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乎是每一个家庭的核心。可是,试问天下的父母,你们真的会爱孩子吗?
你以为给他报兴趣班、补习班,带他去四处旅游,帮他搞好和老师的关系,找好学区房,就是在爱他?
可是,如果你有仔细的观察,那就会发现,他的快乐和笑容,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每天都是睡意朦胧的起床,都是焦虑无助的入睡,在这样的情绪状况下,你觉得他能开心吗?能好好学习吗?能去追梦吗?不是说做父母的,就不要去管自己的孩子的。爱,从来都不是无所畏惧的放手,更不是不自知的管控。
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与众不同的,有些人走的快,有些人走的慢,有些人要开花,有些人要长成绿叶。我们做父母的,最应该做的,其实不是引导,而是尊重和兜底。
如果说,你家的孩子也越来越不开心,脸上越来越没有笑容,和你越来越对抗,那我想告诉你一句话:你闭嘴了,孩子就快乐了。
1. 别在该玩的年纪,总想着抢跑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套在了无数孩子的脖子上,也套在了父母的心上。
我们总担心孩子落后,总希望他们能提前掌握更多的知识,却忘了,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自由奔跑的时光。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当我们将孩子的日程排满各种课程,当他们连玩耍的时间都被剥夺,那份属于童年的快乐也随之消散。
想想《小王子》中的那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我们是否还记得自己儿时,在田野间追逐蝴蝶的快乐?是否还记得与小伙伴捉迷藏时的欢声笑语?别让孩子的世界只剩下书本和习题,别让他们的童年只剩下无尽的竞争与压力。
在这个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让他们去感受生活的多彩,去体验自然的奇妙,去和小伙伴们一起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2. 别用你的经验,替代孩子的体验
我们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试图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铺平道路,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梦想。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缘分,是陪伴他们成长,而不是代替他们生活。
记得《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对哈利说:“展示我们真正是谁的,并非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孩子的人生,应由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我们或许可以提供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用我们的经验去框定他们的未来。
让孩子去尝试,去失败,去成功,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真正的成长,是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的,而不是从父母的教诲中听来的。
3. 别把孩子当下的世界,想的太简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有来自社交媒体的冲击、同伴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我们或许以为,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就能让他们快乐,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理解、尊重与倾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在海上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终得以生存。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灵的成长。
我们的孩子,同样在他们的“小世界”里,经历着属于自己的“漂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可以理解他们的港湾,而不是一个只会指手画脚、不懂倾听的“指挥官”。
当我们愿意放下成人的架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要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