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朱德庸出新书《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问世,这位拥有《涩女郎》《双响炮》《什么事都在发生》等多部畅销作品的漫画家,这次将焦点聚焦在“情绪”上。周末,朱德庸来到上海书城五角场店,与迫不及待的读者们见面。
直面当代人“精神内耗”
一身黑衣一头银发,读书会前,记者在上海书城办公室见到朱德庸。他风尘仆仆走进办公室,带着一股儒雅的文人气质,正如他的漫画哲学带给读者的感受,风格细腻让人常常被治愈。
新作与以往传统的四格漫画形式不同,以单独漫画形式,表达着一位“城市行走者”“人性观察者”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观察与困境的理解。“以为长出胡子就是长大,后来才知道,每天都得花时间刮掉,才是长大”、“谈了七次恋爱,搬了四次家,买了三只手机,做了五份工作,却算不出,心态已经换了几次”……
现代人的困境一直是朱德庸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中,朱德庸细致描绘了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精神内耗:寄出第14封求职信还没收到回音、调节成有班味再出门、孤独地坐在美术馆发呆、默默思念分手的旧恋人……
这位黑白线条的主角是朱德庸2020年至2021年画的。“疫情后人们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困锁起来,所有之前习以为常的运作突然停止。我和所有人一样待在家里,我就会好奇,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积累的情绪通过漫画流淌在纸上”,朱德庸说,“这些是我自己做的情绪整理,本没想出版,后来编辑来我家看到画稿,看完眼眶红红,他又把总编辑找来,看完也眼眶泛红,我就觉得这本书也许该出版了,它刚好契合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
“人生未爆弹”其实是朱德庸的自创词,他认为每个人都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承受着很多为了生存而不得已承受的一些情绪。情绪慢慢积累,就形成了一颗颗未曾拆解却可能随时被引爆的情绪炸药。
朱德庸认为,“未爆弹”在人生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它隐藏在我们求学、工作、爱情、婚姻、生活中,它是我们的“情绪之结”,你也不知道它会在哪个时刻因为哪件事情而爆炸。有时候你50岁的情绪爆炸,其实是来源于10岁时的事情也说不定。
“我们从小被教导,不要重视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有情绪,会视作不成熟的人。”朱德庸坦言,在乎别人情绪,就可以左右逢源,重视自己情绪,则容易左右为难,“现在的大环境大家很焦虑,希望这本书能对大家有些帮助,但这本书中我没有提供任何答案”,他斩钉截铁地说,一生中的遭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有人会积极解决,有人欣然接受,有人选择漠视,我只是一个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把这些呈现出来,只需解决方法读者自己寻找。”
我会一直画下去
我们现在享受了几代人以来最好的生活条件,但整个社会却没那么快乐,是不是追求的并不是真正心里想要的?朱德庸反问道,现代人太注重肉体,而忽略灵魂。生活节奏太快平常不会注意,但如果某天追求的东西突然消失或突然停止,内心会巨大空虚。我想提醒大家,多花点时间在自己内心,而不是一味往外看。
朱德庸本人一直践行这一原则。他的生活很简单朴实,住的房子三十多年也没有搬,车子也开了二十多年了,哪怕没有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东西没有坏他就不会换,是个非常念旧的人。
“跟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比,我属于’上岸’了,不需要等米下锅,但我认为上岸了最重要的原因,是知道我的生活并不需要钱才能带给我。早上起来喂猫,三餐几乎自己做,也不太跟朋友聚会,深居简出。按照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我可以游刃有余,不会被钱奴役。很多人说想过这样的退休生活,那我已经过了20多年了”。
有人想功成名就,有人想过简单日子。朱德庸表示,现在社会没有提供一个很好的示范,曝光度高的都是成功学满满、地位卓越的人,呼吁大家学习,这才是有出息。但在他眼中,没有按照自己感受去过日子,才是没出息。
“这本书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本书,之后不会再出版了。”朱德庸并非说说而已,他本人极爱创作,但又极讨厌出版,因为他的书都是自己创作并亲自编辑的,需要处理许多出书过程中的琐碎事宜,还要参与并不擅长的宣传。“我平时深居简出,但出书后需要改变日常作息,频频在公众面前露面,其实每次宣传采访前我都要做很多心理建设。现在随着视频的普及,大家又要拍摄短视频,被人注视也让我坐立不安。”
朱德庸透露,以前来上海都是偷偷摸摸人不知鬼不觉来找朋友玩,这次带着任务来觉得还挺沉重。十几年前第一次来上海时,会跑去石库门的弄堂里看每家每户在做什么,闻闻居民们的炒菜香,还记得弄堂口有推车卖红烧肉之类的熟食。后来又“偷偷”来过几次上海,会起大早去吃5块钱一碗的小馄饨,去菜市场瞎兜兜,很惬意。
朱德庸说:
“不过就算不出版我也会一直画下去,画画这件事我会一直做到咽气那一天。”
来源:东方网
记者:熊芳雨
编辑:小刘、小能手
审稿:钱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