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天也迎来了一个新的篇章,就是「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是一个人的名字,阳货也叫「阳虎」,是季氏的家臣。我们之前讲过,当时孔子在世的时候,鲁国的政权主要被季氏控制着,而阳货(他)又是季氏的家臣,所以他大权在握。
虽然他有权力地位,但是这个人人品不太好,孔子不太认可他,所以这一段讲的这个故事挺有意思。
说「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阳货有很高的地位啊,他想要约见孔子,但是孔子拒绝见他。这个阳货还挺执着,他就送礼,送给孔子家了一只小猪……
然后,孔子他怎么做的呢?很巧妙,你看,虽然自己不喜欢阳货,但是他送了一头小猪,在当时这小猪也挺贵重的,孔子就想,我得回个礼呀,但是我还是不想见他,怎么办呢?他就凑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见阳货去。就是说,我去拜见你算是回了个礼,但是正好你不在家,我用不着见你,挺好。
孔子是策划的挺好,结果走在路上的时候,恰巧遇见阳货了……可能阳货这个人也是挺精明的,也猜到了孔子会这样做,所以在路上遇见了。
然后,阳货就对孔子说:「来,予与尔言」。来,我想跟你讲一些话。阳货就问孔子,说:「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有的人啊,内在有珍宝,但是他却任由国家混乱,他不想出来为国家做事,你觉得这是真正的仁爱吗?
看来阳货对于孔子的思想有所了解,孔子天天倡导仁爱,阳货知道孔子有才,他想让孔子当官去。他就说,你看有的人内在有珍宝,但是他不为国家所用,任由国家混乱,你觉得这是真正的仁爱吗?
孔子就回答说:「不可」。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够好。
「好从事而亟(jí)失时,可谓知乎」?然后阳货又问他,说:把自己的本事藏起来,有的人啊,喜欢参与政事却屡次错过机会。
「好从事」,他喜欢参与政事,也喜欢聊政治上的事儿,但是屡次错过机会,「可谓知乎」?这样的人算有智慧吗?
孔子就回答说:没有智慧。对于政治感兴趣,但是总是错过机会,说明没有智慧。我们看阳货,其实他能当季氏的家臣,还是有点本事的。
然后,这个阳货又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时间啊,一天天过去了,岁月不等人啊!
那意思是,孔子啊,你本身有才,还是当个官吧,当个官能把你的才能施展出来,不要再错过机会了。
然后,孔子就说:「诺,吾将仕矣」。
本来孔子其实是倡导「学而优则仕」,他喜欢奉献价值,也倡导弟子们去做官。但是阳货这个人有才也算有才,但是德不够,他在高位呢,孔子有点看不上,所以,孔子不想去那儿当官。
但是,阳货今天这番话,孔子又觉得有点道理。就是说,虽然这个人「有才欠德」,但是,我去了之后发挥我的价值,也可能能够挽国家于危乱,可能真的能提供一些价值,所以孔子就答应了,说「吾将仕矣」!好吧,我准备去做官了。
——这是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挺有意思,就是说,孔子他面对一个有才、有地位,但是有点儿欠「德」的人,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很直,因为孔子是性情很纯善的、很耿直的,也不会藏着掖着的。
人家要见他,他是拒绝见的,但是按照礼法,人家送了礼,要回礼,他还是拜见,但凑人家不在家时候拜见,这里体现了孔子的幽默感,还有小小的狡猾(这个狡猾也是个褒义词喽)。
然后,阳货这个人,我们看他能爬到高位,肚子里还是有点东西的,而且至少目前孔子答应去做官了,所以,阳货其实这一次算成功了。
再看下一段,下一段: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句话跟我们本师讲的差不多,说:众生与众生,人与人啊,本性上是很类似的,我们本性都是清净无染的,清净无染的圆明体。
「性相近」,本性都是很类似的;但是「习相远」,无始劫以来的这些习气啊,习惯啊,使得我们每个人和另一个人有着极大的差别。
本性都相似,但是习气上每个人浓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因为习气、因为习惯,差别很大。 我们说在中国儒、释、道是不分家的,在这里也能看出来,也可以说英雄或者说圣人所见略同,他们对于人生、对于生命本质的领悟,都是差不多的。
然后还有一段: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什么意思呢?说世界上有两种人特别稳定:
一种人是最聪明最聪明的——「上知」。拥有无上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很稳定,那个状态几乎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不动地」以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拥有最上智慧的人是稳定的。
还有一种人,就是拥有最下等智慧的人(最笨的人),也是不太变化的。你十年前看他还是那个样子,十年后看他、二十年后看他还是那个样子……
比如说:在农村,每个村子里可能都有一两个智商不够多的人(智商不够的人),多少年过去了,看他还是那样子的……
在山东有的时候说,那个人啊,智商只有几成,就说他大概三成,那个五成……就那样……
「下愚」就是智商最低的人,他也是「不移」(不变化的)。
只有「上知」和「下愚」是不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些人在「上知」和「下愚」之间,在无上的智慧和最笨最笨的(最愚蠢的)人之间,我们是有点聪明,又不是聪明绝顶的人,我们的变化其实是很大的,我们的可塑性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要立个大的志向,要坚定信心,要保持专注,要坚定、顽强地一直提升自己,这样我们提升的空间其实是无穷的。
今天我们就先学这三个小段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