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征稿】“我们的节日 · 中秋节”征稿专辑(一)

文化   2024-09-10 07:05   江苏  


把乡愁搬进月光里

何善亮 [浙江台州]


中秋的思乡帖,正在装进炊烟的信封里。母亲的火钳书写着过往岁月和老屋的创伤。

父亲成了河边的芦花,把目光伸向远方,雁行过往的旧时光,落在父亲的白发里。

爷爷、奶奶的墓碑有些斑驳,坟头的草随四季而歌。

河边泊靠的船只,是山野的那串野葡萄还是童年的萤火虫?在夜幕的掩护之下,等待圆月爬上桅杆,心随之远航。

清澈的溪水如月光,挽着母亲的臂弯,轻抚沉睡的山川。

河水东去,留下碎裂的波光,如人生一行心酸的泪水。


“天涯若比邻,千里共婵娟。”

明月就像一个邮差,一端是母亲满是老茧的手,一端是游子的乡音。

当晨曦照进老屋,蟋蟀高歌,曼妙之意在他乡油然而生。童年的光影就在昨天,在母亲的襁褓中充满雅致和纯真。

村庄潜伏的黄昏,有亲人的足迹,也有草木曲折的故事。炊烟拉长了夜和星空的距离,也拉长了岁月的心事。

露珠是大地的乳汁,养育着一方水土,领根大桥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丹桂飘香的季节,在月圆之夜,把乡愁搬进月光里。

以酒樽立意,面向故乡,与亲人共享圆月的意境,以解相思之苦。


【作者简介】

何善亮,1972年出生,执业医师,四川散文诗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诗世界》《散文诗月刊》《参花》《河源日报》《三角洲》等报刊和网络平台。



中秋,月是故乡明


刘  虎 [安徽阜阳]


稻子泛黄,高粱透红。

中秋又至。一片皎洁的月光,撑起了辽阔的天空。

桂花香,苹果香,月饼香。

一轮明月照亮原野,无论是在天涯,还是海角,有月光的地方,都会让人想起老家的村庄,想起故乡的父母,也想起小时候与家人过中秋节的场景。

这是一个人乡愁,也是人对故乡的深情。

有些事,可以淡忘。有些人,可以陌生。

而故乡中秋的那轮圆月,像人生路上一盏不熄的灯。


又回到了故乡。

芦花白,山草红。片片枫叶寄思念,明月又当空。在中秋,一些古老的词被月光擦亮。

月华似水。如幻,也如梦。

秋天把辽阔留给了旷野,世间的一切仿佛如风。我抚摸着逐渐老去的光阴,凡心又回归于平静。

这是一个人的月光,在窗前,似一阙节气里的小令。

月光,像古老的图腾。我读着中秋,像读着一段久远的故事。

天涯是别人的天涯。在我的心里,中秋之夜,月是故乡明。


【作者简介】
刘 虎,1976年生。安徽省作协会员,阜阳市颍泉区作协副主席。报刊编辑。作品发表《散文诗》《吉林散文诗》《安徽散文诗》《湖州晚报 散文诗月刊》《鸭绿江》《特区文学》等报刊,入选《安徽散文诗年选》《中国散文诗年鉴》《中国散文诗十年》等多种版本。



圆月几时有

王亦标 [安徽宿州]


一叶落,天下秋。

一个转身,整个夏天就成了我笔下的故事。延绵不断的,将是团圆的醉人曲,丰收的幸福歌。

夕阳西下,小区的灯,次第闪亮。劳作的人们,陆续归来。

月饼,端出来了,圆圆的。等待着圆圆的月亮。

石榴,呈上来了。溢出来的,是鲜红的笑容。

“快看,月亮升起来了!”

不知是哪个孩子喊了一句,众目睽睽之下,月亮从汴水上冉冉升起。


“乡下的月亮,就是比城里的亮堂。”我感慨道。

月色下面,桂花香里,大人们围坐在桌边,一边剥着石榴籽,一边谈论着秋季的收成,孙女和小区的孩子们手拿着月饼,嬉闹玩耍。

而我却吃上了红薯梗子炒的菜,喝着红薯叶子烧的稀饭。——这是正宗的家乡土菜,绿色,养生。

月光如水水如天。鞭炮声此起彼伏,节日的氛围更加浓郁和温馨。



【作者简介】
王亦标1964年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见《散文诗》《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诗潮》《诗歌月报》《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等报刊和平台,出版散文诗集《血脉里,涌动着大运河的蓝》《汴水,汴水,我的母亲》《大运河,我的河》等9部。有作品入选年度选本,获过省市文学奖。



订阅: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链接直接关注,或扫描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二维码,或加微信公众号:zgswsyjzx。

转发:点击右上角图标,可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等。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散文诗作品、理论文章,请发送至“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专用邮箱:zgswsyjzx@163.com。

声明:本平台来稿须原创首发,已在其他微刊发过的作品勿投;除署名者外,配图均来源自网络。

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
为散文诗作家、理论家提供最新创作和研究成果,向公众推介优秀散文诗人及作品。主要栏目有:大家访谈、名家新作、精品点评、来稿选萃、新锐空间、爱情散板、且行且吟、诗坛动态、中心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