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这片创富沃土上,商业奇才辈出,每一位成功企业家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创业故事。其中,有一位低调而实力雄厚的企业家,用其七十余载的奋斗历程,书写了一部传奇人生,他就是被誉为"石矿大王""酒店大亨"“新一代赌王”等称号的吕志和。
广东人在香港卖砂石
吕志和1929年出生于广东省江门市,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4岁时,他随家人迁居香港。吕家在美国经商三代,家底殷实,在广东江门经营着一家酒庄,本可以过着优渥的生活。然而,1937年爆发的战争打破了这份宁静。
命运的转折在1941年到来。日军占领香港后,吕家的房产无法出租,收入锐减。一家人的生活从此发生巨变,米粮短缺,只能靠吃绿豆和木薯粉充饥。13岁的吕志和没有坐以待毙,毅然走上街头卖花生维持生计,这成为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15岁时,少年吕志和经营沙河粉生意,赚取了200万日本军票。这本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随着日本投降,这些军票顷刻间变成废纸。这次经历给年轻的吕志和上了宝贵的一课:商场如战场,既要把握机遇,更要审时度势。
战后的香港百业待兴,处处充满机遇。1957年,年轻的吕志和敏锐地察觉到建材行业的发展前景。当时香港建筑业蓬勃发展,对沙石需求巨大。他独具慧眼,率先引入机械化作业,一改传统人力开采模式。这一创新之举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效率,使他在不到30岁时就在业界崭露头角。
商业上的成功让吕志和逐渐积累了第一桶金,但他并未就此止步。他以惊人的商业嗅觉,抓住机会购入一批机械设备和二百多辆吉普车,这笔生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还让他结识了包括后来的赌王霍英东在内的众多商界翘楚,为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世纪六十年代,吕志和的石矿事业蒸蒸日上。1977年,他将大亚石业带入资本市场,公司股价节节攀升,"石矿大王"的美誉随之而来。然而,这位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并未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到了八十年代,嘉华集团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二百多家公司,其中包括20家酒店。经过持续发展,到1998年,集团跻身美国第12大酒店财团,"酒店大亨"之名实至名归。2002年,吕志和带领银河娱乐集团获得澳门博彩经营权,成为首个获得赌牌的港资企业,再次展现了其非凡的商业智慧。
坐落在港岛北角渣华道旁的嘉华国际中心,曾是吕志和每天上班的地方,位于30楼的会客室视野开阔,维多利亚港的景致一览无遗。彼岸是宏伟的启德邮轮码头,其所在地观塘区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香港著名工商业区,这之中有吕志和的重要贡献。
“整个观塘填海,八成是我开山填出来的。”吕志和曾向记者表示,话语间满是自豪。
吕志和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始终坚持"专注"的经营理念,从不贪多务滥。正如他常说:"每一项投资都要贯彻到底,只有在一个项目成功后才考虑下一步,而不是像撒网捕鱼一样漫无目的。"这种专注和坚持,成为他在商海纵横多年的制胜法宝。
2014年,吕志和财富曾一度超越地产大亨李嘉诚,成为当时的亚洲首富。
回馈社会
随着事业的成功,吕志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2015年,他拿出20亿港元成立"吕志和奖",每年奖励在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福祉和弘扬正能量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单项奖金高达2000万港元。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他回馈社会的决心。
教育始终是吕志和最关注的领域。他坚信:"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人才。"多年来,他在内地和港澳地区捐建了超过百所学校,其中包括122所希望学校,遍布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从八十年代开始,他还持续资助各类教育设施的建设,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和运动场等。
即便到2024年,95岁高龄的吕志和仍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位列第七,拥有870亿人民币的身价。但在他心中,财富的积累远不如社会贡献重要。今年8月,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仍亲自到酒店迎接来访的奥运健儿,当看到全红婵时,老人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这正是他所倡导的"和谐共享,仁爱和平"理念的生动写照。
从街头卖花生的少年,到纵横商海70余载的商界泰斗;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到心系社会的慈善家。吕志和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吕志和的一生经历了战乱与和平,见证了香港从小渔村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沧桑巨变。他用智慧和坚韧在商海中劈波斩浪,用仁心善举诠释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人们给他贴上各种标签:石矿大王、酒店大亨、新赌王……但在吕志和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脚踏实地做事,真诚回报社会,才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来源:不凡说财
添加小编微信可进行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