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李子柒回归”词条登上热搜第一
李子柒正式更新视频,她发文表示:
这个大漆视频迟到了四年 “漆”同“柒” 我给这幅雕漆隐花的漆器作品取名“紫气东来” 麒麟回首,万事不愁;也把这份祝愿送给看到视频的每一个你,很想你们!
为什么她没有被人遗忘?
人总是被拉去回忆的时刻,才惊觉时间真的白驹过隙。
李子柒回到家乡,拿起摄像机记录乡村的时间,转瞬已是8年前。
初识之际,总觉得李子柒是一个会魔法的仙女。
一袭红衣,穿梭于人间烟火,却不染凡尘俗气。
再简单的食材,都能在她的手中变幻成各色美食。
西瓜皮做菜,葡萄酿成酒。
我们回不去的那个夏天,她可以用一百种方式留住。
再平凡的事物,都能在她的镜头下变得有活力。
一捧豌豆,一个萝卜,一根黄瓜。
她都是从一粒种子种下,看它们冲出泥土,长出新绿,最后开花结果。
一物一生,生命的轮回,在特殊的记录方式下,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再陈旧的东西,都能在她的巧思下,焕然新生。
两扇百年老宅的门板,敲敲打打,就变废为宝,造就一个独一无二的古朴洗手台。
6岁睡到十三四岁的旧木床,锯锯切切,就摇身一变,成了一张意韵十足的流觞曲水桌。
在那些过分治愈的镜头语言里,她徐徐铺陈出了太多不可思议的美好。
以至于,直到她人生的真实故事流出,许多人才后知后觉,原来自己错了。
那些视频里,是李子柒,也从来不是李子柒。
不食人间烟火的外表下,并没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父母早年离异,被继母虐待过,她只有一个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干练麻利地劈柴、拉面、搭秋千后,并没有什么天赋使然。
不过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再来,还有碎碎念里,才终于被发现的手指受伤。
云淡风轻的视频节奏里,也并没有一夜成名的高光剧本。
不过是年少辍学,端过盘子,做过打碟师,早早在江湖历练。
还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苦难后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以我们看到,爆火的时候李子柒没有沉迷于物欲。仍然坚持亲力亲为,坚持输出原创视频。
当官司缠身,“李子柒“这三个字被人利用时,她选择停更,守护这个用心打造的IP。
因为她没有忘记,自己那年是为了陪伴奶奶,才回归田园生活的初心。
她没有忘记,自己之所以可以生动描画田园诗,是因为打从心底的热爱。
很认同一位网友的评价:
“一个干净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不与世俗有染。
而是内心深处有净土,灵魂由内而外通透,不违背良知和道义,有所为,有所不为。”
她的视频是一场自然教育
过年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发现他家的孩子正用平板电脑看李子柒的视频,我问朋友,他说:
“现在的孩子从小在城市长大,甚至不知道吃的大米,是树上长的,还是地里种的。
给孩子看看她的视频,去见识课本之外的世界,了解地地道道的中国味。”
他还推荐我带娃看《一生系列》,这里面李子柒用 26 个视频记录了不同作物的一生,从种子到果实,从春去到秋来,等时间解答生命的真谛。
是啊,强调十遍粮食的珍贵,不如带娃亲眼看一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不易。
这一粒米的成长,李子柒花了2年时间记录,可最终展现给我们的只有短短10分钟。
初春,得先用水把谷子浸泡一夜,才能播种。
长出小苗后,还得搭棚育秧,让它们免受风雨的摧残。
适时把河里的水引到田里,滋养这些幼苗,也叫“蓄水打田”。
初夏了,等苗长到膝盖高,又得扯秧、抛秧、插秧。
镜头之外,可能还得打药、防虫、施肥,时常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
等它们长呀长呀,八月抽穗、杨花后,得放水、守水。
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了。
如果没有专门的机器,就得靠人力使劲抽打一捆捆的稻谷,把谷子分离出来。
盼个大晴天,把收回来的谷子摊开来晒干。
不是简单的铺平,而是得每隔几十分钟就用工具翻一翻,得光着脚在地上跑来跑去。
晒干的稻谷得再用机器将果壳分离开,进去前是水稻,出来后是干净的大米和米糠。
米糠喂猪或者鸭子,而大米的用途就太多了,一碗米饭、一块米锅巴、一个米月饼……超市里常见的食物却是农民们忙碌了三个季节的成果。
看完水稻的一生,相信孩子自然就会明白什么叫“粒粒皆辛苦”,而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光盘行动。
你瞧,这不就是最好的自然教育吗?
什么让她成为孩子眼中的“奥特曼”?
如果说《一物一生》是来自大自然的震撼,那《非遗传承》系列则是手艺人带来的惊艳。
就拿《蜀绣》这集来说,李子柒曾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给自己做了件独一无二的蓝色衣衫,比市面上那些高定礼服更“奢侈”。
等你看完李子柒的整个制作过程,你绝对会惊叹于她的巧手和耐心。
为了制作这条群衫,她先是看各种纪录片自己琢磨蜀绣,却终究不得要领。
后来是专门跑去请教了蜀绣大师孟德芝老师(中国仅有的两位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才慢慢摸索入门的。
在春天,李子柒把自己种的蓼蓝做成了靛蓝泥,把好几种布料都染成了蓝色。
接着设计图案,再将布料固定住,用特殊的笔勾画轮廓,也就是“上料”。
再去专门的店里,配齐所需颜色的线。
这个线啊,可不是直接穿上就能用的,而是得把这一根线劈成适合的粗细,要知道一根线最多可以劈成 60 多根丝。
再用适合的针法去刺绣图案。
针法就更有讲究了,蜀绣的针法有12大类,130余种小类,得按照图案的需要进行变换,比如衣服和鸟儿大部分用的是晕针和车拧针,云朵为了体现轻薄感用的是沙针和滚针勾边……还有很多细节用的是几种针法的融汇。
一针一线,李子柒绣得非常细致,所以从初春忙活到了来年的夏天。
咱们这些门外汉的眼里,这幅刺绣已经精致到栩栩如生。可在李子柒的口中却是差强人意的:
“在老师眼中都只算勉强能看得下去,脸的部分还绣毁了!”
就这么瘦弱柔美的一个姑娘,却不妨碍她干农活时的娴熟、做家具时的老练。
徒手就能用天然材料,支起一个凉亭、一架秋千,什么竹沙发、梳妆台、曲水流觞更是不在话下。
要是有一天,李子柒从零开始建成一个房子,相信也不会有人意外。
有老师曾表示,在自己的课堂上,把李子柒的视频当成教材。
或许在这代孩子的眼里,李子柒是比奥特曼更厉害的存在。
就像留言区的这位妈妈说的:
“我儿子喜欢一个推广传统文化的人,好过去追无厘头的流量明星,我们做父母的也愿意公众人物里有这样的人”
梁思成先生曾说:
“ 对于中国人而言,有了一个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
李子柒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以她独特的镜头语言,将田园庭院点缀得如诗如画。
或许视频里的生活有些理想化,然而每一个视频传递出来的感情,却都是真实的;
抬头望见皓月当空,低头闻到花香袭人。
静听微小虫鸣细语,轻揽清风拂怀。
如此诗意的视频,正是给孩子文化熏陶的最便捷的方式。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希望这样优秀的视频能早日回归,也希望李子柒在镜头下,能为我们重现那个“东篱采菊,闲话桑麻”田园美梦!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