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中共南昌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
以下是全文。
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尹 弘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擘画新征程宏伟改革蓝图,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江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把握根本遵循,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根本遵循,深刻领悟科学内涵,系统掌握精髓要义,全面贯彻实践要求。
深刻把握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决维护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压紧压实改革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委(党组)谋划和推进改革能力,确保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取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多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托幼、基层治理等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严守农村宅基地改革底线,用好“一件事一次办”等基层经验,着力解决老区人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刻把握突出问题导向是科学方法。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要坚持从问题出发,奔着现实问题去,盯着突出问题改,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推进改革。当前,江西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制定指向明确、靶向清晰的针对性改革措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深刻把握沿着法治轨道推进是有效路径。改革与法治相辅相成,二者同步推进才能增强改革穿透力。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文化保护等改革成果,通过省人大立法及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发现的科技创新、开发区管理、安全生产等法规制度的不足进行修订和完善,发挥法治对改革的保障作用,实现改革与法治互动共进,提高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系统集成,增强改革协同效应整体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改革越往后推进,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越强,触及的利益越深,对系统集成的要求就越高。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必须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最优效能。
切实加强改革的系统谋划。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围绕江西加快打造“三大高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做好改革目标、路径、举措的系统性谋划,推出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改革举措,实现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切实提升改革成色。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谋划,既要把握“放得活”与“管得住”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要注意经济与生态、社会、安全等的关系,促进经济改革与其他改革协同联动,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注重保持改革的整体推进。坚持把各项改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觉服从全国改革一盘棋,统筹好改革的时机、力度、效果,确保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良性互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安全发展是重要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树立底线思维,围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等底线,加强改革风险评估,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力戒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着力推进改革的协同攻坚。坚决突破部门利益掣肘,强化信息共享、工作联动,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推诿扯皮,以高效协同促进改革效能正向叠加、充分释放。优化营商环境是涉及改革部门众多、改革领域宽泛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行政、司法、市场、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建设规范有序法治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降低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聚焦重点发力,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是谋划改革、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当前,江西发展正处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
突出产业发展,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完善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机制,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分级分类推进数字化转型,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完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医药等战略性产业政策体系,围绕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生物、未来健康、未来显示、未来航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着眼全面创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省级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优化重大科技专项组织机制,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绩效和产业化应用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有效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增强创新链对产业链的源头供给能力。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系,健全“双一流”建设攻坚机制,强化高校产教协同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部省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区改革,建立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着力破解教育科技相互赋能不足、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加快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顺应人口变化,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人口发展新形势,对社会建设各领域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和供需对接服务机制,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挥绿色优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巩固提升江西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务求改革实效,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干在实处、务求实效,既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以钉钉子精神的韧劲,推动每一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美好现实。
以解放思想引领改革突破。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工程,破除老旧观念和传统思维定势,克服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路径依赖,大力发扬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精神,营造尊重改革、鼓励探索的社会氛围,推进工作实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建设“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良好环境。积极学习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经验做法,对标先进开拓视野、拉高标杆、查找差距,激发改革慢不得、等不起的责任感紧迫感,最大限度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和力量。
以有力举措推进改革落实。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事项,加强改革落实方案的风险和成效评估,增强改革推进的科学性、实效性,确保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推进过程合力、落实成效互促。完善上下协同、顺畅高效的改革落实机制,健全党员领导干部领衔重大改革项目制度,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创新改革督察方式方法,加强对跨领域跨部门改革事项的统筹协调,提高党员干部改革实战能力,打通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改革有序推进、落到实处。
以实干作风保障改革实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保持改革定力和闯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完善“三个区分开来”落实机制,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失误,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不断增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动力和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江西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