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理疗手法技术大全,穴位经络查询、面诊手诊舌诊辩证、黄帝内经视频,点击下方经络技巧公众号↓↓↓免费关注
点下面标题继续阅读(点击下面文字即可查看)
穴位查询 | 理疗技术大全 | 拔罐手法 |
艾灸手法 | 针灸手法 | 推拿按摩手法 |
手诊技巧 | 面诊技巧 | 舌诊技巧 |
黄帝内经视频 | 秘方大全 | 疾病查询 |
—— 以下是正文 ——
1
肝之窍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侵入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目和排除异物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见泪液的分泌异常:
如肝阴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实质上即是泪液的分泌不足;
如在风火赤眼,肝经湿热等情况下,可见目眵俗称「眼屎」。)增多,迎风流泪等症。
此外,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如《灵枢·口问》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泪道开,泪道开故泣涕出焉。
情志活动本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对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影响,在于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
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就易于开朗;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
2
心之窍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侯,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所以《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
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地表达语言,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謇(jian,指:口吃,言辞不顺利)等病理现象。
所以《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心开窍于舌,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而得出的理论。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
如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
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
心火上炎则舌红,甚至生疮;
若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等。
拿一面镜子,伸出舌头,让你的舌来告诉你,你心的状态吧!
3
脾之窍
脾开窍于口,口腔是消化道的最上端。开窍于口,系指饮食口味等与脾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即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是否正常。
脾在液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脾胃健运,则口味正常,而增进食欲。所以《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
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
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实际上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如在患病时,针对病情进行忌口等。
4
肺之窍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
鼻的嗅觉与喉部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所以肺气和、呼吸利,则嗅觉灵敏,声音能彰。
《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正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从鼻喉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喉的证候,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喑哑和失音等。
说到鼻子,不得不介绍一下鼻涕。鼻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并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窍,《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肺为涕。”在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除了肺寒或肺热流涕,悲伤大哭也会有鼻涕。忧愁和悲伤,均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它对于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如《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在肺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5
肾之窍
耳朵和唾液的关系在于,肾开窍于耳,肾在液为唾!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
肾中的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较高。反之,肾中精气虚衰时,则髓海失养,而可见听力减退,或见耳鸣,甚则耳聋。人到老年,肾中精气多见衰退,听力每多减退。故说肾开窍于耳。
《难经·三十四难》说肾液为唾。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中精气。
所以古代导引家以舌抵上腭,待津唾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但唾与脾胃亦有关,所以《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说:“唾为肾液,而肾为胃关,故肾家之唾为病,必见于胃也。”
肾在志为恐。日常生活中,惊或恐,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是一种不良刺激。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
恐与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素问·举痛论》说的“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和恐的刺激,对机体的气机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更多内容,请关注经络技巧公众号)
相关内容推荐:
点击下方关注黄帝内经技巧公众号,每天更新倪海厦黄帝内经文章讲解及视频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为健康加油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为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