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替大家试过了,回老家消费更高,生活更绝望

文摘   2024-10-25 20:25   湖南  

图片来自网络

看着老家的同学,慵懒松弛,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陷在社会主流价值和目标里的网友@小星,二年前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

满心欢喜的以为老家是疲惫生活里的解药,是无奈人生的退路,生活2年后才发现,小县城是瓦解充沛灵魂的慢性毒药。

于是,@小星计划着找工作,再次回到上海。

逃离北上广的热潮散去,如今“回笼漂”趋势悄悄兴起。

那些因工作压力大,没有归属感,“大城市容不下肉身”等原因出逃的年轻人又偷偷地回到了大城市。

为什么又回到大城市呢?

家乡给你的不只有安稳还有无休止的人情世故

小星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虽然月薪1万多,辛苦7年却连上海的一个厨房都买不起。

无意中看到老家的房价才5000一平,决定辞职,贷款买房,过起了一人一房的独居生活。

总以为日子会这样安稳地过下去。

慢慢地,她发现,低房价并不能掩盖无奈、后悔和焦虑。

小县城的人很闲很闲。

买菜的阿姨,十里八乡的亲戚,楼下的邻居永远寒喧的话题只有一个:催婚。

连去医院看个肠胃炎,医生也会好心地劝导早点结婚生子,有人照顾什么的。

家乡的人似乎觉得女人不结婚就没办法照顾自己。

聊天话题单一。

老家没什么深交的朋友,除了聊结婚,孩子,喝酒,哪里好玩,似乎没有其他共同话题。

要是聊女性成长,社会议题,价值观,咨询等,聊不了两句要吵起来。

更不会谈文学作品,心灵觉醒这些话题,说出来,不是觉得你傻就是矫情。

社交活动越来越窄。

大城市文化产业丰富,周末有各种音乐剧,话剧,展览,乐队表演,图书馆,美术馆的熏陶。

公益设施,娱乐设施完善程度远不是小县城可以比的。

小县城的娱乐大都是打麻将,看电影,各种不知道全国哪里来的杂技团,外加喝酒烧烤KTV。

图书馆也有,不过一到节假日就挤满了吵吵闹闹的孩子,像个杂货市场。

大城市虽然冷漠,但是公正。

社恐可以冷着脸穿梭在人群中,不影响彼此。

小县城无处不在的熟人,不打招呼显得不近人情,打招呼又不知道说什么。

工作机会少,赚不到钱更留不住钱。

小县城看起来节奏慢,接地气,适合生活。

其实不然,在这里不讲工作能力,讲人情交往。

稍微像样的工作,都要靠关系找熟人,招聘网站就是个摆设。

图片来自网络

3000的工作倒是很多,没有双休,没有五险一金。

随着各种品牌如喜茶、星巴克、海底捞、瑞幸等入驻,县城的消费在一步步拔高。

以前觉得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可以回县城,现在是县城也不好混。

虽然县城鸡毛很多,大城市也不是一身华丽的羽毛。

在上海,出入拥挤的地铁,早9晚7,下班还要疲惫的回到出租房做饭。

没有朋友,一样孤单无聊。

但是

见识打开过的人又怎么会乐知天命?

一边向生活妥协,一边又忍不住向往月光。

见过井外的世界,虽身体囚禁在这四方之中,灵魂却不囿于这一方天地。

以前是在小地方呆着,身体安逸,心很累,现在是在小县城呆着,身体累心也累。

莫言说:“为什么要离开小地方?因为小地方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最可怕的不是赚不到钱,而是人心不正的多,事也不少。

小县城就是个关系网,有背景有资源的承接祖上家业可以享受生活,没有钱没有关系的在小县城也安逸不起来。

当生活只剩下茶米油盐的时候,你会觉得日子变得更加煎熬。

不论是奔赴大城市还是退回小县城,留不留得下来,只有一个判断标准:能不能搞到钱。

有钱了,在大城市也可以鸟语花香,青山绿野,惠风和畅。

人生是一场极致的体验之旅

树挪死人挪活,什么都没有,孑然一身走四方,走着走着,路就走出来了。

白手起家靠的就是一身闯荡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坚定。

怕什么前路艰险,人的潜能无限大,没有人知道自己能走向哪里,能走多远。

人生就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个体不断地与外部世界交流互动,不断地向内探索,寻找自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体验之旅、探索之旅。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观察生活,用灵魂感悟变迁。

我们,一直在路上,没有终点。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 蔡崇达《皮囊》


八千丈
去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