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在这里的“旧标签”,早该撕了
民生
2024-09-19 15:59
肯尼亚
“那里也有水天一色、设施优良的港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丰富而原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纯美憩静的葡萄酒乡,以及感彻心扉的爱情。”资深外交官袁南生在自己的书中写道。2006~2009年,袁南生曾担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他的笔下,一个亲切、生动的非洲跃然纸上。曾几何时,观念落后、精神生活匮乏、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似乎成了不少人对于非洲人的固有印象。然而,随着非洲社会的不断发展,那些片面看法已经不符合今天的实际情况,一个个越来越现代、文明、开放的非洲人形象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此,袁南生还曾呼吁,“忌用有色眼镜看非洲”“忌用哈哈镜看非洲”“忌用放大镜看自己”。2023 年 10 月 19 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模特在时装周上走秀 张誉东摄/本刊
非洲人观念落后吗?实际上,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动物保护、生态环保等方面,非洲人不仅不落后,还提出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内罗毕,所有美丽的起点。”2021年的一天,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肯尼亚动物保护志愿者雷森·坎泰·达夫深情地说。她曾疑惑:为什么肯尼亚需要其他国家教他们如何保护动物?她和团队曾提出“建立社区主导的野生动物保护”“发挥女性作用”“非洲人保护非洲”等,这些理念至今影响深远。非洲还是最早提出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地区之一,非洲许多国家的保护组织甚至比国家公园的历史还悠久。非洲人倡导的可持续旅游不仅是环保倡议,还鼓励人们沉浸在当地文化和习俗中,感受新旧生活方式的碰撞,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动物是我们珍贵的朋友。”如果你去一趟肯尼亚,便会发现这里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大象孤儿院、长颈鹿中心、狮子保护区等,从机场到内罗毕市区的道路两侧,你能看到犀牛、斑马、水牛、长颈鹿、秃鹳等等,人与动物和谐共存,你能感受到动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在内罗毕,有一条以旺加里·马塔伊命名的大街格外有名。马塔伊是非洲“绿带运动”的发起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马塔伊就动员同胞们栽种树苗,形成绿色“带”,以恢复遭到破坏的环境,这是“绿带运动”名字的由来。马塔伊的梦想是为每一位同胞种一棵树,呼吁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有统计显示,“绿带运动”发起以来,肯尼亚各地已种植超过4000万棵树,这些努力对阻止因砍伐森林带来的破坏发挥着重要作用,种植规模之大甚至超过一些非洲国家人口数量。非洲“绿带运动”的发起人旺加里·马塔伊 蔺智深摄/本刊“绿带运动”影响深远,不仅在肯尼亚,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2004年,马塔伊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非洲女性。今天,人们甚至把她印在邮票上以表达敬意。在她影响下,肯尼亚还诞生了首个绿色政党,致力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推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非洲国家的共识。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苏丹草原以北,在自然因素及过度放牧和资源开采等人为因素作用下,成为非洲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遏制撒哈拉沙漠南扩,非洲国家开展了以“绿色长城”计划为代表的治理行动。“绿色长城”计划的最初目标是在萨赫勒地区种植长7700千米、宽15千米的植被带,西连塞内加尔,东达吉布提。如今,该计划已演变为一套综合性的荒漠化治理体系,成员扩展至20多个国家和组织。其目标是到2030年修复1亿公顷土地,封存2.5亿吨碳,创造1000万个绿色工作岗位。
非洲人精神生活匮乏吗?长期研究非洲的知名学者姜忠尽曾经在30多年里先后8次踏入非洲,进行考察。上世纪80年代,姜忠尽在坦桑尼亚学习,当地人对于精神生活的热切追求就曾引起他的注意。他在书中记述,每当学校放映中国电影时,比如《陌生的朋友》《洪牡丹》《武当》等,放映现场通常是“盛况空前,光临人数超过千人,大厅内挤得水泄不通,难以进入,很多人站着,挤不进去的就站在大厅的门口和窗户看”。姜忠尽注意到,当地人的精神世界不仅不匮乏,他们还希望多交流,愿意接受和包容新鲜事物以及多元文化,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今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教授一行,来到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和肯尼亚交流,广泛接触当地学者。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朱振武谈到这里的人们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追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非洲除了有各民族独特的图腾崇拜和信仰,还诞生了大量杰出的文学家,为世界文学作出重要贡献,比如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沃莱·索因卡、纳吉布·马哈福兹、纳丁·戈迪默、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等非洲作家,在中国更是拥有数量可观的读者。出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的作家古尔纳,2021年因围绕“殖民历史”和“难民经历”的文学创作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他的评语中说,古尔纳“不妥协于殖民主义的影响和难民处在不同文化与大陆间鸿沟的命运”,他将此“富有同情心地渗透到”作品中。今年3月,古尔纳应邀到中国访问,与中国作家莫言对话,共同探讨文学里的故乡与他乡。朱振武对记者说,“古尔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绝不是说诺贝尔文学奖因为颁发给一位非洲作家而又一次爆冷,倒可以说是瑞典皇家学院的评委们向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又迈进了一步,向真正的文明互鉴又迈进了一步,说明非洲文学又一次得到了全面认可。”“在非洲这块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4亿的土地上产生的文学作品无论如何都不应被忽视。”朱振武非常看好和期待中非在文学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他认为双方在文学人才培养、宣传翻译出版物以及实现中非文明共同体等方面,完全能够“开展更多深层交流”。除了文学上的成就,朱振武对记者说,非洲的音乐传统也不容小觑,非洲音乐对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具有显著影响。在非洲,由中国技术团队打造的在线音乐平台Boomplay深受欢迎。自2015年首次亮相以来,Boomplay如今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6800万。打开Boomplay的界面,你可以看到这里汇聚了打击乐、蓝调、说唱、摇滚等各种风格的音乐,还可以看到许多非洲创作者。Boomplay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为关键的是,庞大的用户群、高水平的创作者,也反映出非洲音乐对流行文化的影响,为世界乐坛带来的活力和多样性。肯尼亚人恩杜乌·库和摩西·索斯皮特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一位擅长演唱,一位擅长制作,他们都是音乐平台Boomplay最早的一批用户。库告诉记者,他在Boomplay发布的第一首歌曲就收获500万点击量。索斯皮特从之前的一名音乐监制,转型为Boomplay平台原创作者,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全新的艺名。通过Boomplay,两人与世界各地的网友分享创作,也收获前所未有的乐趣。过去,非洲被视为文化生活的“不毛之地”。如今,误解正在消除。非洲的文学、音乐、舞蹈等等,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美学表征,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推动和启发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
总部位于英国,创办于1966年的《新非洲人》杂志每期都会刊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洲人的故事。多年来,读者们可以看到入选该杂志的人物已经不再只是政治领袖,越来越多来自商业、时尚、媒体、体育以及创新领域的人物频频入选,他们影响着世界对于新非洲人的视角。时至今日,非洲自身发展已经取得巨大飞跃,人们能够看到一个不断前进的非洲,以及生活越来越好的非洲人。“90后”西拉斯·穆索卡在东非地区最大的电商平台Kilimall已工作6年。Kilimall平台由中国创业者于2014年在肯尼亚创立。如今,这位拥有中国留学经历的年轻人,不仅是部门业务骨干,还成为了身边许多朋友入职电商的“导师”。像穆索卡这样具有国际眼光、从事国际贸易的非洲人已越来越多。记者还曾采访过拥有百万粉丝的肯尼亚网红卡比,34岁的他在网络上活跃了近10年,最受网友欢迎的短片包括他在中国的游历经历,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中非民间交流的使者。如今,他的妻子、孩子也在网络上拥有各自的粉丝群,经常与世界各地的网友分享与交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非洲的旅游从业者收入不断增加,也增进了他们与世界的融合。以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旅游地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为例,这里每年接待大量海外游客,你既能听到当地人说英语,还可以听到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法语,甚至热情的导游还可以和你说几句中文,这里俨然成为新的西方、东方与非洲交汇的“十字路口”。在桑给巴尔并不算宽阔的道路上,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旅游业推动下,桑给巴尔岛许多当地人能掌握至少两种语言,这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记者曾遇到一家人,父亲是画家,学习过西方油画,在桑给巴尔平时销售自己的画作;母亲是导游,主要接待海外旅行团;子女在学习中文,希望可以去中国留学。这样的家庭,已不再仅满足于温饱,而是希望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的环境之中。到了今天,无论是肯尼亚的内罗毕、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尼日利亚的阿布贾,还是卢旺达的基加利、安哥拉的罗安达,倘若你走在这些城市的街头,它们的现代化程度一定会让你感到震撼,你可以购买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品,品尝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感受到自信写在人们的脸上,也反映在他们生活的细节中。39岁的梁先生,是记者曾经采访过的一名中国商人,5年前他迎娶了一位肯尼亚女子。他告诉记者,中国与肯尼亚的跨国婚姻在十多年前还非常少见,而随着双方交往增多,友情与爱情的故事越来越多。他的妻子也表示,两人的结合是一段很棒的经历,“这是一个看到新的文化的机会。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对我来说,我不想只待在地球村的一个角落里。”更多阅读,请关注将于9月4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