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省媒体看华亭 | 华亭:“草根子”变“金票子”

文摘   2024-11-30 15:37   甘肃  

眼下,正值中药材独活晾晒的最佳时节,走进华亭市街头、农户院落、药材晾晒棚到处一派热火朝天、忙碌有序的劳动场景。
走进大黄城药材晾晒棚,只见晾晒架上堆满了新鲜的独活,一股浓郁的药材香气扑鼻而来,分拣处理药材的农户们手脚麻利,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通过抖、剪、切、扎、收等工序娴熟地进行晾晒作业,大家各司其职,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
“新鲜的中药材要晾晒至半干,放置十天左右,使皮肉更加紧实,然后进行整理、干燥等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形状和质量标准。”大黄城负责人田旭明介绍道,“我们鼓励群众积极种植中药材,按照保护性价格进行收购,目前收购了周边村药材200吨,为我们的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药食同源项目提供了原药支撑,整个过程中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企业群众双增收。”
华亭市马峡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该镇支柱产业之一,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基地示范、引商带动、技术指导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打开了新路子。同时,结合镇域种药底蕴,积极争取产业强镇项目,建成双车路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GAP)基地和百亩试验田,百亩黄芩、当归、半夏新品推广田及标准化育苗试验示范等基地6处,全镇种植药材1.5万亩。在支持青松、新康扩大生产、拓宽销路,鼓励群众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健全“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
“今年雨水好,药材长势喜人,我种了21亩独活,挖出来的药材个头大、品质好,每亩地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一亩地卖下来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晾晒好之后卖钱了。”看着一个个品质好、个头大的独活,蒋庄村村民吴强难掩心中的喜悦。
中药材的发展让药农们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附近村民的就业。在金马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就有20多名从周边过来的分拣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们租赁双明村农户闲置土地种植独活、冬花二百余亩,召集附近的村民都在这里干活,一天100元,在家门口务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顾上家庭,比外出务工好得多。”金马合作社负责人田彦杰说道。
同时,马峡镇紧盯区位优势,划定种植区域、整合辖区流转土地集约集聚进行中药材种植,积极示范引导散户种植,全面推广种植道地药材品种。同时,通过引进外商企业和村办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捆绑机制,从播种、采挖到加工环节,吸纳周边群众在基地务工,保障了企业用劳用工,实现了困难群众稳岗就业,做到了企业有发展、村级有增收、百姓有收益的目标。
“我们村今年流转本村农户土地10亩,试种了独活,现已全部挖出整理至晾晒棚晾晒,明年年初就可以销售了。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聘请了技术人员指导群众种植,做好田间管理,提高药材的品质,预计独活每亩产值5000余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左右。”大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文霄介绍道。“选种药材是我们村壮大村集体收入的进一步尝试,今年如果收成好,在现有经验基础上,明年我们将联合农户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提升。”
近年来,华亭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新途径,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绿色、生态、高效”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土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不断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探索鼓起村民“钱袋子”的致富“良方”。


来源:新甘肃

审核:李明利  张焜

编审:李洁  秦海燕  编辑:李潇


华亭发布
致力于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华亭故事,弘扬优秀文化,深化文明创建,展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动态,为建设绿色华亭、活力华亭、魅力华亭、实力华亭、幸福华亭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舆论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