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积懒成笨”的现象太可怕了!先抓习惯,再谈成绩!(家长必读)

教育   2024-11-29 12:04   广西  

作者 | 洞见父母
来源 | 洞见父母(ID:fmczs100)

可怕的“积懒成笨”现象

在教育上,有个很可怕的现象,叫“积懒成笨”。

说的正是:
孩子本来很聪慧,却因长期懒散、积懒成笨,导致成绩下滑严重。
我表姐家孩子就是。

小时候特别机灵,回答问题经常举一反三。

可自打上初中以后,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表情木讷、眼神呆滞

有天晚上我去她家取东西,正好看见孩子在床上趴着写作业。

便下意识问了句:
“怎么不去桌子上写?”
谁知,表姐漫不经心地答复:
孩子总嚷嚷学习累,就由他去了,
况且,有我盯着呢,在哪儿写不都一样嘛...
其实,很多家长都和我表姐一样。

太过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直观反馈,却忽视了最为关键的习惯养成

有句话说得好:

从没有真正笨的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一旦孩子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他人,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

这,才是“积懒成笨”最可怕的地方。

但也有家长会说:
“我家孩子在学习上很用功,
为啥成绩也总是上不去呢?”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那极有可能是思维上犯懒,而不是行动。

什么是“思维犯懒”呢?

只愿意做简单的题目,稍微难一点就打退堂鼓;

上课时机械性记笔记,却没有温故知新的习惯。

这种思维上养成的“惰性”,才是孩子成绩难以提升的根源所在。

那么,好好的孩子,究竟为什么会“积懒成笨”呢?

“积懒成笨”发生的原因

“总喜欢犯懒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笨。”

这并非是无稽之谈。

美国教育学家凯茨就提出过一个理论,“习惯性愚蠢

即是说,
成长中的孩子,会因为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对自我产生怀疑、丧失自信心,并最终陷入到一种“无能感的状态中。
从而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笨”!

这里提到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越界的父母”。

做咨询多年,我发现,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通病”——

因为害怕耽误孩子学习,他们选择提前包办好一切。
早起替孩子收拾书包;
饭做好端到孩子面前;
不让孩子碰任何家务...
反正“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其他都不用操心”。

殊不知,每个懒惰成性的孩子身后,都站着一对越界的父母

当“有求必应”成为一种日常。

孩子非但不会把多余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反而还会变得更加懒于思考
上课要带什么?
明天要穿什么?
以至于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
统统都不知道。

我们的人脑,遵循的是“用进废退”原则,即:

越思考、越灵活;

越懒惰、越笨拙。

生活中什么都包办的父母,只会坑惨孩子。


二是“懒散的环境”。

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户效应”。

指的是,当某处的窗户被打破后,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的阻止或修复,那么其他人就会得到一种暗示:

窗户是可以被打破的

从而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破坏的行列中,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运用到生活场景中,同样适用。

如果你的家——
门口角落塞满了拆完的快递盒;
厨房水槽总堆积着没洗的锅碗;
穿过的衣物、脏袜子随处可见...
那么,孩子心底的秩序感就会被一点点透支,久而久之,变得愈发懒散、不自律、缺乏进取心

发现了吗?

在以上场景中,父母就是那个“破窗”的人。

因为在对待家庭环境的态度上,他们无意识释放给孩子一个“信号”:

不想做的事,可以拖着,或者不做

所以,家长才会在孩子的学习等问题上伤透脑筋——
写作业拖拉磨蹭、难以专注;
做事情虎头蛇尾、事倍功半;
沉迷游戏,生活自理能力差...
马克思曾经说过: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懒散的环境,才是让孩子走向堕落的那张“温床”。

警惕孩子“积懒成笨”
父母要从小抓起

一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朋友吐槽,她见过太多父母,每次出成绩:
要么斥责孩子不认真听讲;
要么怪罪孩子太粗心大意。
却不知,真正想要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最行之有效的做法应该是:

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总结了3个小窍门,教你轻松养出优秀自律娃!


1、用环境去影响。

众所周知,懒散的环境,是导致孩子行为失控的诱因。

相反,如果一个家里井井有条,会让孩子更愿意保持自律,在学习上也更容易养成好习惯,待人处物更加积极、乐观。

因此,我们不妨先从“环境”着手。

努力为其打造一个更适合学习的空间与环境。

当一个家变得干净整洁,且有秩序时,孩子自然也就能更好地摆脱“懒惰”恶习!

2、用行动去感染

都说“言传不如身教”。

只有咱们父母行动起来,孩子才会更有动力。

拿我表姐来说。

自打上次沟通后,她就不再允许孩子趴着写作业了。

可坏习惯一旦养成,一时半会很难纠正——
重新回到桌子上写作业的表姐家孩子,
不是屁股跟着了火似的坐不住,就是嚷嚷着要喝水、上厕所...
好在,表姐这次没有妥协。

并在我的建议下学习了烘焙、花艺、收纳整理等课程。

孩子学习时,她既不盯着,也不督促,就在一旁专心做自己的事。

慢慢地,孩子也被其感染,学习更专注了。

3、用整理去改变。

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动手整理”的好习惯,很重要。

这是因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绩表现,往往都具有“迷惑性”。

家长经常会误以为孩子学习很好。

结果等到孩子上了高年级,才发现逻辑思维跟不上,学习开始吃力,一切都为时已晚

学整理、做收纳。

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从而提前演练“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此,看到孩子成绩进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点个“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来源:洞见父母(ID:gh_12e5f2e66eaa),分享丰富有趣的育儿知识,让孩子少走弯路,让父母少犯错误。

*注:本文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荐语:致力于提供家庭教育、轻松育儿的方法和建议,让你的孩子成为其他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教育
点击关注,为你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省心省力轻松育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