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这位曾在军事领域中叱咤风云的将军,因1959年庐山会议的政治风波,被调任至四川担任副省长,开始了他在地方行政领域的新征程。离开北京之前,罗瑞卿受毛主席之托,亲自来到邓华家中,传达了毛主席的嘱托:希望他在四川多下基层,向群众学习,不要灰心。这个指示成为邓华在新岗位上的行动指南。
1960年5月,邓华抵达四川,迎接他的不是轻松的行政事务,而是严峻的自然灾害挑战。四川当时正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生凋敝,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困难。邓华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迅速深入灾区,走访了雅安等地,了解灾情,考察了20多个县,制定了一系列救灾措施。他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调查研究能力,很快让他适应了新的角色,并为当地政府的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四川,邓华被赋予了重要任务,即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邓华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他从零开始学习农业机械理论,亲自到工厂学习技术,逐渐成为农机领域的“内行”。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四川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为当地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协调农机研究所为山区民众提供便携的粮食加工器具,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这一系列举措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也为四川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他多次视察阿坝、甘孜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尤其是在农机、水利灌溉等方面,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他的工作不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也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工作最终影响了邓华的健康。1963年,他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华依然坚持工作。他在同事的劝说下,暂时到重庆休养,但期间仍然不忘在川东、川北进行调研,为四川的农业发展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充分体现了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邓华在四川的工作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评价。1968年,毛主席在八届二中全会上表扬了他在四川的突出贡献。邓华不仅组织了四川的化肥厂建设,还推动了百万马力柴油机的大作战,为四川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0年,邓华因病去世,结束了他为四川农业发展不懈奋斗的人生旅程。临终前,他依然心系四川的农业建设,表现出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邓华的去世,令无数曾与他共事的人感到惋惜,他为四川农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将长久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邓华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他从军事领域到地方行政的成功转型,也彰显了他在农业发展中不懈努力的精神。他的经验和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他在四川的工作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新中国建设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在他的努力下,四川的农业发展走上了新的台阶,这也证明了他在地方行政中的卓越能力和决心。邓华为新中国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