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最美华阳人”申报事迹③
文摘
2024-11-27 22:20
山西
在煤海深处,有一支劲旅。他们攻坚克难、冲锋在前,英勇善战、无私奉献,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展示着新时期煤矿职工的风采。他们就是一矿调度室综采三队。综采三队成立于1998年10月,现有职工147人。他们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钢铁队伍,多年来商品煤产量持续稳定在300万吨/年以上。他们始终以“建一流团队、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在强化队组建设、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深挖内部潜力等方面下功夫,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综采三队牢固树立“安全是管出来的”理念,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常态化开展安全宣教、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在地质条件恶劣、生产难度大的情况下,全队上下无人叫苦、无人喊累,完成了151305综放工作面的回采工作。综采三队牢牢牵住智能化建设的“牛鼻子”,充分运用成套智能化技术装备,实现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综采设备集中控制系统、远程视频监测监控系统、智能集成供液系统协同作业,并建立采煤机路径规划和液压支架自适应控制体系,通过“一键启停”提高智能化开采效率。2024年1至10月,综采三队累计生产原煤279.6万吨,占全矿产量的41%,其中三季度商品煤产量103.6万吨,实现单季度突破百万吨大关的跨越,7月份生产商品煤38.8万吨,刷新集团公司综采低位放顶煤产量纪录,是一矿高产高效的主力军。一直以来,他们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勇挑重担,队组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供电运维管理中心吴家掌35kV变电站,自1998年10月建成以来,便肩负起为一矿吴家掌井上及井下区域供电的重任,同时作为阳坡堰35kV变电站的上级站,它不仅是电力供应的枢纽,更是井下矿工生命安全和高效生产的坚实保障。近年来,吴家掌35kV变电站荣获集团公司2023年度工人先锋号、2020年度优秀五型班组、巾帼标兵岗、先进女职工小组等称号。吴家掌35kV变电站位置远离矿区,站室职工实时监盘304个数据,每两小时巡检73台设备395个数据,测温312个关键点位。他们保持着站室洁净的面貌,更保障着供电安全;他们克服雷雨、暴雪天气通勤不畅等困难,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做好安全供电工作。2023年12月10日大雪纷飞,吴家掌35kV变电站被大雪封山,次日,班车仅能抵达山脚,职工义无反顾地踏着厚厚的白雪,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徒步前行,2公里的路程徒步40分钟到达工作岗位。每年冬季大约有一半的时间,上山的道路无法通车,徒步爬山是冬季必须克服的困难,虽然站内大部分是女职工,但她们为了保障安全供电,毫无怨言。吴家掌35kV变电站秉承优良的敬业奉献传统,26年来克服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等诸多困难,以本质安全为基础,以变电站高效运维为主要任务,一代代变电站人满腔热血战斗在偏远山区的岗位上,甘于奉献、敢于奋斗,坚韧不拔、勤勉笃学,使站室运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敬业的态度、专业的技术保障着区域供电的安全可靠,他们的故事,是一曲电力人坚守与奉献的赞歌。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腾飞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确保队组安全生产。2012年,高校毕业的董腾飞扎根井下一线,开启了守护安全的征程。12年来,他勤学苦练,不断积累安全管理技术与经验,提升自身能力。他的拼搏结出了累累硕果。在“陕煤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综采维修电工比武中,董腾飞勇夺特等奖,成为“全国技术能手”。他也被委以重任,担任了生产衔接部采煤三队副队长,负责机电管理和安全工作。井下生产危险重重,董腾飞深知安全的重要性,他精心排布班前会,排查人员状态,开展安全预想,带领大家宣誓,强调注意事项;作业现场认真排查隐患,开展安全确认,严格管控重点环节;班后仔细总结分析当天安全工作。为管住思想,他利用班前会等组织职工观看《黑色三分钟 生死一瞬间》警示教育片,让安全入脑入心。工作之余,他组织职工学习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并定期考试,奖优罚劣,激励职工提高自身技能。为管住行为,他分类整理各岗位习惯性“三违”案例,让“三违”人员现身说法,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此外,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轮值抓违章,让违章行为无处遁形。董腾飞以身作则,始终将“安全是管出来的”理念铭刻于心,用技术和责任守护着企业的安全。
董浩浩,男,汉族,1989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新景公司地质测量部测量组组长、测量工程师。参加工作13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地质测量战线,勇当千米深巷的“探路者”。自踏入煤矿之日起,董浩浩便决心在此深耕,与煤矿共成长。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13年来,为了及时给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他每天背负15公斤重的测量仪器,穿梭于巷道间,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为确保观测数据准确,在遮挡物较多的巷道内,他常常蹲下甚至跪地进行观测,放中腰线、定方向、核准坡度、填图,测量工作一气呵成,丰富的实战经验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本领。董浩浩深知测量精度的重要性,测量专业人员的技能体现在审图、计算和测量三个方面,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巷道贯通、空间距离还有高程的偏差问题,对矿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董浩浩用精准的测量技术为矿井护航,反复验算设计图,做好每一条巷道的计算,严格控制导线,确保巷道施工的精确性,为矿山安全生产筑牢地测防线。董浩浩的努力和付出换来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1年荣获华阳集团职工技术技能竞赛矿山测量工第一名,并被集团公司授予“首席员工”称号。同年,他参与完成的采矿扰动下动态形变场GNSS实时监测及坡体滑移预警机制研究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3月,他获得“华阳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矿山测量工特等奖。
在煤矿领域,智能化建设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名词,成为时代赋予华阳人的重要使命。杨路余,集团机电动力部煤矿智能化管理室主任,机电高级工程师,一名深耕矿山生产17年的技术人。2020年,他参与推动集团公司建成全球首张煤矿井下5G网络,在5G助力煤矿生产智能化落地应用方面持续探索。2022年,推动集团公司与中煤协会、中煤科工等单位签署“煤矿5G创新合作协议”,研制《矿用5G通信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国家能源行业标准。多年来,他积极推动集团公司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126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山西省通过验收的4处高级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均在华阳集团。近年来,杨路余在专业技术领域成绩卓著。2020年12月,他参与的5G煤矿井下专网项目荣获全国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一等奖;2021年,“基于TRIZ理论的煤矿井下安全智能化系统开发”课题荣获2021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山西赛区二等奖;2023年,全球首座5G矿山案例荣获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杨路余的工作不仅限于此,他积极组织集团相关部室与矿井人员,赴大柳塔、小保当、成庄矿等煤矿实地考察学习智能化建设经验,多次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省能源局组织的智能化项目验收工作,并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为煤矿智能化建设夯实技术基础。他也先后获得阳泉市“科技创新人才”、华阳集团“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初次感受电解车间“热情”的人,可能一刻钟也不愿意停留。在局部温度高达60至70摄氏度的工作环境中,陈虎林坚守了20个春秋。这份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定执着的决心,是他对爱党、爱国、爱企、爱岗最深沉的诠释。常年在高温强磁的环境下工作,陈虎林日复一日地拿着二十多斤的铁制碳渣勺在电解槽内来回搅动,一双深陷的眼睛里饱含血丝,一双坚硬似铁的大手在瘦小身材的映衬下更显突出,格外引人注目。“你别看他瘦小,他可是一条硬汉,别人吃不了的苦,他咬牙吃了;别人受不了的罪,他默默受了。”电解铝分公司电解一车间主任张永明心疼地说。作为电解八区的领头人,陈虎林肩负着电解铝分公司八分之一的生产重任。他每天7点前就到达车间逐一检查每台电解槽,并根据槽况调整技术参数。下班后,他带着数据回家,继续分析研究,制定次日方案。陈虎林在创新上不遗余力。面对电解一车间槽龄较长的挑战,他设计了一套堵漏槽工具,有效防止漏槽时冲断大母线,每次可节约熔焊成本20万元以上;为了方便打火眼,他还设计了新式大锤,有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加强电解槽保温,他想出了增加角部保温料来减少能量损耗的办法,单槽可降低电压5毫伏,全年节约费用约206万元……这些都为生产带来了便利,更为车间节约了很大成本。在陈虎林的带领下,电解八区截至2024年11月,较去年同期,产量多完成353.03吨,吨铝平均电耗降低441.37千瓦时,圆满完成了公司既定目标任务,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05年,一名来自平定县柏井镇固驿铺村的小男孩李胜,走进了赵东明的生活。之后,“帮扶助学”成为赵东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赵东明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他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全家的生计要靠他微薄的工资支撑。尽管如此,赵东明的家人始终全力支持他的助学行为。资助李胜的十余年里,每逢节假日,赵东明都会为李胜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并与孩子交流思想,鼓励他好好学习。如今,在赵东明的资助下,李胜已经成为太原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但是,赵东明“帮扶助学”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平定女孩周璇,因家庭困难,面临着失学的境况,赵东明知晓后,开始力所能及地资助她。202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赵东明带着自己的祝福、儿子亲手做的面包、妻子精心准备的大米和白面,又来到周璇家,祝孩子节日快乐。他的善行不仅温暖了周璇的心灵,也点燃了她对学习的热爱。赵东明无偿助学的善举,多次登上《阳泉晚报》和《阳泉矿工》报,他也多次获得二矿授予的“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赵东明被评为省属国有企业“第四届道德模范”;2024年,获得阳泉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赵东明用真挚朴实的情感与行动,默默地奉献着爱心,照亮了受助者的青春,也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公益行动中。
在一矿有这样一位职工,她怀爱老之心,守夫妻之德,行孝敬之举,无怨无悔地侍奉年老多病的父母双亲,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在兄弟姐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安度晚年。2012年,崔雪平与丈夫结婚后,育有一子,家庭和睦。正当她沉浸在幸福中时,家庭却遭遇了一连串不幸。孩子出生后不久,丈夫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崔雪平几乎无法承受。但在父母面前,她将所有的苦楚深藏心底,她不断告诉自己,不能倒下,不能逃避,必须坚强面对。随后,丈夫开始住院治疗,崔雪平开始了家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和丈夫。尽管她竭尽全力,但命运残酷,丈夫还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留下了孤苦的母子和年迈的父母。丈夫去世后不久,婆婆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突发脑梗;公公则患有腰椎椎管狭窄,行动不便,让本已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让逝去的丈夫安心,崔雪平承担起了照顾公婆的重任。从清晨五六点开始,她便忙碌于家中各项事务,之后又赶往医院为婆婆洗漱、喂药,擦拭身体,忙前忙后。出院后,她在家中继续悉心照料,为婆婆熬汤煎药,为了婆婆的用药四处奔波,在网上寻找治疗方法,认真记录。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病情逐步稳定。 “照顾老人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不想留有遗憾。我愿为我死去的丈夫孝敬公婆,让他们晚年能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这是崔雪平常说的一句话。
图文编辑丨李德媛
责任编辑丨王 彬 王 洁
投稿邮箱丨hyjtxmt@163.com
官方网址丨www.ymj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