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由运动粒子组成,就具有内在运动或变化属性。如物质波类的概念,就是这样的意思。
然而,很多人会简单的认为,物质看起来并没有变化,性质却发生较大差异。
以前就遇到,型材放置一段时间,焊接性能直线下降的问题,花费了较大精力才搞清楚此事。
也有石家庄客户反馈,线管放置一段时间变脆现象。还有客户,将正常使用中的钙粉、小料和设备,搬家到另外地方,就出现团聚堵网现象。
如何解释这些现象,以及从中获得有效应用反馈,是值得沉思的事。
以PVC发泡板放置一段时间变脆现象为例,进行分析。
从貌似简单的发泡板,放大足够的倍数,进入微观态进行观测,你就会发现自身处在线性、交错、曲折态的PVC分子链的巨大空间中,PVC分子链上的各种基团在轻微的旋转或抖动。各种无机粉体,以团聚态分散在PVC链组成链空间内,轻微抖动。辅料也是如此。
发泡板靠近空气侧的表层,在不断与外界世界进行类似呼吸的物质交换。PVC及内部物质,吸附外界世界的物质,如空气中分子等,同时,内部物质也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外扩散。毕竟,从物质局部富集向外扩散,混乱的过程是自发的。
PVC分子量以万为数量级,约在7万,而无机粉体、油类以百为数量级,在一百左右。润滑剂以千为数量级,加工ACR以十万为数量级。
物质迁移和温度有关,常温下,大分子量的树脂和助剂,保持在玻璃态,可以蠕变,但是很难迁移或析出。而低分子油类,迁移性就容易很多,内部浓度高而边缘浓度低,自发的向外扩散。
当然,外部高浓度的气态物也会向材料内部低浓度区域扩散。所谓物质交换,有得有失。
现在从回到宏观角度,看材料变脆,依据高物讲,韧性与材料内部缺陷有关,包括主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如低分子油类的增塑、氧化等分子链断裂,无机粉体受力脱落、与外部交换的水合反应等等。
短期来看,大分子量物质迁移量较小,小分子量物质迁移较大。
夏季高温高盐环境,会加速内部低分子物的析出。
较长时间来看,表层材料吸附较多的水,钙粉会有一定水溶解性而加速向外迁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粉化。
结论:
1.材料内部与外部环境一直在进行物质交换。变化是内在普遍属性,而不变具有稀缺性。
2.材料内部的物质也在浓度差驱动下进行物质迁移,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迁移扩散。
3.高温高湿高盐环境,加速物质迁移。
4.尽量使用大分子量的辅料,避免使用DOP类助剂。
5.尽量使用高分散性的钙粉。
补充,钙粉辅料和设备在搬迁时,受到挤压等作用,是会增大团聚性。而设备安装条件不同,螺杆间隙也会变化,造成剪切作用变化。
建议遇到问题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