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一生影像

文化   2024-11-29 15:57   浙江  


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一样,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悲惨命运的写作,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既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更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从女人原罪意识出发,对女性自身的人格弱点进行了思索与批判,开启女性批判立场。

.............................................................................................................................................................................................................................................................................................................................................................................................................................................................................................................................................................................................................................................................................................................................................................................................    


张爱玲及其家族影像



张爱玲祖父张佩纶(1848-1903),晚清“清流”代表


张爱玲祖母李经璹(小字菊藕,1866-1912),李鸿章之女


张爱玲祖母李菊藕(右)与其母赵小莲(1839-1892,李鸿章继室)

“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后左:张爱玲伯父张志潜(1879-1942);后右:李菊藕;前:张爱玲父亲张志沂(1896-1953)

左起:张爱玲姑母张茂渊(1901-1991)、张志潜、张志沂

张爱玲母亲黄素琼(后改逸梵,1896-1957)与婢女(右)

.............................................................................................................................................................................................................................................................................................................................................................................................................................................................................................................................................................................................................................................................................................................................................................................................    

黄素琼1920年在北京留影

黄逸梵系列影像

张志沂、黄逸梵结婚照


上海康定东路张氏旧家


张志沂(左二)、黄逸梵(左四)、张茂渊(左五)等在天津


张爱玲继母孙用蕃(1905-1986)


张茂渊系列影像


张茂渊在自己设计的家具地毯上拍照留念


张茂渊与初恋李开弟



张茂渊与李开弟半个多世纪后终结连理


幼年张爱玲


“面团团的,我自己都不认识了,但不是我又是谁呢?”

张爱玲与弟弟子静(1921-1997)在天津家中

“我们抱着英国寄来的玩具。他戴着给他买的草帽。”——《对照记》

张爱玲与弟弟子静在天津法国公园

“我母亲与姑姑回国后和两个表伯母到杭州游西湖,也带了我跟我弟弟去。这是九溪十八涧。”——《对照记》


“左边是我姑姑,右边是堂侄女妞儿——她辈份小,她的祖父张人骏是我祖父的堂侄。我至多三四岁,因为我四岁那年夏天我姑姑就出国了,不会在这里。我的面色仿佛有点来意不善。”——《对照记》


张爱玲(左)四岁时与堂侄女妞儿

“我喜欢我四岁的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我母亲与姑姑去后,妞大侄侄与她众多的弟兄们常常轮流来看我和我弟弟,写信去告诉他们。”——《对照记》


张爱玲(中)与表兄姐妹一起合影(1928年)

 “我们搬到上海去等我母亲、我姑姑回国。我舅舅家住在张家浜……街口的一幢,楼下开了个宝德照相馆,也是曾经时髦过的老牌照相馆。我舅母叫三个表姐与表弟带我去合拍张照。”“五个小萝卜头我在正中 ”——《对照记》


张爱玲的中学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初中一乙组”班集体合影,中间穿深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决定再次赴法留学

1933年,圣玛利亚女校“初中二乙组”班集体合影,后排中间穿浅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1934年,圣玛利亚女校全体初中三毕业生在学校健身房前合影,后排左四穿浅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1935年,高中一年级班级合影,后排左二穿浅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1936年夏,高中二年级班级合影,后排中间穿深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1937年,高中三年级班级合影,后排左四穿深色旗袍者为张爱玲


1937年,在女校的音乐课上(张爱玲后排左三)

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和同学合影

1937年,张爱玲毕业照

"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私语》



1937年毕业这年的春天,张爱玲全班去常熟旅游三天。与张爱玲同学长达6年之久的顾淑琪,在其保留的一本类似校友录的圣玛利亚的校刊《凤藻》上,有毕业班同学的个人近照,肖像旁写满了各种各样的中英文赠言和签名,张爱玲留下了她对虞山的感受:

“替我告诉虞山,只有它,静肃、壮美的它,配做你的伴侣;也只有你,天真泼剌的你,配做它的乡亲。爱玲。”


张爱玲香港大学学生纪录,说明:张爱玲,上海出世,生于1920年9月19日(张爱玲的美国绿卡、美国结婚证、死亡证上写的出生日期均为9月30日。学校注册文件可能有误)。中国籍,家居地址上海市赫德路195号爱丁顿公寓51号,香港监护人李开第,入学注册于1939年8月29日


“考进大学,但是因为战事,不能上英国去,改到香港,三年之后又因为战事,书没读完就回上海来。”——《私语》


爱丁顿公寓(今常德公寓)张爱玲与姑姑居住最长久的家

在姑姑的屋顶阳台上。姑姑央告张爱玲“可不能再长高了”


“穿后母婚前的旧衣服,穿不完的穿,死气沉沉的直条纹,越显得她单薄、直棍棍的。”——《雷峰塔》


穿着广东土布做的衣服,“自以为保存劫后的民间艺术,仿佛穿着博物院的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飘飘欲仙,完全不管别人的观感。”

张爱玲(左)与李香兰(1920-2014)合影(1943,上海)

“一九四三年在园游会中遇见影星李香兰(原是日本人山口淑子),要合拍张照,我太高,并立会相映成趣,有人找了张椅子来让我坐下,只好委屈她侍立一旁。《余韵》书中提起我祖母的一床夹被的被面做的衣服,就是这一件。是我姑姑拆下来保存的。虽说‘陈丝如烂草’,那裁缝居然不皱眉,一声不出拿了去,照炎樱的设计做了来。米色薄绸上洒淡墨点,隐着暗紫凤凰,很有画意,别处没看见过类似的图案。”——《对照记》

1942年,香港沦陷,张爱玲回到上海,住在姑姑家。这是1944年好友炎樱(1920-1997)给她在姑姑家拍的照片


1944年,张爱玲和炎樱合影在姑姑家的屋顶洋台上

“港大文科二年级有两个奖学金被我一个人独得,学费膳宿费全免,还有希望毕业后免费送到牛津大学读博士。刚减轻了我母亲的负担,半年后珍珠港事变中香港也沦陷了,学校停办。我与同学炎樱结伴回上海,跟我姑姑住。”——《对照记》

1944年的张爱玲,好友炎樱给她拍摄和上色的系列照片


“上衣是我在战后香港买的广东土布,最刺目的玫瑰红上印着粉红花朵,嫩黄绿的叶子。同色花样印在深紫或碧绿地上。乡下也只有婴儿穿的,我带回上海做衣服,自以为保存劫后的民间艺术,仿佛穿着博物院的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飘飘欲仙,完全不管别人的观感。”“我从来不戴帽子,也没有首饰。这里的草帽是炎樱的妹妹的。”——《对照记》

1944年《杂志》月刊上登的张爱玲照片

张爱玲摄于1944年的系列照片,其中最后一张刊登在《传奇》杂志上

“这张太模糊,我没多印,就这一张。我母亲战后回国看见我这些照片,倒拣中这一张带了去,大概这一张比较像她心目中的女儿。五〇末叶她在英国逝世,我又拿到遗物中的这张照片。”——《对照记》

张爱玲摄于1944年的系列照片


“一九四四年业余摄影家童世璋与他有同好的友人张君——名字一时记不起了——托人介绍来给我拍照,我就穿那件唯一的清装行头,大袄下穿着薄呢旗袍。拍了几张,要换个样子。单色呢旗袍不上照,就在旗袍外面加件浴衣,看得出颈项上有一圈旗袍领的阴影。(为求线条简洁,我把低矮的旗袍领改为连续的圈领。)”——《对照记》



胡兰成影像

上海延安西路美丽园胡兰成的家

24岁时,张爱玲遇到38岁的胡兰成。她写道:“低到尘埃里,然而内心是欢喜的,在尘埃里开出花来”。1944年8月,张爱玲与胡兰成在好友炎樱的见证下,结为夫妇:“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由胡兰成所撰。在他们成婚后没几个月,胡兰成就跟其他女人好上了。1947年,两人正式离婚


“照片背面我自己的笔迹写着‘1946,八月’,不然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炎樱在我家里给拍的。我在港大的奖学金战后还在。进港大本来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战后校中人事全非,英国惨胜,也在困境中。毕业后送到牛津进修也不过是当初的一句话。结果我放弃了没回去,使我母亲非常失望。”——《对照记》

“一九五〇或五一年,不记得是领什么证件,拍了这张派司照。”——《对照记》

1952年,张爱玲以前往香港大学继续学业为理由,离开上海去香港,这是出大陆的护照照片


“一九五四年我住在香港英皇道,宋淇的太太文美陪我到街角的一家照相馆拍照。一九八四年我在洛杉矶搬家理行李,看到这张照片上兰心照相馆的署名与日期,刚巧整三十年前,不禁自题‘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对照记》


1954年,张爱玲在香港拍摄的系列照片

1955,张爱玲离开香港赴美前留影


1960年,张爱玲的美国移民“绿卡”,证件显示她到美国的时间是1955年10月22日,地点是旧金山第13区第26港


1956年8月,张爱玲与德国移民后裔、美国剧作家甫德南·赖雅(Ferdinand Reyher,1891-1967)在美国麦道伟文艺营相识半年后结婚。此时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好友炎樱见证了他们的结合。1957年,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伦敦去世。1967年赖雅去世


彼得堡松树街25号,张爱玲和赖雅租住的公寓


1960年7月,张爱玲成为美国公民



“她母亲教她如何巧笑,爱玲却不笑则已,一笑则张开嘴大笑,又或单是喜孜孜的笑容,连她自己亦忘了是在笑,有点傻里傻气。”——胡兰成《论张爱玲》

1961,张爱玲在三藩市(旧金山)寓所能剧面具下

 

1961年10月15日,张爱玲访问台湾,与作家王桢和(右)及其母亲(左)合影。摄于花莲


1989年9月27日,张爱玲致函宋琪、邝文美夫妇:“这照片不止一张,可以不用费事挂号转去。如果皇冠不便凭空登张照片,就等明年出散文集的时候再用。”——《张爱玲私语录》


1962年,张爱玲回香港护照照片


“摄影师是个英国老太太,曾经是滑稽歌舞剧(vaudeville)歌星,老了在三藩市开爿小照相馆。”——《对照记》

“这张照片背面打着印戳……我看着十分陌生,毫无印象,只记得这张照片是一九六六年离开华府前拍的。”——《对照记》

1968年,张爱玲在波士顿

1994,洛杉矶,张爱玲最后一张照片

洛杉矶罗契斯特街公寓,张在世的最后住所

1995年9月30日,张爱玲骨灰撒于太平洋



经典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

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心理学——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中国方言——一部文化史
欧洲文明史50讲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

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

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社会学看中国:传统与现实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领视
有关艺术、影像的人文公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