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乐山市委关于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乐山实践的决定
(2024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乐山市第八届委员会
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乐山市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乐山实际,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乐山实践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一)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完善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壮大制度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13个重点产业,建立健全以“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跨县(市、区)协同推进建圈强链机制,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和乐山高新区重点发展2—3个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晶硅光伏、绿色化工2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核技术应用、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4个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发展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氢能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核医疗产业,着力打造医用同位素和核素原料药生产极,争创国家医用同位素示范中心。推行中小企业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依托乐山市工业云服务平台、数智创新研究院、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一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构建数据驱动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健全“服务专班+服务专员”帮扶机制和问题诉求分级办理机制,完善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体系。健全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提升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重点领域服务能力。优化生活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特色餐饮等产业向多样化、高品质延伸。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商贸、仓储、电商、快递全链条产业发展。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争创世界美食之都,做强“乐山造”消费品牌。
(二)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水、能源、数据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支持电网侧新型储能电站建设。建设数据全面覆盖、应用持续加强、监管有力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广国有企业阳光采购服务平台。分类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拓展“公物仓”应用场景,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
(三)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围绕“三个集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组建乐山产投集团。推进市县国企资源整合,推动国资国企参与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争取央企、省企更多在乐布局。厘清国有企业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权责边界,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评价,建立健全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治理,坚决破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隐性门槛;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治理,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开展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治理,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开展涉企执法检查和涉企违规收费罚款专项治理,整治“小过重罚”等问题。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强化用工、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完善“四贷”长效机制,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围绕产业生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政策落实机制,探索构建“大财政”收入管理格局,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以县级为主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巡财联动机制。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鼓励企业合理选择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逐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深化财金互动与信用赋能,落实担保、贴息、风险补偿机制。
(五)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推进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招才引商。组建市级引导、区县协同、省上支持、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基金,推行“股权投资+基金招商+签约落地”资本招商模式。深化拓展国际友城(景区)交往。落实落细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探索“出海招商”模式。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动立体化物流体系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提升航道通行能力,主动融入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发展现代航空物流,落实多式联运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
二、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改革,推动集团化办学和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支持乐山师范学院“一校两区”建设和升格大学,加快四川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建设,支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升本、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转设,支持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扩大办学规模,促进在乐高校优质快速发展。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支持大院大所名企名校参与共建绿色硅谷、核工程和核技术、人工智能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促进小凉山彝区、乌蒙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终身教育和专门教育保障。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高端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体系,争取国家级、省级重点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在乐布局,推进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重点实验室梯次培育体系,健全市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备案机制,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落实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科技创新十条政策”,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推行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大力发展科技保险,分散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风险。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学普及。
(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市级人才计划,落实“嘉十条”“堆十条”“晶硅光伏硬十条”等人才政策。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引育体系,深入实施“嘉才计划”,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和高端人才“敲门行动”,完善技术攻关类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推进重点产业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强基层治理“头雁”队伍和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乐山工匠、高技能人才,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健全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加强“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人才入乡“新农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医疗、科技等人才“组团式”帮扶。
三、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机制,健全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机制,推动共建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动市域副中心建设,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深化开发区综合改革,推进开发区整合优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新设开发区,提升飞地园区发展质量,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落实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深入推进市与市中区体制改革,推动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缓堵保畅机制,加快建设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幸福美丽嘉州。
(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推广数智乐邻“煲”就业服务模式,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支持发展“大爱乐山”公益慈善事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拓展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功能。深化国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深化双拥共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加快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化农村自建住房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健康乐山行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创建全省区域医疗中心。推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加强医疗卫生监管。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大峨眉中医药文旅康养深度融合走廊。落实婚假和生育休假、生育补贴制度,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部署,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促进医养结合、康养结合。加强公共服务适老化适儿化改造。
(三)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业兴人和嘉州新乡村。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强化现代种业和农机装备支撑,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完善“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推动“茶、果、药、林”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健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
(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探索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开展马边托底性帮扶,完善结对帮扶、统筹协调、分析评价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
四、统筹推进政治法治文化生态领域改革
(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完善人大执法检查联动机制,深化“履职作表率、建功新时代”实践活动。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深化“同心共建现代化乐山”专项行动和“有事来协商·嘉事好商量”工作。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健全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工作机制,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深入推进“建乐合作”“九乐合作”等多党合作,加强基层统战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
(二)推进法治领域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健全“小快灵”立法快速响应机制,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在乡镇(街道)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优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办案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推进小区依法治理。
(三)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打造全省重要的国际传播基地,建设乐山国际传播中心,扎实推进市县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发展。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维护网络安全。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丰富康养度假、文旅演艺、数字文旅、文化创意、低空旅游等业态,完善文体娱市场主体培育及入境游、淡季游激励政策,推动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培育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深化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厘清景、城、企职责边界,推动景区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力度,优化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数字文物创新应用。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机制。深化体教融合,打造乐山女子曲棍球品牌。
(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乐山建设,持续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节点。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分级分类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新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开展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推进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森林“四库”建设。
五、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健全清洁能源开发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水风光多能一体的绿色能源集群。推进科技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磷矿、地热、玄武岩等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水平,推动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就地转化。加快推进乐山南近区500千伏电网优化工程等一批重点电力项目,持续提升农网薄弱地区供电质量。健全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加快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二)健全平安乐山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强化禁毒防艾综合防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心连心服务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持续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管理。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提高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监管机制。加快安全应急产业发展。
六、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鲜明“五个重用、五个不用”选人用人导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加强“一把手”履行经济责任能力建设,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制度。以基本培训为牵引构建同质等效大培训工作格局,完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推进抓县促乡带村强基行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
(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持续深化市县乡三级政治生态动态监测预警和年度综合评价“两个体系”建设。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健全巡察工作体制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健全基层监督体系,完善系统化常态化“小切口”专项整治工作机制。
(三)健全改革落实机制。坚定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探索开展更多微改革微创新。健全改革经验宣传推广体系,完善改革政策解读、成效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确保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2035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编辑:李天淼
编委:秦婷
副总编辑:张斯炜
特别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