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涛:冯小光女士从写新诗到古体诗词创作的美学追求

文摘   2024-11-02 09:55   中国  


第70期






   陶涛:1940年生于湖南望城一个耕读家庭,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现为深圳长青诗社创社社长、广东诗词学会顾问、长青书画院名誉院长,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主编《中国文学史新编》《中外著名演说赏析》,著有《先秦文学论稿》《陶涛论学集》等。









岁月如歌 诗心未老

冯小光女士从写新诗到古体诗词创作的美学追求




    自1962年9月我和小光女士同时走进北师大中文系结识开始,到后来作为朋友交往,至今已62个年头过去了。往事历历,感慨万千。
    上世纪60年代初小光从北京101中学考入北师大中文系。101中学是北京高干子弟集中的名校,出身名门的她,又有一个高干的爸爸,前途一片光明。如诗的年华,如诗的环境,使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充满着诗的激情。在追求知识、追求前途的同时,也大胆地追求爱情。那是她的诗的年代,这时,自由、奔放、纯真、飘逸的新诗更适合她和她的初心。她在学生时代写的诗我们看不到了,但我们可以想见她那时写的诗就像广袤的大草原上流动的羊群,无垠的蓝绸似天穹上飘过的洁白的云朵,明净,浪漫,飘逸……

    1966年春,山雨欲来风滿楼,始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渐次拉开了帷幕,痛定思痛,不论当时得意的或不得意的人们,文化大革命对他们而言,都是一场恶梦!小光也不例外,他的老爸被一桩寃假错案折磨了十来年,自然,小光也跟着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文革中,我和她一家被分配到吉林长白山麓一个矿山当教师,我们从同学成为了同事。十年文革,她脱去了浮华的外衣,抛却了天真浪漫的幻想,变得笃实、深沉,但务实进取的诗心不变,照样钟情于新诗的创作。




   
   1978年2月12日,小光在离开桦甸夹皮沟金矿前夕,创作了一首《什么职业最伟大》的自由体新诗。她以诙谐幽默的基调,在浓郁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构思了一首争论什么职业最伟大的故事诗。爸爸妈妈和小华、玲玲、小刚、苗苗四个孩子先后发言:

谁也不知该说啥。
大家伙儿瞅着李小华,
别看她才三年级,
可算得上我们伙儿里的小老大:
"小华姐,你先答。"
小华望着大家,
说话声可没平时大:
"我说……最伟大的是工程师吧?
竖起油井钻塔,
设计高楼大厦,
对祖国贡献顶呱呱!"
玲玲一边嘛了嘴:
"医生才叫了不起,
把你接到世界上的是他,
能治病救人的也是他,
光有工程师,顶个啥?"
小刚挥着小手摇着头:
"谁不知你在夸你妈?
要我说,文学家才最伟大,
一只小小的笔,到他手里呀,
写出的文字美如画。
我长大就当文学家。"……
爸爸摸着我头发:
“苗苗,你咋不说话?
你不是想当老师吗?”
“是呀,爸爸,”
“你为啥想当老师?
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
“因为,因为老师像培育小苗一样培育我,
长大了,我也要亲手浇开万朵花 。”
小朋友们鼓起掌,
爸爸听了笑哈哈:
"我说教师最伟大,
没有教师、
哪里来的工程师、医生、文学家?
又怎么实现四个现代化?"


    作者创作这个作品时,文革已结束两个年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治国方略正在全国各地践行,大学高考已经恢复,春回大地的景象正鼓舞城乡人民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透过职业的选择与争论,以及对教师的推崇,十分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知识技能的渴求。它是对十年文革中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学生不读书,社会陷入派性派仗泥淖的荒诞现象的反驳。正因为如此,诗人受“春风再绿江南岸”的鼓舞,对国家前途显得十分自信和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国面貌的欣欣向荣,我们也都敞开胸襟去拥抱新生活,去挑战新任务。1986年7、8月间,我们两家相约都来到深圳,来到改革开放最前沿,而且开始都定居在鹿丹村,站在她家阳台,看到我家的厨房。我们又成了邻居。在深圳的日子里,我们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和生活,不时也交流各自的体验和收获,也都坚持用各自的体裁和语言写诗,纪录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小光从深圳迭出的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汲取力量,坚守教师的岗位,在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同时,她不时地挥动缪斯的神来之笔,讴歌园丁的神圣,讲台上播种者的希冀,赞美校园的青春和活力,抒写树木树人培育国家栋梁累累硕果的豪情。发表在1990年9月7日《深圳特区报》的《是春也是秋》,写校园九月的动人景象:

眼前,火苗似的红领巾
我看了很久
总也看不够
耳辺,银铃般的歌声
我听了很久
还是没听够
这群才告别小学的天使啊
用洁白、嫩绿、火红
给中学校园铺上一层春的錦绣

   
    迎来新生的同时,又将高三毕业生送到大学,“这是园丁们培育的硕果,献给共和国的又一个金秋。”诗人作为学校主导的教师,此刻更加清醒认识到教师职责的重大,同时受九月校园景象的感动,作为教师也自然流露出她心底的欢欣,以及培育人才的崇高感和神圣感。因此,诗人最后唱道:

我爱鹏城校园的九月
我爱南国海滨的三秋
这里,有春的希望
这里,有秋的丰收
这里,丽日与金风同在
这里,是春也是秋


    类似的作品还有《生日的礼赞——献给红岭中学建校十周年》,作者以豪迈的笔触,歌颂红岭中学师生十年奋斗的辉煌成就。《讲台上下》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古稀之年忆人生
感慨良多心中发
人生真谛乃学海无涯
我的人生在讲台上下
   
 《湖边木凳》以轻灵、抒情的笔致,回顾学诗的心路历程。情景交融,画面流美:
               
这是诗的意境
这有鸟的啼鸣
在画面里讲诗
把诗融进画中

    《五星红旗》一诗,荣获深圳南山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优秀奖。诗人深情地回顾了五星红旗诞生的血与火的艰难历程,以及建国70年来的辉煌成就,最后诗人突发奇想问道:“我期盼,我渴望,我渴望啊,什么时候,五星红旗飘扬在基隆港!”全诗情绪昂扬,激情四射,字里行间燃烧的那颗热爱祖国、热爱党的诗人之心随手可及。《红柳》一诗诗人创造性地综合了初春与盛夏的意象,给特区深圳开辟“新的生命航程”,这是诗人运用意象创作的一个华丽转身的标志。也预示着诗人的美学追求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大概在2014年,一个新学期开始,我突然发现冯小光女士竟然、坐在了我的古体诗词的课堂上。那一刻,真令我有点儿吃惊。我这老同学这是怎么了?年届70,要来学古体诗词,她莫不是也受到当时社会学习古体诗词热潮的影响,也对古体诗词产生了兴趣?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一桩好事啊!这以后我观察她真是用了大气力、下了大决心、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地在学习传统诗词。正是由于她的坚持,她的虚心好学,两三年的功夫,她的律绝,古风,小令,长调,都能顺手拈来,写得像模像样,事实一再证明:有志者事竟成。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光的古体诗词创作的实绩。


寻春
隆冬遇暖阳,月季换新装。
翠鸟枝头闹,寻春过矮墙。

残荷
处暑晓风清,湖边白鹭鸣。
绿荷余几许,难见立蜻蜓。


    诗人的五绝写得别开生面,无论《寻春》,还是《残荷》,都是非常平常的题材,但在诗人笔下,都翻出了新意,而且含蓄蕴藉,饶有余味。

清溪寻禾雀花不得:


清溪寻禾雀花
大王山上一奇珍,羽翼双全若鸟身。
时过春分花不待,远飞禾雀出凡尘。

 拾柔
羁旅人生几十秋,如烟往事付东流。
何时再到西山下,重拾当年那片柔。


    她的七绝也写得自成面目。前一首虽因花期已过,但在诗人的想像中,禾雀早已飞远,飞出了凡尘。不仅毫无未见花的遗憾,而且仍然诗情饱满,诗兴不减。后一首也不乏前首的韵致,显示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离别
千里赴泉城,榴花夹路迎。
亲人才喜聚,游子又将行。
拥抱寒暄语,干杯叫好声。
依依噙泪别,难舍血缘情!
              
老榕
报社旁邻一老榕,沧桑依旧傲苍穹。
枯须绕树枝繁茂,嫩叶迎风干郁葱。
肆虐台风仍笔挺,倾盆暴雨尚丰雍。
鹏城四秩甘兼苦,鼎力担当意最浓。


    在诗苑人们认为最难写好的五、七律,她写来不仅给人一种举重若轻之感,而且形象丰满,内含深刻,字句流畅。比如前一首五律,写亲历的“离别”,这是诗中常见的题材,也是人们常有的经历。但在诗人笔下呈现给我们的惜别场面却特别亲切感人,令人过目难忘。王国维说诗人应具备两个本领,即既“能感之”,又“能写之”,能感之,要求诗人具有敏锐的感受生活的能力。《离别》中,诗人以其多次回家探亲离别的真情实感,难舍难分的场景作为素材,并以规范的五律呈现出来,首联叙事兼抒情地写出诗人不顾路途遥远舟车劳顿的辛苦,亲人以似火的榴花般的热情欢迎她的归来。二、三联着重写惜别的场景,和众兄弟姐妹拥抱啊,干杯啊,尾联含泪告别点题:这是难于割舍的血缘情啊!

    诗人抒发的情感既深厚又真挚,诗人的感动又感动了读者。这就是王国维所赞美的“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能写之,则要求诗人具备笔头的表达能力。作者在《离别》中,以简朴的语言,自然的风格,恰当的剪裁,得体的修辞,流畅约字句,非常完美地表达了她在离别中的深刻感受。至于后面的七律《古榕》,诗人以古榕为意象,十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深圳四十多年来创新创业的艰难历程,古榕就是深圳人的集体象征。没有长时间深圳生活的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如此优秀作品的。

    其他形式,如词的小令、中调、长调,小光都有所涉猎,甚至连诗的古风也都没有放过。她已成为了追求诗词美的能手。诗词泰斗王力先生指出,押韵是回环的美,平仄是抑扬的美,律绝是整齐的美,词曲是参差的美。更何况除了外在的形式美之外,还有内在的抒情美。王国维曾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自然诗词的美感各有不同。我想这也是小光从不放弃新诗,转而更进一步把握更多古体诗词创作、体验丰富的诗词美的原因吧。让我们在欣赏、享受古典诗词之美的同时,去创造我们时代的更美的诗词吧!

    祝当年的窗友以及经历六十余年社会风雨和人生起伏的好友小光女士人笔两健!晚景绚丽精彩!






长 青 嘉 宾 


周文彰 林峰 沈华维 熊东遨 刘庆云 孟祥荣 邓世广 沈家庄 宋彩霞 周燕婷 包德珍 丁欣 徐晋如 武立胜 何鹤 王逸群 张金英 刘安定 谢伯端 刘军 舍得之间 梁剑章 李建春 王骏 杭中华 陈宜浩 刘林平 徐官威 卫兆元 牟国志 曾颂平 曹新频 杨鹏飞 张宝林 陈志逵


长 青 凌 烟 阁 


马建勋 丁欣 谢良喜

长 青 诗 人 


厉有为 陶涛 高源 陈显赫 周兴海 张和平 黄湾 唐佩芬 庄毅生 彭定军 汪霞 赵秀敏 孟依依 王若峰 兰衣 华慧娟 熊玲燕 穿石 钟晓红 钱建淮 黎钢 蒋正华 任改云 周达 李唐 瀚玥 唐石成 陶涛 王敏健 黄重远 张乐鹏 陈作耕 张效煌 郭力宜 邓荣森 庄重 石晓玲 王琼兰 许明 陈亚洲 丘尾菊 黄玉昆 蔡玲俐 张卓娜 姚作磊 李养环 马星辰 周金添 桐荫 邓玉水 李志刚 于景琴 曾凡荣 李乃祥 陈丽娟 冯小光 曾建华 刘永和 胡平 谭丽玲 江南柳 陈遇胜 周红平 盛月富 周海 白水 李宏伟 贾云程 张士平 陈耀辉 池雪平 吉增伯 胡光夫 姜祚正 赵俊辉 岳露 蓝健雄 向志六 陈林洲 王良明 黄桂珍 余寒生 建希 曹联华 胡红武  刘义军 钟茂荣 今剩叹 康怀军  周剑平 王友贵 魏俊山 周立军 杨忠明 范让能 李斌 郑志华 宁宏 陈讲一 韦秀孟 刘晓新 江杰 傅占魁 詹彩梅 曾继全 贺东东 孙胜权 陈秋红 羊志强 张学祥 邱俊标 楚雪 刘志祥 张小笨 黄晓华 张秋波 刘新颖 侯明浩 屠向云 吴地赐 王琳瑶 陆玉梅 宋玉秋 王萍 王传金 王井珍 周仰福 李玉芬 黄锡忠 李凡 卢敬兵 邹仲庆 赖炜 周凌 小凤 黄毅 陶楚春 郑元久 陶一  邵玉婵 赵定国 赵军 芳 李靖 颜景凤 陈富华 郭保登 杜元芬 任燕鸿 黄良基 林楚平 易不问 唐本靖 白车渠 高亮 疏影 占洁 温文元 由会娣 高云宝 刘雪涛 杨映琼 王文达 袁秀芬 冯品扬 程乐淦 黄文正 张刃 周山洪 史桂娟 林锡彬 蒋远翔 吕福祥 章育林 蔡锡平 程之桂 郝书许 王杰 李钰连 周立军 刘其浩 陈天培 刘建新 黄昆阳 姜晓玮 万静 侯明浩 刘义江 宋力 梁莉萍  彭更申 刘英凯 齐凤莲 唐争艳 张帆 杨玲玲 詹采梅 俞恒贞 范让能





本期编辑/秀兒




长青诗社2023年度

17本重点图书推荐




上下滑动点击17本图片

陶涛《菩提园诗话》78元/本


朱安群《莲塘诗话》48元/本

徐冰云《心香楼诗话》65元/本

余德予《扶轮楼诗话》50元/本

刘万专《今剩叹诗话》 58 元/本


《琴横碧海起弦声》 18 元/本

《望月怀远》78元/本

高源《听涛阁诗话》 78 元/本


《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第六届诗词楹联大赛作品集》 88 元/本

厉有为《悟牛斋诗词选(卷五)》

陈耀辉《岁月流徽》60元/本

陈遇胜《诗词配曲》60元/本

庄毅生《流岁清疎》60元/本

曾凡荣《十美堂》60元/本

蒋正华《一瓣花开便是春》60元/本

侯邦栋《诗韵鹏城》60元/本

刘志祥《儒侠次韵集》60元/本






温馨提示

如需要购买以上书籍,请按上面的二维码支付(1本不包邮;2本以上包邮)。快递联系人:庄重常务副社长13570839603。谢谢支持!


长青文史
《长青文史》公众号着重发布文史类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