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榜单征集工作启动。
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学家的孜孜不倦追求则是科技进步的核心要素。古往今来,一代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实验和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我们见证了一场以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太空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将人类社会生活推向了现代化的新高度。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有这样一群执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以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在生物科技领域,1953年,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并为遗传工程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为治疗疟疾提供了有效手段,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太空科技领域,1960年,钱学森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同年,他组织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作为阿波罗11号任务的宇航员,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他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迹,象征着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在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1957年,师昌绪领导开发了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1984年,Herbert Gleiter教授首次使用惰性气体凝聚法制备了金、铁的纳米晶,原位加压成纳米固体材料,并研究了纳米陶瓷的性质,他的工作为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量子计算领域,1980年,美国物理学家Paul Benioff提出了量子力学模型的计算机,这是最早描述量子计算机的概念之一,他的想法为量子计算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石。2016年,潘建伟团队成功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这一成就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
在人工智能领域,从艾伦·图灵在其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图灵测试,到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概念的首次提出,再到ChatGPT引领的大模型时代变革,我们见证了马文·明斯基在符号主义方法的开发和神经网络的早期研究方面的贡献,杰弗里·辛顿在神经网络领域的坚持和创新,以及OpenAI对于AGI的不懈追求。
正是无数科学领袖一如既往的奔赴,才让我们得以穿越科技周期的起伏,迎来今日的科技繁荣。
对于他们的贡献,不得不提及诺贝尔奖,该奖项是世界科学家乃至社会大众心中科学王冠上的明珠。截至2024年,已有227位诺贝尔物理学奖,197位诺贝尔化学奖,229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们的成就标志着科学探索的高峰。
在通往未来科技的征途上,充满无数挑战与不确定性。然而,我们始终相信,总会有一群坚定而执着的科学领袖,一如既往探索科技的边界。他们将会引领我们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太空科技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健康、能源等全球性问题,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甲子光年」将于12月10日-12月11日在北京举办「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万千流变,一如既往」,并从今天开始正式启动【甲子20】、【光年20】、【科技产业投资榜】及【全球青年科学领袖奖】系列榜单征集评选工作,与科技产业的从业者们奏响年度之歌,致敬所有一往无前的奔赴者。
成立7年来,「甲子光年」持续关注着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科技公司与投资者。不因一时的成就而留恋,也不因一时的困难而停步,「甲子光年」也始终用热忱和信念见证着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每一段重要里程。我们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公平公正的评选标准,对2024年度科技先锋进行全方位评估判断。
在这个万千流变的时代,AGI智能世界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徐徐展开。英雄往往孤独前行,成功永远眷顾少数人。在此,我们向那些稀缺且执着地追逐未来科技的科学领袖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4年度全球青年科学领袖奖
「2024年度全球青年科学领袖奖」该榜单致力于关注并表彰2024年度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青年科研人才,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不同领域的杰出科研工作者。
申请条件
投身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计算、新材料、新能源、太空科技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或应用实践,作出重大创新性基础研究,或在科技产业领域提供关键技术、工程支撑,且取得显著应用成效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应在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中担任科研职务,年龄45周岁及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
获得博士学位。
评选方式
重点考量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学术贡献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综合分析评价,最终评选出在科研领域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理论研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重点科学发现或提出创新性理论、方法;
技术创新:承担重要的科研项目或在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发明或技术创新,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
学术影响力:发表顶会顶刊论文,参与重要学术会议,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发展潜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科研前景。
申报方式
通过专家提名或自由申报的方式进行。
榜单联系人:李胜驰,18600783813;
榜单报名信息提报链接与二维码:
https://www.wjx.cn/vm/Q8pzY71.aspx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