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党建】站前街道新华社区:以“悦享新华”近邻善治 赋能“一老一小”服务新格局

民生   2024-11-08 17:59   吉林  

+



以“悦享新华”近邻善治

赋能“一老一小”服务新格局




昌邑区站前街道新华社区党建工作案例




站前街道新华社区坐落于九台街御苑小区P号楼,东起四川街,南邻九台街,西至天津街,北接重庆街。辖区面积0.62平方公里,共有41栋居民楼、154个单元,常住居民2295户、3356人。近年来,新华社区为破解辖区“一老一小”特殊人口结构治理难题,创新打造“悦享新华”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基层党组织负责“牵”、多方主体共同“治”、力量资源统筹“用”,推进组织与组织近邻共建、组织与居民近邻守护、居民与居民近邻互助,以“小切口”的“深突破”带来治理水平“大提升”。





新华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暖民135N”工作模式,坚持社区党总支1个核心,组织开展3个“党建+”服务项目,压实物业、业主委员会、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5支队伍联动,多个阵地建设工作不断延展,全力打造“邻里生活幸福圈”。

党建工作联抓,推动“各自为战”向“共同奋战”转变。

一是织密建强社区党建网络。将居民自治体系融入网格化治理,健全完善“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调整优化12个网格党组织、12个楼栋党小组,把牢工作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三强”标准,选优配强网格党小组组长12名,设立党员中心户27户,配备专职网格员12名,推动党的“末梢神经”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把组织设置嵌入网格、职责任务落在网格、党员干部下沉网格。二是配强队伍优化堡垒力量。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让社区工作者工作岗位和主要精力集中在网格。建立常态化走访群众制度,推选163名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群众为楼栋长、单元长,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保证每年全覆盖走访辖区居民3遍以上,重点做好摸清民情、了解民意、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关心关爱5件事,助推网格管理到楼宇、到单元,联系服务群众到户、到人,将党的工作融入千家万户。三是打造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建立横向连接的互动组织体系,整合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企三新”党组织,与7家单位签订党建联建共驻共建协议,组织开展“清单立项”行动,通过联建单位认领民生项目,切实解决失能老人买药难、看诊难和儿童视力检查治疗等实际需求。积极发挥联建区域优势,拓宽“双向”到“多元”的服务路径,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加强联系与合作,精心谋划各类活动30余场次,推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服务群众联做,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一是开展“党建+为小”服务项目。围绕家长上班与孩子托管两难的问题,在寒暑假启动“红领巾计划”。利用“五社联动”服务机制,将辖区“五老”、社会组织、返家乡大学生等力量孵化为具有服务儿童能力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课业辅导、文体活动、素质教育等多项志愿服务,用爱和陪伴为辖区孩子们打造“第二课堂”。定期策划开展“童商议”儿童议事会,以一米视角看社区,以童声共议社区事务,用对话推动治理工作。二是开展“党建+为老”服务项目。由网格员牵头,着力摸准辖区老人需求,发挥党建联建单位北医中医院、吉林市慈善总会等单位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精神慰藉等服务。同时,注重发挥老年人余热,利用专业所长,组建老年音乐队、老年宣讲团和老年志愿服务队,积极组织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乐器教学活动、“老有所健,乐活康怡”健身活动、“以棋会友,修身养性”棋牌活动等,让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三是开展“党建+商圈”服务项目。结合辖区商户较为集中特点,以派驻党支部为载体,组织开展“惠民小集市”活动,分设商品售卖区、公益义诊区、金融服务区、企业招聘区四个区域提供惠民服务。并根据商户需要,定期邀请消防员、医护、律师等专业力量开展心理咨询讲座、急救技能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通过搭建问题联议、信息联通、活动联办平台,促进各商户间的互联互动、资源共享,带动商圈商户“连”起来,区域经济“火”起来。

活动阵地联建,推动“封闭自有”向“开放共享”转变。

一是提升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坚持开放、集约、共享理念,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形象体系标准化建设。通过推动社区与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协商合作,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原则,以“悦享新华”为主题、聚焦服务“一老一小”的打造“一站多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爱乐坊、韵律阁、博弈居等多个特色活动室,24小时为居民开放,让社区居民就近享受“一站式”优质服务。中心正式开放以来,已惠及居民4000余人次。二是做美“悦享新华”惠民阵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社区食堂建设、“家门口”党建等工作,因地制宜打造惠民阵地。在吉林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指导下成立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态化提供兴趣培养、体能检测、心理健康咨询、家长学堂系列服务;与人大代表共建社区食堂,在发挥基础功能的同时,嵌入幸福养老、党性教育、文体活动等功能,把社区就餐、为老服务集聚一体;升级打造党史步行廊道,邀请辖区老党员、退伍老兵开展流动式党课教学,将红色教育送到群众身边。三是做优“悦享新华”网格阵地。聚焦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借助物业办公场所、闲置岗亭,打造2处灵活、便捷的服务站点,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日常值守,涵盖生活服务、业务办理、党群活动等多项服务功能。依托阵地资源,搭建居民议事平台,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社区问题讨论、策略研究和行动落实当中,推动学生托管、错时停车、楼房维护等“老大难”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实现组织建在小区、资源下沉小区、责任落在小区、服务融入小区、问题解在小区的治理新局面。




启示之一:坚持组织设置扁平化,填补“邻”空白。严密的组织体系、明确的职责任务,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要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嵌入网格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新华社区扎实推进网格党建工作,在网格(小区)设立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网格(楼栋)上,实现党的组织根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领域贯通。健全总支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抓管带”机制,完善“纵到底、横到边、家家到、全覆盖”的服务管理体系,全面营造群众感知有温度、基层发展有活力、干部肩上有责任的治理生态。
启示之二:坚持服务开展常态化,扩大“邻”影响。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新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各类资源,打造了12支“统一领导、分工协作、上下联动、责任明确”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开展3个“党建+”服务项目,变管理为服务,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重点人群需求,通过开展“敲门行动”,推进民生诉办问题解决,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启示之三:坚持资源配置集约化,激发“邻”活力。面对基层普遍存在的治理难题,只有整合优势要素、融合关键力量,推动资源向基层汇聚、政策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沉,方能让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的工作好起来。新华社区广泛凝聚驻区单位、商户、两新组织等各类党建主体力量,大力推进阵地共享,积极拓展社区、小区阵地功能,统筹共建单位优质阵地资源,共同打造社区食堂、服务微阵地、红色教育微景观等兼具沟通社情民意、提供公共服务、引领共同价值功能主阵地,形成“1+1>2”的效应。



来源:区委组织部 站前街道

编辑:张文琦

初审:佟剑博

复审:佟   飞

终审:周   元

多彩昌邑
弘扬主旋律,传播昌邑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