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应酬,带着酒意回家,在西大街的一个巷口,看见几家卖甘蔗的,其中一家是老式的细甘蔗,红衣白肉,香妃竹一般。我看了又看,禁不住去跟前搭讪几句。
这一块卖甘蔗的都不是商贩,是乡民自家种的,种植面积不大,也就一亩或者几升种。冬闲的时候,除叶打捆,外出卖卖,挣几个零花钱。我问:“你家卖的怎么是老品种?稀罕!”答曰:“我自家吃为主,我一直吃自家种的这个品种。产量不大但是味道不错。”他讲的味道,勾起我馋虫的回忆,十元买了几根,剔皮切段,打包拎着回家。权当小吃吃吃。
我是一个六零后,快花甲了,记忆里忘不了甘蔗。甘蔗,现在看来,极其寻常。可是在我小时候,可是秋冬季的绝佳零食。我小时候邻居家种,偶尔能吃到;上中学的时候,我二叔家种,甘蔗田就在他家门口,我家也就三十来米,东边是个水塘,名曰菱角塘。我得以常吃甘蔗了。甘蔗春天下种,选节多茎壮的甘蔗切段,放在条筐子,用鸡屎粪催,发芽后移栽在田里。每眼撒点饼肥。制虫也简单,这尤物有点像竹子或者玉米,泼皮的很。一窝一窝的长,大的一眼能长十来根。立夏的时候,把不赞的或者密度较大的甘蔗剔除几根,留几根根壮叶茂的。甘蔗在我们这,生长期半年,一年生草本。我母亲后来也学着种,在田旮旯里种一块,也就十几平方米的样子,能吃结百来根,自家吃。后来,我在镇上教书,秋冬季常买甘蔗吃,儿子吃侄子吃我也吃。一买一捆,用二八大扛驮回来,放在院子里走廊里,这尤物能放好几天呢。又过了几年,我的镇上一个同学叫二来宾,他种甘蔗,每次路过,他总是叫我带几根。说:“二个女儿要上学,种一点自家吃之外,攒几个零花钱。”我不好意思,有时买几根,他带卖带送的。这时候的甘蔗品种换了,都是南方那边的新品种,莴笋甘蔗、红甘蔗45、46号什么的。我们这种甘蔗,还是零星的种,不是为了制糖,而是当水果卖。需求量不是很大,吃甘蔗大多是孩子和年轻人,我算是一个例外。
我一直爱吃甘蔗啊。甜甜的、水滋滋的,乡味十足。要是酒后吃甘蔗,能解酒且清凉。我前几年写过《甘蔗好甜》,发表在一家省级报刊上。这次再次写甘蔗,是我近日读《合肥日报》“大湖”副刊,看到许若齐先生的散文《甘蔗依旧》,引起我的共鸣。许先生估计和我一般大,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他是皖南人,文章青丝!
最近十几年,二叔去了外地发展,二来宾去了浙江女儿家定居,我很少回老家苏湾了,在镇上也少见同学二来宾了,孩子们都长大在外地定居了。我买甘蔗次数减少了,但是还是喜欢甘蔗,喜欢没事的时候吃甘蔗,看闲书或者练毛笔字。我关注甘蔗的抖音视频,积累了不少知识。广西、云南的甘蔗又大又甜,价格还美丽,网购一箱也就二十来元。削了皮,冷藏着吃,口感极佳。免了我买甘蔗遇到熟人尴尬态。体检我三高不高,能吃甘蔗了,我觉得是福气,也是上苍对我的照顾。甜食很甜,热量大,动力十足,感觉我身体尚可是吃出来的。我是杂食动物,喜欢搭配和中和。
甘蔗是南方果蔬,北人嗜之而不可得。甘蔗和香蕉、橙子等属于南方水果,广西是中国产甘蔗大省,自然也是产糖大省。甘蔗颜色有四:赤皮、青皮、杜蔗和西蔗。我幼时吃的本土甘蔗,现在几近淘汰,偶尔才能吃到。乡民们有的和我一样,怀旧或者依恋,使得老式土甘蔗得益繁衍。我打算,过两年退休后,若可以,到老家定居,种一块地,旮旯初种几眼老式甘蔗,推一个小塘,养鱼养菱养荇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用一首苏东坡写甘蔗的诗歌作结,苏博士也是爱吃甘蔗的。“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我爱苏君的执拗劲儿,我就是爱吃甘蔗,一辈子一生,不论何时何地。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