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颍水河畔党旗红 和美乡村展画卷

学术   2024-11-05 16:02   河南  

点击进入

电子刊



书记问答


采访对象:临颍县王岗镇善庄阎村党支部书记张俊超

采访时间:2024年9月12日

记者:您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张俊超:给群众办事、解决群众的难事,心里可得劲。

记者:您工作中最想感谢谁?

张俊超:最想感谢村“两委”班子和善庄阎全体村民,还有为家庭默默付出的爱人,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

记者:您最近碰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张俊超:随着流转土地面积增加,现有的设备灌溉不及,另外粮食的储存、晾晒也是个难题。

记者:您心里最牵挂谁?为什么?

张俊超:主要是关心孤寡老人,尤其是一些重病户,他们生活比较困难,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他们,温暖群众的心。

记者:您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什么?

张俊超:调整种植结构,把粮食产量作为底线,进一步增加集体收入。

记者:您认为做好村支书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俊超:素质高、能力强、有公心、能奉献。


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西汉初年置县,因濒临颍河而得名,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近年来,临颍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紧抓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基层党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赋能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记者走进临颍县乡村,实地感受基层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的生动实践、火热场景。

支部引领  蹚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我们村位置比较偏僻,村内资源少,过去发展缓慢,村集体账户上经常保持‘零记录’。”在亮丽宽敞的新村室广场,王岗镇善庄阎村党支部书记张俊超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

多年来,村里青年人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种地腿脚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2020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筹集起步资金60万元,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整合流转村民土地400余亩,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等负责日常田地管理,成为全县首个采取村集体规模流转土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村庄。

2021年,在严重涝灾的情况下,村集体合作社克服种种困难,带动村民增加地租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近30万元,给参与入股的村民和党员干部10%以上的投资回报,为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强的跨越式提升。

经过几年的积累,2023年,善庄阎村又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烟叶、辣椒、药用薄荷、荆芥、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常规农作物降低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百万元。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用好用活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理卫生,改善人居环境,组织文艺演出,资助贫困学生和老人,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里焕发出文明新气象,实现了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的发展目标。

因地制宜  打造名特优新赢得好口碑


农历八月,巨陵镇英王村的大棚内外瓜果飘香。“来,这是咱村自己种的哈密瓜、甜瓜,刚从地里摘下来,好吃得很,大家品尝品尝。”英王村党支部书记王银河热情地招呼记者。

王银河介绍,以前村里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坑塘出租,每年仅3万元。2020年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上任后,决心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只有土地,别的干不了。经过商讨,决定在土地里‘淘金子’。”王银河说,英王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都是村民“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种出的蔬菜缺乏市场竞争力。2021年,村党支部采取“地租+优先就业”方式,流转土地480亩,发展蔬菜种植,村集体经济收入当年就增加5万元。

英王村大棚里种植的玉菇甜瓜(又称“冰淇淋甜瓜”)

英王村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种植,为提高知名度,设计并成功注册了“颍河英王”商标,采用“订单+采摘”的经营模式,分时节制作销售果蔬礼盒。英王村的瓜果从忙一季变成了忙四季,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60万元,带动就业150人,村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

每当瓜果蔬菜喜迎丰收,村里还会将刚摘下的西瓜、甜瓜、西红柿等作为福利,发放到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村民手中。因为种出的瓜果蔬菜无公害、品种多、口味好,到英王村进行休闲采摘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下一步计划再建10个大棚,进一步扩大瓜果蔬菜的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英王村又好又快发展。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力争突破100万元。”王银河说。

文旅赋能  撬动多方资源呵护乡土之美


步入瓦店镇大李村,一栋栋规划整齐的民居,掩映在绿意葱茏中,处处洋溢着乡村的静谧与美好。

“曾经的大李村没有特色产业,没有资源禀赋。”村党支部书记李海钦介绍。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深挖乡愁文化,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文旅产业,2022年获评全省首批“五星”支部。

大李村注重发挥本村乡贤优势,牢固树立“我的家乡我建设”理念,邀请广大乡贤人士反哺桑梓,先后为村内发展筹集资金数百万元,涌现出以民宿改造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头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乡贤群体,助力村庄发展。

如何让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焕发活力?大李村聘请全国涉农领域一流设计团队,规划设计党建阵地、古井乐园、中医康养、特色农业4个片区,确定了集文旅研学、农事体验、中医康养为一体的“百姓康养地、乡村百草园”村庄定位,着力发展中医康养和文旅研学产业。2021年,漯河市颐安实业有限公司到大李村进行实地考察,经由村党支部牵头,从群众手中租赁空置的老屋51座,用于建设中医药基地,其中一期建设的六大功能展区已经完工投用。

“大理很远,大李很近。”“我在大李很想你。”在大李村街头,处处可见粉刷一新的墙壁上写着一些吸引人的网络用语。“党建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康养一条街”三条特色街展现了村庄发展的强劲动力。

改建的大李村中医药文化园

通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李村探索出一条“文旅+研学+餐饮+中医康养”的平原村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文明村镇、漯河市乡村振兴十朵金花村等,并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3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精品点。

创新治理  奏响村美民富幸福赞歌


没有一名专职保洁员,村庄能保持干净整洁吗?走在皇帝庙乡潘牛村的道路上,徜徉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起初,潘牛村实行村干部带头包片捡垃圾,每天早起两小时,对村里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不到两个月,其他党员群众逐渐看到了保洁效果和村干部的决心信心,逐渐改变了原来群众在看、干部在干的情况,纷纷加入进来,将村内60余处公共区域改造成小菜园、小花园、药草园等各类小园子,交由群众种植、管理,不仅美化了村内环境,节省了环卫费用,而且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原来村里污水横流、垃圾乱堆乱放,干部群众意见都很大。这几年,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带头作用,坚持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商量着办,基本实现村内环境卫生自治。”潘牛村党支部书记贾振奎道出了村庄保持干净的秘诀。

潘牛村花卉苗木合作社种植的棒棒糖月季

潘牛村紧邻昌建园林种植基地,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了该基地。村党支部结合在基地务工的群众较多、发展花卉苗木种植的意愿较强烈等优势,确定了“空心村”治理与花卉苗木产业相结合、“美村”与“富民”同步的工作思路。

一方面,动员群众整治荒宅、荒园,整治出土地100余亩,全部种植爬藤月季、棒棒糖月季等畅销花卉,发展“庭院经济”;同时成立村花卉苗木合作社,村民以荒片、荒院等资产入股,整村建设成了一个露天“花卉市场”。村民在取得花卉种植收益的同时,还能通过务工、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通过发展花卉产业,预计2024年村集体可增收5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600多万元。

秋色斑斓,乡村振兴长卷如画。在采访间隙,记者喜欢在村里随意走走转转,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面尽收眼底,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特别满意和幸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临颍县的乡村故事远未结束。未来的日子里,村“两委”将继续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秉持创新、务实、进取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凝聚“五星”支部创建合力,为实现临颍县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掌上阅读党刊

《党的生活》







来源:《党的生活》2024年第10期下

监制:王敬怀
责编:王敬怀 吴春燕
制作:吴春燕 
邮箱:henanddsh@163.com

河南党刊
《党的生活》杂志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党员教育刊物。致力于“传播方针政策,服务党的工作,关注时政热点,反映民意民生”,是省委指导全省党的建设的喉舌和工具,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知心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