(3)请说说作者借标题“最后的剃头匠”中“最后”一词所表达的感情。
① 表达作者对一生孤独坚守剃头手艺的长庚师傅的赞美、钦佩之情 ;② 表达了作者对旧式剃头手艺日渐消失的怅惘之情 。
(4)选文多次写到长庚师傅的脱皮皮袋,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皮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更好突显长庚师傅生活贫困。
B.皮袋是长庚师傅精神的象征,是其执着品质的外显形式。
C.皮袋也暗示了剃头匠这一古老落伍行当的终将消逝。
D.皮袋的老旧脱皮和标题“最后的剃头匠”形成了呼应。
(5)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小时候,长庚师傅每月十六来给太公剃头,有一次长庚师傅因十六那天家中有事提前来给常茂公剃头。长庚师傅临终嘱咐儿子要记得每月十六上门为常茂公剃头,但他儿子想去外面找些事做来养家,想两个月来一次,“我”太公让他以后别来了,你放心去做事吧!
【解答】(1)第一问考查概括事件。根据②段“是的,十六那天家里有事,我就提前来了”概括为:长庚师傅因十六那天家中有事提前来给常茂公剃头;根据⑤段“嗯。半夜他叫我,他没由来地吩咐我,叫我记得每个月十六上常茂公那。我当时困得厉害,就应了他,他才又闭眼。等早上叫他,发现他已经走了”概括为:长庚师傅临终嘱咐儿子要记得每月十六上门为常茂公剃头;根据“这些年他总是要我给他剃头,说这手艺不能丢了,总还有人需要”概括为:长庚师傅多年来让儿子为他剃头,以传承剃头手艺。
第二问考查人物形象。根据③段“太公剃头很勤快,每月十六雷打不动,长庚师傅都是上门服务”可以看出长庚师傅信守承诺;根据③段太公剃完头都“我感叹”“真干净”和“太公摸了摸光头,满意地回房写毛笔字去了”可知长庚师傅手艺精湛;根据“这些年他总是要我给他剃头,说这手艺不能丢了,总还有人需要”可以看出长庚师傅对剃头手艺珍惜和热爱。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处:“太公摸了摸光头”这是长庚师傅为他剃完头后的动作,联系下文“满意地回房写毛笔字去了”可知,摸头的动作体现了太公对长庚师傅的手艺的满意、赞许。
B处:“看样子长庚师傅已经缺了好几个‘十六’了,太公似乎也没有另找他人的意思,经常摸着头喃喃自语”,结合语境可知,太公摸头是在长庚师傅很久没来后,“摸着头喃喃自语”表现了对长庚师傅的担心、牵挂;“太公似乎也没有另找他人的意思”表明太公期盼长庚师傅的到来。
(3)本题考查理解情感。“最后的剃头匠”指长庚师傅,他手艺精湛,为人信守承诺。他总是让儿子学习剃头手艺,表现了他对手艺的热爱和坚守。他去世后,这种热爱和坚守便不复存在。“最后”一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庚师傅坚守剃头手艺的精神的赞美、钦佩之情;从长庚师傅去世后,他儿子的话“常茂公,我媳妇今年又生了一个,家里三个娃了,我准备去外面找些事做。您也知道,这些年来我父亲走这么远就来您这一家,别人家早不叫他剃头了”中可知,旧式剃头手艺在日渐消失,需要的人少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少了,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有误,皮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长庚师傅精神的象征,它的出现意味着长庚师傅的精神在闪现光芒。理解为“更好突显长庚师傅生活贫闲”有误。
BCD.正确。
故选:A。
(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作答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结构上:“太公摸了摸光头”与④段“太公摸了摸光头”、⑤段“经常摸着头喃喃自语”相照应。
内容上:太公让长庚师傅的儿子放心去做事,不用再来剃头了,摸头的动作描写,表达了太公对最后一次享受旧式剃头手艺的珍惜和遗憾;“路上林木葱茏,一如长庚师傅来时的模样”这是景物描写,“林木葱茏”隐喻长庚师傅的美好品质,“一如长庚师傅的模样”,表达了对长庚师傅美好品质的赞美。景物如旧,但是长庚师傅已不在,景物描写,烘托了外公心中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感,表达对长庚师傅无尽的怀念。以此句结束全文,留给读者无限回味想象的空间。
答案:
(1)①长庚师傅因十六那天家中有事提前来给常茂公剃头 ③长庚师傅临终嘱咐儿子要记得每月十六上门为常茂公剃头 ④长庚师傅多年来让儿子为他剃头,以传承剃头手艺 信守承诺 手艺精湛 对手艺的珍惜与热爱
(2)A处:太公对长庚师傅的手艺的满意、赞许
B处:太公对许久未等到长庚师傅的担心、牵挂和期盼
(3)①表达作者对一生孤独坚守剃头手艺的长庚师傅的赞美、钦佩之情 ②表达了作者对旧式剃头手艺日渐消失的怅惘之情
(4)A
(5)太公摸头的动作描写,表达了对最后一次享受旧式剃头手艺的珍惜和遗憾,也和前文多次摸头形成照应;“林木葱茏”的景物描写既隐喻赞美了长庚师傅的美好品质,“林木葱茏”又与“一如长庚师傅的模样”一句,共同营造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感,表达对长庚师傅无尽的怀念;留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
【点评】结尾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二、2021年上海初三一模徐汇区记叙文阅读《1.45的佐罗》
5.(20分)阅读。
1.45米的佐罗【注】
朱成玉
①男孩崇拜佐罗,喜欢看一切和佐罗有关的电影和画报,买佐罗的面具,像佐罗一样击剑,他想长大以后能像佐罗一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②他从心里瞧不上那个身高只有1.45米,像得了侏儒症的父亲。从上幼儿园开始,男孩就不喜欢父亲送他上学。偶尔父亲送他,也是刚到了校门口便远远地躲开。有时候被眼尖的同学看见,问他那个矮子是谁,他就有些脸红,支吾着说是他家的远房亲戚。
③连邻居家的狗也是欺人的,见到别人不咬,偏偏见到他的父亲便格外叫得凶,仿佛要把他撕碎似的。每次,父亲都会狼狈地躲着那条狗。父亲的懦弱让男孩对他更加瞧不起了。
④男孩渐渐长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楞小子,刚进中学就打架斗殴,替班级里的女生出头,和那些来学校闹事的社会小混混们打架,经常是鼻青脸肿的回来,女生们却欢呼雀跃,他成了女生心目中的英雄。
⑤父亲的奇特造型,被一个来这里拍电影的人相中了,要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父亲喜出望外,他正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呢,没想到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⑥父亲在那部戏里只有一个镜头:从五层楼高的地方跳下去。这是个很危险的动作,父亲试了好几次都不敢跳,导演急了,开口骂了起来。父亲闭上眼睛,一咬牙,一个跟头跳了下去,像个球一样落到地面的垫子上。好半天,他还不敢睁开眼睛,在那里一个劲地瑟瑟发抖,引得周围人一阵哈哈大笑。男孩再也受不了他的懦弱,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摊上这样一个父亲。
⑦终于,在他和父亲的一次争吵后,他大声地质问母亲,怎么找了这样一个窝囊男人?母亲竟然含泪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是一个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在他没有出世的时候就得了重病撒手人寰,怀孕的母亲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是他,这个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常常暗地里接济母亲,时间久了,母亲遂对他生出了感激之情,就这样过到了一起。他像拣了元宝一样乐不可支,对她和孩子疼爱有加,自己却拼了命地挣钱养家,一直到现在。
⑧男孩的心受到了震动,躲进自己的房间放声大哭起来。
⑨一天傍晚,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在喊救命,他顺着喊声跑了过去,他等来了让他热血澎湃的时刻:一个女人遇到了劫匪,劫匪手里还拿着一把刀。他下意识地从路边拿起一根棍子,挡住那个劫匪的去路,让那个劫匪交出女人的皮包。劫匪打量着他,看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怒不可遏地吼道,滚开,不然老子捅了你。他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惧怕,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劫匪从自己眼皮底下溜之大吉,那样他的一生都会留下阴影,因为他是行侠仗义的“佐罗”!他咬了咬牙,内心战战兢兢却不肯让路。劫匪被惹急了,握着刀子扑过来,让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个黑影以闪电般的速度冲了过来,把那个劫匪撞翻在地,劫匪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刀子已经被夺了下来,并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呆愣在那里的男孩忽然听到那人喊:“儿子,快过来帮忙。”并让那个女人马上报警。这时男孩才看清,这个英勇无比的人,竟然是他的父亲。原来,父亲看他回家晚了,有些担心,就顺着这条路来迎他……没想到来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⑩警察们有些不敢相信地看了看父子俩,想不明白眼前这个1.45米的人是怎么制服凶悍的劫匪的。父亲说,不管那么多了,我怕他拿着刀子伤到我的孩子,所以就拼了命。
⑪劫匪被警察带走了,父亲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身的冷汗被风吹得凉飕飕的,却不忘冲着男孩打着胜利的手势,憨憨地笑着。男孩就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他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
⑫“表现太神勇了!”男孩在心底默默地想,“即使佐罗看了也会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吧。”
⑬男孩从此不再打架斗殴了,因为他知道, 。
⑭男孩开始敬仰和爱戴这个只有1.45米的身边的佐罗。
(有删改)
【注】佐罗:影片《佐罗》中英勇威猛的男主角,是锄强扶弱的义侠。
(1)男孩因父亲 、 而瞧不起他。
(2)男孩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在文中有多处体现,如第⑧段。还可从文中找出一处动作描写: ,该句体现出男孩 的心理。
(3)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⑬段横线上填写一、两句恰当的句子。
(5)第⑦段、第⑭段的两处画线部分若改为“父亲”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以及解析:
(1)男孩因父亲 身材矮小 、 性格懦弱 而瞧不起他。
(2)男孩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在文中有多处体现,如第⑧段。还可从文中找出一处动作描写: 男孩跪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 ,该句体现出男孩 心疼、敬佩、感激 的心理。
(3)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⑬段横线上填写一、两句恰当的句子。
(5)第⑦段、第⑭段的两处画线部分若改为“父亲”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分析】小说写的是男孩的父亲由于身材矮小、性格懦弱,男孩瞧不起父亲,后来在面对劫匪时,矮小的父亲奋不顾身拼命保护了男孩,男孩心灵受到了震撼,改变了对父亲的态度,由原先的鄙视变成了对父亲的敬佩和爱戴,揭示了责任与担当的主题。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根据②段“他从心里瞧不上那个身高只有1.45米,像得了侏儒症的父亲”可概括为:身材矮小;根据③段“每次,父亲都会狼狈地躲着那条狗。父亲的懦弱让男孩对他更加瞧不起了”可概括为:性格懦弱。
(2)本题考查人物的情感。从文中找出一处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在男孩的眼中,他的父亲矮小且性格懦弱,但是男孩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对父亲的态度有所改变。在面对劫匪,矮小的父亲拼命保护了男孩,这种奋不顾身的勇敢行为改变了男孩对父亲的认识和态度。男孩的动作出现在⑪段“劫匪被警察带走了,父亲一屁股坐到地上,一身的冷汗被风吹得凉飕飕的,却不忘冲着男孩打着胜利的手势,憨憨地笑着。男孩就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他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中,“男孩就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轻轻地擦”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心疼;“跪”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敬重和感激;“他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敬佩。
(3)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原来,他是一个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在他没有出世的时候就得了重病撒手人寰”补充交代了男孩的身世;“是他,这个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常常暗地里接济母亲,时间久了,母亲遂对他生出了感激之情,就这样过到了一起”交代了父亲对这对母子的照顾、呵护及父母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父亲的善良、朴实、敦厚。为下文男孩对他情感的变化作铺垫。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情节波澜起伏。
(4)本题考查情境补写。作答此题,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补写。联系上文⑫段“‘表现太神勇了!’男孩在心底默默地想,‘即使佐罗看了也会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吧’”可知,男孩对父亲的看法彻底发生了转变,觉得父亲“太神勇了”;结合下文⑭段“男孩开始敬仰和爱戴这个只有1.45米的身边的佐罗”可知,男孩对父亲的理解从外表过渡到了爱和精神品质;“即使佐罗看了也会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吧”表明男孩对英雄的认识有了变化。据此补写。示例:那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关键时刻的勇敢与担当。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⑦段“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矮人一头”写出了父亲外表的缺点,“家伙”是男孩对父亲的称呼,如此称呼父亲,语气中充满着不屑,表现了男孩先前对父亲的鄙视;第⑭段称父亲为“只有1.45米的佐罗”,“佐罗”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是男孩崇拜的英雄;“只有1.45米的佐罗”,虽然“1.45米”写出了父亲的矮小,但是修饰“佐罗”,鲜明地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在他眼中父亲如同佐罗一样勇敢,令人敬仰和爱戴。原文画线部分能更鲜明地体现出男孩对父亲的态度和认识,而“父亲”一词后则无法体现男孩对父亲的态度和认识。
答案:
(1)①身材矮小(体型奇特);②性格懦弱。
(2)①男孩跪在地上轻轻地擦着父亲嘴角流出的血;②心疼、敬佩、感激等。
(3)补充交代了男孩的身世及父亲对这母子的照顾、呵护,体现了父亲的善良、敦厚,为男孩对他情感态度的转变作铺垫。
(4)示例:打架斗殴不能成为英雄,真正的英雄要有担当。
(5)第⑦段“在他看来矮人一头的家伙”表明男孩眼中父亲既矮小,又让他瞧不起,这样的称谓表现了男孩原先对父亲的鄙视;第⑭段称父亲为“只有1.45米的佐罗”,父亲仍然是矮小的,但父亲长年对母子的付出、为了所爱的人奋不顾身的行为改变了男孩对父亲的认识和态度,在他眼中父亲如同佐罗一样勇敢,令人敬仰和爱戴。原文画线部分更生动地体现出男孩对父亲的态度和认识,改为“父亲”后则无法体现。
【点评】插叙及其作用:
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的作用: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联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往下发展;联系全文回答,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三、2021年上海初三一模普陀区记叙文阅读
5.(2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花儿与少年
梁晓声
①有一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屡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梳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②他逃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贫穷。贫穷使他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新书包。这使他自惭形秽,也使他极其敏感。妈妈不止一次向他指出:“家里明明穷,你还非爱面子!”老师当着他的面在班上说:“有的同学,居然在作文中写,对于别人穿的新鞋子如何如何羡慕。知道这暴露了什么思想吗?”
③妈妈的话令他产生罪过感。老师的话令他反感。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
④某日,他正茫然地走在远离学校的地方,一对新婚夫妻迎面过来。他听到那男人说:“咦,这孩子像是我们学校的一名学生!”他正欲跑,手腕已被拽住。他也认出了对方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刘老师组织小记者协会,他曾是小记者协会的一员……刘老师温和地说:“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他摇头,挣手,没挣脱,不知怎么居然又点了点头……
⑤在公园里,小学生的顺从,得到了一支奶油棒冰作为奖品。三人坐在林间长椅上吮奶油冰棒,对面是公园的一面铁栅栏,喇叭花万紫千红,对着他们笑弯了腰。
⑥刘老师说,记得你是小记者时,写过两篇不错的报道。他很久没听到过称赞的话了,差点儿哭了,低下头去。待他吃完冰棒,刘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
⑦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片刻,回来告诉老师,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它们必须反着那股劲儿,才能开成花朵。刘老师笑了,夸他观察得仔细,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着股劲儿的状态,是在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说花瓣儿越多的花,骨朵越大,也越硬实,所以越大越硬的花骨朵,开放的过程越给人特别紧张的印象。说若将人与花比,人太幸运了。花儿开好开坏,只能一次。人这一朵花,一生却可以开放许多次。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怎么也会开好一次的。一联系到人,他听出,教诲开始了,却没太反感,因为刘老师那样的教诲,他此前从未听到过。
⑧刘老师话题一转,说星期一要到他的班级去讲一讲怎样写好作文。他小声说,自己决定不上学了。老师问:“能不能为老师再上一天学?明天你可以不到学校去。你在家写作文吧,关于喇叭花的。如果家长问你为什么不上学,你就说在家作文是老师给你的任务。”刘老师说:“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们班级去,我希望你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要有一篇作文可分析、可点评。”
⑨老师那么诚恳地请求一名学生,不管怎样的一名学生,都是难以拒绝的啊!
⑩他从没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星期一他在第一节课前,就将作文交给了刘老师。他为作文起了个很好的题目﹣﹣《花儿与少年》。他写到了人生中的几次开放﹣﹣刚诞生,发出第一声啼哭是开放;入小学,成为学生的第一天是开放;每一年顺利升级是开放;获得第一份奖状更是心花怒放的时刻……他写道:每一朵花骨朵都是想要开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荣誉感的。如果一个学生像开不成花朵的花骨朵,那么,给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他,那等于水分和阳光啊!
⑪老师读他这篇作文时,教室里异乎寻常的肃静……
⑫后来,他考上了中学。再后来,考上了大学。再后来,成为大学教授,教古典诗词,讲起诗词与花,一往情深……
⑬他是我的友人,一个_____之人。
(1)第①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
(2)对第⑤段画线句的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喇叭花开得正盛。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一幅幸福温馨的画面。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主人公内心的愉悦。
D.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观察喇叭花埋下伏笔。
(3)文中刘老师一再诚恳地请少年去做了以下这些事:① 、观察喇叭花骨朵、② 。
(4)在文章结尾空格处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A.和蔼友善
B.谦逊有礼
C.温良宽厚
D.博学多才
(5)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参考答案与解析 :
(1)第①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梳 ,应改为 疏 。
(2)对第⑤段画线句的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C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喇叭花开得正盛。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一幅幸福温馨的画面。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主人公内心的愉悦。
D.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观察喇叭花埋下伏笔。
(3)文中刘老师一再诚恳地请少年去做了以下这些事:① 逛公园 、观察喇叭花骨朵、② 周一来上课并交作文给老师评析 。
(4)在文章结尾空格处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A.和蔼友善
B.谦逊有礼
C.温良宽厚
D.博学多才
(5)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分析】本文写一位少年面对家长、班主任、同学的嫌弃,产生厌学思想。一日少年遇到游公园的刘老师夫妇,刘老师诚恳地请他逛公园、观察喇叭花骨朵、周一来上课并交作文给老师评析。刘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使他萌生了自信心并有所成就,刘老师身上宽厚、温柔待人的品质改变了他,同时也让他深受感染。文章以此告诉我们要呵护每一朵花,关爱他们,要耐心地等待花开。
【解答】(1)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在第①段中“梳远”应写为“疏远”。“疏远”意思是不亲近,关系上感情上有距离。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喇叭花万紫千红,开得热闹”一句中“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喇叭花的茂盛,烘托了少年内心的愉悦之情。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能力。文中少年在遇到刘老师后,“刘老师温和地说:‘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邀请他一起逛公园;之后“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最后“刘老师说:‘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们班级去,我希望你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要有一篇作文可分析、可点评。’”据此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中的少年在被刘老师邀请逛公园之前,“妈妈的话令他产生罪过感。老师的话令他反感。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后来通过与刘老师的谈话,他感受到了对方给予自己的鼓励和表扬,从此萌生了自信心并有所成就,刘老师身上宽厚、温柔待人的品质改变了他,同时也让他深受感染。所以文章结尾空缺处恰当的应填“温良宽厚”。故选:C。
(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标题“花儿与少年”新颖别致,吸引读者;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花儿与少年的关系,一方面少年即是“花儿”,他们的绽放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还需要周围环境中的呵护和关爱,需要阳光;题目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告诉我们要呵护每一朵花,关爱他们,要耐心地等待花开;同时题目还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喇叭花与少年来组织情节,使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答案:
(1)梳 疏
(2)C
(3)逛公园 周一来上课并交作文给老师评析
(4)C。理由:刘老师身上宽厚、温柔待人的品质改变了这位少年,也让他深受感染。少年在刘老师的影响下也会成长为一个温良宽厚的人。
(5)文章标题内涵丰富,花儿与少年有着紧密的联系。观察花骨朵并作文是文中少年生命的转折点;少年如同花儿,成长中的叛逆如同花儿开放前的自我保护,成长中遇到刘老师正如花儿有了水分和阳光,成长中不放弃美好愿望最终才能如花儿般绽放。作者也以此标题反映了每一个少年都有无限可能,关键是师长们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耐心等待花开,此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全文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意味深长。
【点评】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