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照亮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真相,苏智良教授,便是这样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学者——四十余载学术生涯磨砺的智慧巨匠,切身调查研究绘就历史长卷。
苏智良,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历史学家、上师⼤博导、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主任。他长期专注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包括上海城市史、社会史、抗战与中日关系等,著作有《上海城区史》《慰安妇研究》《中国毒品史》等60余部,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研究成果对于相关学术发展和历史真相的揭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更为后续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苏智良教授在上海史研究与教学默默耕耘40载,获得丰硕成果。1982年他参与撰写《上海近代史》,后来主编《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态》。他很早就关注上海抗战,发表《上海抗战》,出版《去大后方》,歌颂普通人的抗战。他着力挖掘饶家驹与上海难民安全区的故事,今年抗战胜利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地来到城隍庙,为保护30万难民的壮举点赞。他出版《海上枭雄——黄金荣与上海社会》并与央视合作拍摄多集纪录片《海上沉浮》,讲述上海帮会的传奇。
在上海抗战史研究中,他对“慰安妇”问题研究投入甚多,1993年发现上海杨家宅慰安所线索后,成为他深入调查的起点。经30年调查,走访多地,在知情者帮助下,找到300多位受害幸存者,确认2000多个慰安所,他完成国家重大项目,将这些调查成果汇入多部著作,仅外文版书籍就达10种。让世界了解到上海“慰安妇”的悲惨遭遇,为历史真相的保存和传播竭尽全力。
在上海社会史和城市史方面也建树颇丰。他积极投身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4年建议将四行仓库建成抗战纪念博物馆,推动其于2015年开馆,并持续参与建设,该建议荣获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同时,他主编180万字的《上海城区史》,耗时10年,从跨学科角度深入剖析上海城区发展奥秘,为城市研究开辟新径。他研究近代上海帮会、黑社会及毒品史,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多部著作,拍摄纪录片,推动禁毒事业发展,还主编《上海城区史》与《上海人名辞典》。
在上海文化史研究领域,苏智良展现出独特视角。他从新文化史范式出发,研究大光明电影院与近代上海社会文化的交融,剖析其在传播西方文化、影响民众娱乐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城隍信仰的演变,揭示其背后精英与民间、信仰与商业文化的博弈。此外,他重视海派文化研究,撰写《中西邂逅徐家汇》深受读者喜爱,发表《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性格与神采》,将海派文化内涵诠释为开放性格、创新意识、家国情怀、契约精神和处世之道,为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对于建党史和上海红色足迹,苏智良满怀热忱。他早期撰写相关文章,后深入研究,发表《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程子卿夜闯中共“一大”会场之考证》等重要论文,考证历史细节,推动建党史研究不断深入。他还关注周恩来、陈赓等领导的中央特科、左尔格在上海的红色情报史,著书立说,推动红色情报史研究。带领团队出版《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记载1000个红色革命纪念地,为上海红色文化传承增添厚重一笔。苏智良教授的研究全面而深入,他以史为笔,书写上海的往昔与今朝,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丰硕成果,更通过实际行动为上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成为上海史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激励着更多人去探索和守护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他的研究并非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2016年,苏智良受聘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首任馆长,并创建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他以博物馆为阵地,将那段历史以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并耗资千万援助“慰安妇”幸存者25年至今。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那段被侵略的历史。他举办讲座,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声音,唤醒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历史责任感。
同时,他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首届名师等荣誉,如今,他将引导我们从史观角度更深层次地解读文化、理解世界。
• 《中国毒品史》:199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毒品问题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历史时期毒品的种类、传播途径、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解中国毒品问题的历史根源提供了重要参考。• 《慰安妇研究》:1999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全方位探讨中国妇女受辱史的专著,苏智良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深入研究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起源、运作及对受害者的伤害,为“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200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进一步揭露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暴行,明确指出“慰安妇”实际上是日军的性奴隶,有力地驳斥了日本政府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歪曲和否认。• 《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2005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详细记录了侵华日军在上海设立的慰安所情况,包括慰安所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人员配置等,为研究日军在华暴行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南京日军慰安所实录》:2017年出版,该书对南京的日军慰安所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确定了南京存在的慰安所数量及分布,为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中共建党与上海社会》:201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探讨了中共建党与上海社会的紧密联系,分析了上海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对中共建党的影响,以及中共建党对上海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全球禁毒的开端——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2009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聚焦于1909年在上海召开的万国禁烟会,阐述了此次会议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对研究中国近代禁毒史和国际禁毒合作具有重要价值。讲者汇总及票务信息推文
思想盛宴,与大咖对话 | TEDxXuhui 2024年度大会多“元”交响,探索新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