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村里来了“羊亲戚”

政务   2024-11-05 20:17   甘肃  


文/郭沛良 张玲 图/冯杰 李自海 王凯
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每逢冬季来临,一幅独特而“壮观”的场景在广袤的玉米地里悄然上演:许多牧民在玉米秸秆地里搭起帐篷,与成群的牛羊一起过上了“游牧生活”。
让畜群随着季节转场,是生活在祁连山脚下游牧民族世代传承的生活智慧。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交通条件的便利,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张掖市肃南县等外县区越来越多的牧民把冬季牧场“转移”到了甘州区广阔的玉米秸秆地里。
历经10余年,转场借牧已逐渐普遍,牧区、农区携手共走种养循环增收路的模式初步成熟。为抓好异地借牧工作,甘州区及时深入邻近县区衔接沟通,围绕借牧过程中牲畜疫病防控、用电、用水、住房、饲草饲料供应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协调解决牧户“异地借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把问题解决在借牧前和生产一线,多措并举为异地借牧“保驾护航”。
“借牧”与“平衡”
进入十月中旬以后,张掖市甘州区成片收获后的玉米地里,只剩下金黄的秸秆。这里,是10多万头(只)牛羊的冬季“粮仓”。在红沙窝村的玉米秸秆地里搭建的帐篷,是今年冬天杨秀吉和弟弟“临时的家”。
杨秀吉是祁连县野牛沟镇大泉村的牧民,放牧是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借牧”这个词,已经伴随他们生活存在10余年。
何为“借牧”?这要从祁连山的生态定位说起。从空中俯瞰,东西八百余公里长,南北二三百公里宽。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如一根“扁担”,连接着中国历史上的西域、中原和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四大区域,共有冰川3306条,总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其中水草丰美的平原河谷占据三分之一。
大自然的馈赠如此丰厚,并不意味着牛羊数目可以无限扩张。为实现草畜平衡,国家于2011年出台了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草原施行禁牧轮牧,牧民们得到奖补资金作为减畜补偿。
秋冬季节,牛羊集中产仔后,很多牧民都面临过冬“口粮”不足的问题,为保障季节性牛羊的繁育和出栏,保持牲畜数量和草原面积的动态平衡,异地借牧成为了成本最低、牛羊成活率最高的一条“出路”。
“人和牲口都安全,剩下的就是安全过冬了。”在家门口,杨秀吉弟弟欣喜地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向大家展示。今年已经是她们姐弟俩外出借牧的第10个年头。杨秀吉家共有1600亩天然草场,其中冬季牧场800亩。“按照草畜平衡的要求,3亩天然草场换算一个羊单位,冬天时,我家的冬季草场最多时只能养260多只羊,根本养不了700只羊。”
杨秀吉谈及不辞辛劳异地借牧,只是为了响应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让牛羊饲草饲料更充足而做出的选择。“今年农区的地紧张,联系借牧的牧民多,我在6月份就开始联系了,最后联系到了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红沙窝村北山坡滩的一家农户。”杨秀吉说,她租了560亩,每亩170多元的租费,计划明年3月底结束长达5个月的“借牧”生活,返回自家草场。
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5个月”是祁连山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孕育出巍峨山河、丰美水草的休憩涵养之道。于生态保护而言,“5个月”是牧民们经过千百年的迁徙,探寻出尊重与顺应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增收”与“效益”
在牧民为牛羊“借”到“冬粮”后,会带给农区什么?
张掖市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大县,75.3万亩土地供应着全国制种玉米的用种需求。种子走向全国,秸秆留在甘州,成为很好的冬季饲草。但是,从秸秆变成饲草,怎么才能效益更高、更有价值?
滚氏庄园负责人潘东玲最有发言权。她家在甘州区党寨镇石岗墩开发区,是当地拥有800多亩制种玉米的大户。“以前的秸秆都是还田或是打草墩子,也没啥效益,从去年开始我们为牧民提供玉米秸秆地,让他们放牧,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一个冬季就可以有10多万的额外经济收入。”潘东玲今年把800多亩秸秆租给了肃南县明花乡的一户牧民,自己完全不用操心,每亩到手160元纯收入。
除了真金白银的收入,也为土地带来了免费的肥料。秸秆的出路是饲草,在借牧过程中,牛羊在吃掉秸秆的同时,每个羊单位每天产生粪污2公斤,相当于每年为农区亩均施入有机肥约60公斤。
“前些年一入秋,祁连县和肃南县的部分牧民们都会提前和我们的农户沟通租地、过来收拾房屋,为越冬做准备。”看着在玉米秸秆地中的群群牛羊,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国齐心生感慨。“来农区借牧的这5个月,是草原的‘假期’,同样也是甘州区大量的玉米秸秆的二次有效利用期,在解决秸秆处理难题的同时,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困难”与“厚道”
11月4日,在三闸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徐睿正在与回族牧民马洪军通电话,询问牛羊状况。近期,她格外忙碌,今年有近万头牛羊前来三闸借牧,均需备案登记并实行落地监管。
马洪军来自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营盘台村,这是他第5年来三闸镇庚名村借牧,当地政府全力以赴提供保障服务,加强沟通协调,为牧民和当地群众交流交往搭建起一座“连心桥”。
“我们乡镇一直关注借牧情况,随时跟进备案登记,详细进行摸底排查,做好动态检疫检测。至目前,已有23户牧民在三闸镇借牧,陆续还有青海牧民慕名而来借牧。”徐睿翻开借牧排查表,里面详细登记了借牧人姓名、借牧人原家庭地址、借牧人联系电话、畜种及数量、借牧地点、来甘时间、原放牧地点、牧场主姓名、牧场主联系电话等情况。
借牧越冬,做好动物疫病预防是关键。据了解,为做好借牧户的摸排和监管工作,甘州区早行动、早计划、早部署,制定下发《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农区借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跟进做好借牧牲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借牧期间牲畜实行局部区域封闭管理,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借牧点开展羔羊早期断奶、母畜营养调控等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促进跨区域借牧健康运行。
此外,为巩固并扩大异地借牧带来的“羊亲家”效益,甘州区在保证用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提倡全区群众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力保障借牧人畜的用水需求。
“目前,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已实现全覆盖,农村供水保障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借牧群众可就地就近进行取水。”甘州区农村自来水供水总站站长马立辉告诉记者,今年区水务部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为主线,以严格计划用水定额管理为抓手,以加强农业节水利用为重点,为推进借牧群众用水需求提供资源性保障。
今年以来,为支持各族牧民借牧,甘州区还建立由农业农村、公安、水务、住建、信访、电力、卫健等部门组成的农区借牧工作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各乡镇农区解决好跨地域、跨县区借牧过程中出现的牲畜疫病防控、地租、运输、用电、用水、住房等保障方面的问题和民族团结关系,引导借牧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文编辑丨王菲

责任编辑丨王睿 

审核丨马岳荣 李晓霞 

监制丨蒋云

甘州发布
传播甘州声音,讲好甘州故事!最权威的声音,最生动的故事,尽在甘州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