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
汉服复兴运动。
汉服,从人们眼中的奇装异服到习以为常的出街装扮,不过才短短几年时间。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大小景区,你都不难看到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从头到脚都精心装扮着,谈笑风生地从你身边经过。
它既顺应着文化自信的大潮,也少不了每一位汉服爱好者的努力。
钟毅,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80后小伙,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汉服的制作与推广。
2017年5月,林志玲身着一袭豆青色汉服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屏上。
温婉典雅的东方气质在财权喧嚣的纽约街头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仿佛自带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美的力量。
这件汉服,便是钟毅为她量身设计,手工制作而成的。
这是东方美的一次惊艳登场,也是对钟毅多年来死磕精神的肯定与褒奖。
为了做出最原汁原味的汉服,钟毅舍弃了一切爱好扎进其中。
在他看来,自己不仅仅是在做一件衣服,而是在复原一件文物。
「他是一位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理想主义者」,钟毅的妻子说。
01
一切死磕,源于热爱与愤怒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欧美有西服,咱们各个民族也都有着各自的民族服装。
在重大节日里,人们都会穿上传统的服装,以示庄重。
唯独汉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被遗忘的,若被问起汉服是什么样的,想必很多人都会一脸茫然。
2003年11月,电力工人王乐天首次穿上汉服走上郑州街头,随即引来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一个人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此举却引来了人们惊讶的围观,多么嘲讽。
自那之后,陆续有年轻人穿着汉服出街,遭到的多是路人诧异的眼神,甚至有人说「这肯定是日本人,打小日本」。
这样的事情,钟毅也常常遇见。
当他穿着汉服在寿司店用餐时,生怕别人误以为这是和服,会特意写张纸条贴在衣服上:「这不是和服,是汉服」。
第一去女朋友家拜见父母时,对方看到他的穿衣打扮愣了一下,虽然当面没说什么,但私下里拉着女儿悄悄问道:「你带回来的男朋友有点奇怪,怎么穿成这样,他是干什么的?」
不仅是大众对汉服普遍缺乏认知,很多历史剧也是乱穿一通:
「青铜器、花瓶的花纹都往衣服上贴,什么东西都往女性的头上插,乱到我觉得跟星球大战有得一比了。」
如此草率的态度,一来是因为人们对汉服的认知足够浅,二来,说明国人真的没把汉服当回事,缺乏起码的敬畏。
这些都让钟毅感到十分痛心,但真正让他下决心自己做汉服的,是因为在家看了一部CCTV与KBS合拍的纪录片《壬辰之役》。
中国,本被尊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
其服饰文化影响着周边很多国家,包括明代时期咱们的属国朝鲜。
但时至今日,人家的韩服都被保护地很好,从质地到样式都在不断地继承和创新,而咱们却反过来被属国吊打,实在叫人咽不下这口气。
当年清人入关,削发易服,沿袭数千年的汉服传统就此断裂,钟毅想从这断裂处,将这一丝一线重新连接起来。
2005年,钟毅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一头扎进了汉服的研究中。
02
一丝一缕,都是对传统的致敬
跟很多人一样,钟毅起初对于汉服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
照着印象中武侠片的模样,他为自己做了第一套「汉服」,粗粗糙糙,缺乏美感。
历史上的汉服不应该是这样的吧?
抱着这样的疑问,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服追溯之旅。
他去图书馆寻找纺织类的书籍,在各种史料中收集明代服饰的资料和图片。
在不断的研究中他发现,服饰所承载的不只是实用性和美观那么简单。
譬如典型意象,龙的花纹,明初时它的花纹粗糙,样式单一;随着国力逐渐强盛,到了明中期时,纹样变得丰富多彩;明末时已十分奢华。
一丝一缕中,能捋出一个朝代发展的脉络。
对于历史的研究,也逐渐体现在他自制的汉服中,样式、布料、做工、花纹...都逐渐讲究起来。
为了能更好地推广汉服,钟毅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穿着汉服出门,还跟志同道合的几个朋友组成了社团,假节日里大家都穿着汉服去爬山。
他们希望用身体力行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汉服的美。
但后来钟毅发现,这种方式的收效甚微,一群人穿成这样走上街,只会让人觉得奇奇怪怪。
2007年,尚未毕业的钟毅创办了「明华堂」,他想用更专业,更沉淀的方式来做好汉服。
不同于其它销售平台上的工业化量产,钟毅坚持给到客户的每一件汉服都是量身定制的。
汉服的制作,从手绘开始。
图案来源于博物馆和文史资料,手绘设计完成后,便开始电脑绘图。
接下来的实操部分就十分考验技术了,与西方追求立体的剪裁不同,汉服讲究的是「平面剪」,这样才会有宽衣博带的美感。
缝制时,前后共8条金边,来来回回要走24道线。
至于熨烫,更得讲究功力,不同的面料,衣服的不同部位,操作的手法都不同。
正是因为如此,一件汉服往往要耗上几个月的时间。
但这依然没有吓退汉服爱好者,在婚礼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不少新人都会选择穿一身定制的婚服作为正装。
在「一梳白发齐眉,二梳白头到老」的贺词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对新人对未来的展望,还有一代又一代人对于传统的延续。
03
汉服应当是活生生的
而不只是一件文物
从汉服菜鸟到业界名声响当当的匠人,钟毅这一路颇为不平坦。
未来也一样,甚至困难更多,挑战更难。
他曾为了一款「云锦实地沙」的面料跟工厂硬磨,前后8次才打版成功,最后还被嘲笑布料复杂不实用。
这背后的每一次尝试,都是高昂的成本。
更难的是汉服本身的发展瓶颈,它的样式注定了其很难大众化,流行也只是在小圈层里进行。
一味的溯古难有出路,沿着历史的脉络往前走,才是必然。
在《了不起的匠人》里,林志玲在开场白中说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不是停留在明代王朝的旧衣,而是沿袭传统的时代正装。」
无论它多么华美,承载的意义多么深刻,只有被人穿上的那一刹那,它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这才是活生生的汉服,而不是一件活在过去的文物。」
钟毅知道,这是汉服复兴道路中,最漫长也最艰难的那一条。
参考资料:《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
部分图片来源:明华堂官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