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县龙亭镇柳山村锚定“田园龙亭·十里桃源”建设定位,大力发展“花果经济”,持续扩种桃子、李子等优质杂果,培育农耕体验、观光休闲等乡村新业态,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农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近年来,柳山村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坚持走“生态+产业+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将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城郊休闲村”旅游名片,“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康养”的发展先行区日趋成熟。全村发展桃子、李子等优质杂果1500亩,“不舍·龙亭时光里”民宿、“春风里”露营基地等已成为打卡消费新IP,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村党支部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柳山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功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优势,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在精准规划上发力。立足村情实际,结合群众意愿,先后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精品旅游村建设规划》等,廓清“三村五区”发展思路,绘就创有目标、建有节点、干有支撑、看有标准的示范创建施工图。在补齐短板上用力。争取项目资金,补齐设施短板,建成文化广场4个,安装路灯120盏,修建公厕4座,完成主干道、村组道路、生产道路硬化27公里等,栽植月季、红豆杉、樱花树等6000余株,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在优化环境上聚力。推行“景区化”管理,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积极实施文明提升工程,评选“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50余户,手绘孝老爱幼、文明礼仪主题墙画30余幅,规范运行“一约五会”“爱心超市”,动态管理“红黑榜”,崇德向善文明新风日益强劲。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柳山村立足资源禀赋,关注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城郊村区位优势、“十里桃源”品牌优势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政策优势,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增收之路。巩固特色产业,持续做优“金柳山”有机品牌,巩固千亩桃园建设成果,发展猕猴桃、柑橘、石榴1500余亩,2024年村集体代销桃李6万余斤,实现集体和农户增收16万元,真正做到“量”“价”双丰收。延伸产业链条,深挖桃文化,举办桃花节、桃花诗社等活动,探索开发桃花酿、桃花饼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改造升级“洋城外”鱼庄、“桃园小憩”超市,吸引游客打卡消费。做实“土特产”文章,引导农户利用庭院闲置地,打造“小花园”“小菜园”,让庭院经济成为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新亮点。丰富产业业态,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印记,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建成“不舍·龙亭时光里”民宿、“春风里”露营基地,同步配套采摘垂钓、观光休闲、围炉煮茶、农耕体验等元素,先后吸引1.5万余人观光消费,稳步走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之路。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柳山村持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在村内挣薪金,让产品在镇内变商品,牢牢地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逐步致富。拓宽群众收入渠道。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农户除每户自留0.5亩土地外,其余土地均以入股形式交合作社统一经营,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赚租金、进园务工赚薪金、入股分红赚股金的方式实现稳定增收。村集体每年土地流转收益达78万元,兑现群众分红71万元,户均分红1500元,每年稳定创造务工岗位60个,群众实现月均增收1500余元。民生保障稳步改善。规范运行志愿积分“爱心超市”,累计兑换商品55人75件,村集体经济分红重点向老弱病残等生活困难人群倾斜。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各类文化惠民设施,建成文化书屋1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老年幸福院1个,有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巩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成果,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10余项,定期召开院坝说事会、村民议事会,治理陈规陋习,化解矛盾纠纷,连续六年做到信访问题不出村。
村美民富产业兴,乡村蝶变绽新颜。如今,“处处皆可行、所见皆风景”已成为柳山村的真实写照,村庄、景观、产业融合成一幅幅生动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不仅让群众生活在放眼是“画”的美丽风光中,也为八方来客提供入目是“景”的休闲新去处,更带动全村稳步走向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知名村行列,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的金山银山。审核|责编:苏奎铭
编辑|校对:华俊朝
来源:综合整理
▶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返京途中在陕西汉中考察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鞍山村——多点发力促振兴,勤劳双手谱新篇
▶ 【防汛宣传】汛期来了!这些防汛避险要领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