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守瑶山,用爱浇灌“民族花”——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蕉生定的故事

时事   2024-11-28 17:55   广西  

他曾一度怀揣梦想外出打拼,学成毕业后却回到了偏远瑶族小村寨,三尺讲台,潜心耕耘33载。
如今由于生源较少,教学点上只开设一、二年级,他一个人带三个学生。
2014年,他被崇左市教育局评为“最美乡村教师”;2015年,他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广州助学基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
他就是宁明县爱店镇丈鸡教学点教师蕉生定。
作为村里民族团结进步的“代言人”,蕉生定先后被评为“2009年宁明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2年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23年第九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坚守瑶山:清苦半辈不曾言累
1990年7月,蕉生定高中毕业,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原想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前往广东寻梦,甚至憧憬帮家里脱贫致富。可因寨里教学点急招代课老师,几经思考,他毅然决定报名成为一名代课教师。

陡坡之上,一间破烂昏暗的瓦房、几张陈旧的桌椅、一块掉了漆的木制黑板,这就是蕉生定工作的地方——丈鸡教学点。

学校没有教师宿舍,没有自来水,不通电,条件异常艰苦。每天,蕉生定需要在学校和家之间的崎岖山路往返跋涉两趟。
当时,代课教师的工资每月只有140元。条件艰苦,待遇低微,让蕉生定一度心生退意。然而当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想起乡亲们那份沉甸甸的托付,他又暗下决心:必须坚守!
寒来暑往,几度春秋。是理想与信念支撑了那份坚守。三十多年一晃而过,能教会村里的孩子读书认字,让民族的花朵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蕉生定觉得很充实。
蕉生定大半辈子都坚守在中越边境线上教学。每周一,他都会带领孩子们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戍边人”的爱国情怀。
奉献大爱:用心用情浇灌祖国花朵
2003年,丈鸡教学点搬到了新的地方。公母山山腰上的树林边,两间白色的房子就是丈鸡教学点的新教室,那里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操场。
多年来,这个教学点的学生都以瑶族学生为主,设一到三年级。蕉生定一个人承担着这些孩子所有教学课程,此外还要像保姆一样照顾这些孩子,时不时地还要接济一下家庭困难学生,给他们“家”的温暖。
“没有教师,读不了书,这帮娃就成‘野孩子’、成‘放牛娃’了。他们可都是你兄弟、亲戚的孩子啊!”村里人的这句话,时刻萦绕在蕉生定耳边。
蕉生定把亲戚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真正当起了这些留守儿童的“爹”。
2014年3月的一个雨天,在将学籍材料送往爱店镇中心小学的路上,蕉生定摔成重伤,住院一个星期。出院后第二天,锁骨还夹着钢板、右手还绑着绷带的蕉生定便回到讲台给学生上课。
2019年的一天,学生赵友欢发高烧,蕉生定叫来爱人临时照看班上的其他学生,自己则骑上摩托车送赵友欢赶往爱店镇卫生院。挂号、缴费、取药、喂药,给他无微不至地照顾……
这一切,只因蕉生定心中有爱。
书山有路: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
瑶族群众之间平时使用本族语言交流,所以年幼的学生一般只会说瑶语,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蕉生定只好用普通话和瑶语进行双语教学,先用瑶语进行入门教学,然后再用普通话教学,营造好学习语言的氛围。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基础,普通话教育极其重要,不学好普通话,这些瑶族孩子们就很难走出大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所以,蕉生定要求学生平时尽量用普通话交流,同时还倡导学生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学习普通话,为瑶族同胞打开一扇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窗口。
蕉生定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大山。
执教三十四年来,蕉生定先后培育150多名瑶胞孩子,让他们从丈鸡屯教学点升到高一级的学校就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如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走出大山,到外面创业、当兵、务工、当老师……在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若在,梦就在。孩子们的梦想在,我就在。”望着教学点上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蕉生定坚定地说。



新闻来源:左江日报 李鸿熙 通讯员 隆艳英 陆飞

编辑:农晓依

一审:李梅

二审:姜涛

终审:李翔

投稿邮箱:nmtvxmt@163.com

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所发表的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属宁明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欢迎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如有侵权,宁明县融媒体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宁明县融媒体中心受理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后台留言或评论;电话: 0771-8620347;邮箱: nmtvxmt@163.com。

宁明融媒
宁明融媒,及时发布新闻事实及全县的新闻热点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