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物“摸家底”?这里惊艳了

时事   2024-11-06 11:43   辽宁  

今年5月1日起

辽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进入实地调查阶段

截至9月9日

完成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2312处

新发现文物517处

这些新发现
不仅丰富了辽宁的文物资源
也为研究辽宁社会历史
传承文化记忆提供了新素材
↓↓↓

辽宁第四次文物普查,普查范围是辽宁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


“四普”新发现文物中,朝阳、阜新两地占全省新发现文物总量的86%。其中阜新市“四普”新发现的294处文物涵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青铜时代和辽金时期遗址各个时期。





海棠山摩崖造像是阜新“四普”工作的其中一项,这里被誉为“藏传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名山”




海棠山摩崖造像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大板村西北海棠山上,山上的摩崖造像造型精致。佛像身上的染料是海棠山上的植物配制而成,经历一二百年的时间,仍色彩不退。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 徐政


我们现在也能看到有一些绿彩,包括红彩,这些彩它都是植物染料,可以说经过了这么多年风吹雨淋,在石材厚的地方,我们仍能看到它有所保留,而且我们下一步,也会对它这种染料的成分进行科学分析,对我们“四普”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补充。





摩崖造像始雕于清朝道光八年,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刻着千变万化的佛像,种类繁多,有些佛像龛上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 徐政


每一尊造相,都单独进行了数据收集,我们调查发现其实现在一共有190尊的造像,这种造像其实大小也是各异的,从最高5米多到最小只有20多厘米,它的时间跨度也是特别长。



此次“四普”实地调查工作

对各类文物线索

进行了现场研判和确认

摸清了文物资源家底

为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奠定了基础




来源:本台新闻中心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监制/李莹

审核/唐韵 于黎黎 主编/宁明思 编辑/孟丽欣


啥展啊?辽宁去3700多家企业?

双语女局长爆火背后,你想了解的问题,都在这里!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



北斗融媒
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