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历史人文
见证古今交融共生
探寻文化活力
感受体悟青春脉动
如何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让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活,让青少年喜闻乐见,形成精神共鸣?采风团在移步换景中真切地感受到齐鲁大地的“文化脉动”。
《老旧厂房变身潮流聚集打卡地》《传统木工遇到潮流密码,在济南木头还能这样玩》《百年建筑变电竞园区》……漫步济南历城区579百工集青年发展友好型园区,让采风团扑面感受到青年赋能文化产业、推动潮流文化持续“出圈”的青春气息;从最早存放小麦、面粉袋子等原材料的仓库,到山东省目前唯一一个专业性电竞赛馆,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已然成为济南市电竞与文化创新产业并驾齐驱的新标杆。
《济南: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园区 提升青年吸引力和承载力》(2024年11月1日山东电视台新闻频道《省会新观察》)
《销量全国第一,线上订单达500万单,这里的篆刻印章有学问》《榫卯之间传承千年,滕州鲁班锁“发”新枝》《追寻科圣足迹,传承墨子思想》《“枣庄辣子鸡”有了动漫IP,枣庄汇聚青春力量创新本土动漫文化》《“00后”乡村好青年:让“小石榴”迈向产业大舞台》……浓厚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现山东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以及来自一线青年创新创业的感人故事,为记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和情感滋养。
采访过程中,“震撼”一词是媒体记者、青年网络正能量人士在被问及此行感受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齐鲁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感染着采风团的每位成员。
“‘礼遇青春·筑梦芳华’甲辰年驻曲高校学子成人礼上,当青春遇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颗颗文化自信的种子正在新时代青年人心中生根发芽;深挖枣庄冠世榴园、辣子鸡等本土文化符号,动画片《丝路》以童趣化视角解锁着‘一带一路’沿线的风土人情……”《中国共青团》杂志记者高振宁说,“我深刻感受到齐鲁大地涌动的青春脉动。人因道立,道以人传。源远流长的文脉需要实干的双手焕发出新的时代之光。作为媒体人,当我们心怀崇敬地捧起那些沾泥带露的故事,以有温度的笔触向更多人分享、传递这份感动的时候,记录时代的我们也成为了其间的奋斗者。”
架起服务桥梁
助力文化“两创”出圈
短短四天的采访,虽无法详尽领略齐鲁文化的深厚魅力,但采风团对山东青年参与文化“两创”的热情与活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周丹阳说:“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记录时代,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使命,今后要以更加敏锐的视角,专业的态度挖掘更多青年扎根齐鲁文化沃土的故事,用我们的镜头和笔触,展现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创新成果,激励更多人投身到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来,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汲古润今,与时偕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传承创新,才能永葆活力与生命力。《中国青年》杂志记者朱玉芳说:“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青年是重要的力量,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讲好山东故事,也是共塑我们的精神故乡。下步,我将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
《济南共青团:凝聚青春“泉”释放老街区的“青”活力》《济宁共青团:青春在流淌的文脉里遇见未来》《枣庄共青团:燎原星火映榴红》《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并重,济宁微山厚植爱国情怀》《滕州年轻人“整顿婚礼” 喜事新办幸福“不减”》……在团枣庄市委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此次融媒采风,不仅展现了青年们朝气蓬勃的昂扬风采,全面展示了齐鲁文化的精髓以及青年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与传承,同时,为基层共青团工作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促进了各基层团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激发了工作创新的活力。
《山东青年报》10月30日第16版(作者:董云宇)
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省会新观察》、大众新闻、闪电新闻、凤凰网山东、新黄河、大众新闻·农村大众、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山东网(新感知)、《山东青年报》,视频号@中国山东网、@齐鲁网、@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微博@新浪山东、@七彩淄博等。
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省会新观察》、大众新闻、闪电新闻、凤凰网山东、新黄河、大众新闻·农村大众、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山东网(新感知)、《山东青年报》,视频号@中国山东网、@齐鲁网、@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微博@新浪山东、@七彩淄博等。
编辑 | 李炳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团委)
责编 | 张暑怡(青岛理工大学团委) 校对 | 孙 蕾
责编 | 张暑怡(青岛理工大学团委) 校对 | 孙 蕾
校审 | 董云宇 翟 莹 终审 | 田秀妍 刘 杰
关注 | 青春山东(ID:sdgqt2014)
点亮“在看”,为文化两创注入活力!
点亮“在看”,为文化两创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