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园林之魂:八种假山,演绎石头上的千古传奇

乐活   2024-11-15 17:30   河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继续详解《园冶》<掇山>一章,这章里分别介绍了十七种山的种类和元素设计。其中前八种是不同种类的假山,后九种是假山必备的九个要素。我们这期就先来看看前八种,看看园林中常见的假山都有些啥?

还是老规矩,我们按照:原文——译文——深度详解,三部分逐一介绍,没有看过前文的小伙伴也不用担心,小蚂哥会把其中所有的专业名词和生僻字词全部拆解介绍,让你可以无压力通读。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


(一)园山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译文:在园中堆叠假山,不是士大夫中爱慕风雅的人是不会做的。能堆假山的都是具备丰富的见识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因为世间缺少志同道合的人,堆假山艺术缺乏欣赏能力,因而一般只在厅堂前面堆上三峰,或在楼的对面作成一面峭壁而已。其实只要遵循自然,高低错落分散堆砌,就可得到优雅的意境。



详细拆解:


这段话讲园林中一般的叠山套路。


中国造园和其他文明造园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造园主体是既有文化又有审美的士大夫阶层。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其中“士”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指最低一等的贵族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能文能武。随着历史的发展,“士” 逐渐转变为以读书人为主体的群体,他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等知识,以科举等方式进入仕途。



而“大夫”最初是一种官职。在先秦时期,天子及诸侯皆有大夫,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它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官僚体系中的职位。汉以后,“大夫” 逐渐成为一种对高级官员或者有一定官职和地位的人的泛称。例如,在汉代,设有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官职。


两者结合起来“士大夫”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国家高级官员,他们既有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审美,同时也拥有丰厚的俸禄和家族产业。这类人搞创作你想能不好吗?



计成所以进一步说“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就是说掇山是这类人里面审美能力最高的,并且希望通过改造环境,让自己寓情山水。


而且假山并不是谁都有能力叠的,要“殊有识鉴”,这里的“殊”就是很、非常的意思,也就是说叠山之人需要看过大量的真山和假山,并且有着鉴别好坏的能力,这其实是不容易的。



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缘”是因为的意思。“世” 指代世间、世上。“合志” 是指志向相契合,你在叠山之时很可能找不到与你志趣相合的人,无法完全欣赏园中的假山。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计成下面给大家了一个简单的“套路”,照此做法,不会出错。


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厅堂前叠上三峰,楼的对面叠一面峭壁,并且石块摆布自然散漫一些,就能得到比较雅致的意境。



我们回想一下,江南园林中的假山几乎都是这个模式,例如胡雪岩故居中主厅延碧堂为二层的楼,它对面就是一个规模宏大、洞壑幽深的峭壁假山。



留园主厅五峰仙馆和个园透风漏月庭院前就是一组标准的三峰假山。



这两种假山其实还有具体的名字,分别是厅山和楼山,我们下面就来一一详解。


(二)厅山

人皆厅前掇山,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译文:人们都爱在厅堂前堆叠假山,在四周有围墙的院子里高高地耸立起三个三峰,排列在厅堂之前,这是非常可笑的。有的还在上面加建亭子,登临时无景可望,设亭有什么作用呢,更是可笑了。以我所见:厅前如有姿态优美的树木,就在树下用玲珑石块稍加点缀,没有的话,就在厅前墙上嵌筑壁山,在壁山顶端栽植些花木藤萝,也会形成山林幽深的意境。



详细拆解:


这段话讲厅堂前对面的假山——厅山。


不是说只要有个厅堂,在前面堆个假山就完事了。这里面是有讲究的,首先的忌讳是“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


 是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一堵墙长、高各一丈。“环堵” 形容居室简陋。


如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这里的 “环堵萧然” 描绘的是房屋四周只有空空的墙壁,十分空寂、荒凉,连风雨和阳光都遮挡不住,体现出居住环境的简陋和贫寒。



不过这里的“环堵”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四周围墙的小院子,总之空间很小就对了。这样的小空间里如果你硬是叠出三峰假山,能好看吗。恐怕会变为庙前上香了。所以计成说“殊为可笑”,这样太可笑了。



这样的空间叠山还有一个忌讳就是“加之以亭”,假山高处加亭子,即便登上去也无景可看,计成说“更亦可笑”。


那这样的空间应该如何处理呢?


计成给了两个方案,如果小庭院中本来就有一些姿态较好的树木,就不用再叠大山,树间点缀一些同样姿态较好的石块足以。



怡园石听琴室前,就放置了两块姿态各异的太湖石,如两位伛偻老人,躬腰曲背,作俯首听琴状。既丰富了小院的景色,也呼应了建筑的琴文化的内涵。



那如果院内没有树木,怎么处理呢?


计成说要“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就是把山靠着墙壁堆叠,尽量不过多占用原本就小的院子,璧山可以不用上人,只在顶端栽些植物和花卉,能够营造出更加自然的山林意境。就像真正的山峰一样,有了植物的点缀,假山会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三)楼山

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


译文:在楼对面堆砌假山,最适宜堆叠得很高,越高越能引人入胜。但过高又怕太逼近楼前,不如稍远一些,更具深远的意境。



详细拆解:


这段话讲楼前的假山——楼山。


重屋曰楼,古代把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屋都叫做楼,所以楼一般都是园林中建筑物的制高点。


在楼前叠山就叫做,楼山,当然这里的楼山并不是要摆在楼的正前方,这样太死板了,叠山都要考虑水系的形态,和园林的整体布局。


个园中的抱山楼两侧为夏山和秋山,横跨两山之间,更显得气势不凡。但这种情况是用山来烘托建筑。



以山作为主景,还得举我们上面说的胡雪岩故居。


这座假山不仅比对面的楼高,还更加宽大,并且山上还有两屋一楼(两屋为影怜院和冷香院,一楼为御风楼)。



16m的假山再加上楼高,让 “御风楼” 成为了当时杭州城的最高建筑,据说站在楼上可南望钱江,北眺武林。



这么宽大高耸的假山叠在楼前就需要和楼保持一些距离,所以胡雪岩故居的假山是贴墙而建的,前面留出了水面,尽量减小人在楼前观景的压迫之感。



个人认为这是楼山案例的典范。


(四)阁山

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译文:阁的四面都是开敞的,宜建在山的侧面,可借助平缓的山坡攀登,便于登临眺望,何必在阁内部再假设楼梯呢?



详细拆解:


讲了楼山,那必定有阁山,楼本质上就是多层的屋,形式上变化不多,而阁就自由多了,不仅四面开敞,平面也可变为六角、八角等多边形。



很多小伙伴对于楼和阁不会区分,其实也不能怪大家,因为在古典园林发展的后期,楼和阁大量混用,融合,估计明清时期的古人自己也不能完全区分。你看下图拙政园的浮翠阁就比较封闭。



不过早期的阁和楼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的,比如在建筑性质上,楼更封闭,更倾向于居住使用,而阁更开敞,更适合宗教文化的展示和收藏。也就是说阁的公共性质更强。



所以“青楼”就不可能叫做“青阁”,怕都被人看光了。



书归正传,阁既然更开敞,并且也是多层的,那么就可以和假山融合在一起了,计成说“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就是在阁放在山的侧面,借用假山的台阶走上阁的二层,这样不仅可以省掉阁内部的楼梯,还能创造有趣的游园体验。

我记忆最深的这种设计就是留园明瑟楼(其实是阁)的上楼方式,在楼后有一小院,假山枯木萦绕,假山前立一湖石名为“一梯云”,游人转至侧面即可看到湖石云梯,直达二层。




在比如在拙政园中,见山楼西面的廊子顺着山势变为爬山廊,游人游园自然登临。



讲到这里大家发现了没有,假山的形式是和建筑紧密结合的,园林叠山不仅要赏,还得能游,并且假山还要符合建筑的特色和性质,那么文人最喜欢的书房前,应该如何叠山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五)书房山

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


译文:凡堆叠小山,或依托姿态秀美的树木花卉,有聚有散,错落而有条理。或叠成悬崖,或作峭壁,各具姿态。书房前最合适的造景,是用山石围砌成水池,在窗下凭栏俯瞰,能产生关于“濠濮”的遐想。



详细拆解:


比起厅堂,小蚂哥更喜欢园林中的书房。它们通常位于园林中较为幽静的区域,远离喧嚣。一般独立成院,比如艺圃的“浴鸥”庭园;拙政园的“枇杷园”。



这和我们上文说的“环堵”其实是一类空间,所以计成的方法也是一以贯之的“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利用院中花木的姿态,点缀一些小石即可。



有些书房并没有独立的院落,那么就可以用假山把书房藏起来。穿过蜿蜒的小径才能到达,这样也能有效隔绝外界的干扰。计成说“或悬岩峻壁”,就是利用假山的悬崖峭壁藏匿书房,也能得到幽深的意境。下图豫园的萃秀堂就藏在黄石假山之后。



但以上两种都不是最佳的做法,“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


在书房的窗下修砌水池,用山石围绕,就像一个深潭,水中一定要放置几条鱼,这样可以得到类似“濠濮间想”的意境。



“濠濮间想” 这一概念来源于《庄子・秋水》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展现了庄子的自然逍遥之思。它象征着园林主人追求自然、闲适、超脱的心境。


我们现代人其实和古人一样都背负了很多无意义的担子,“濠濮间想”就是让你在一段时间内放下负担,精神上感受鱼那种自由自在的心境。



把这种空间放在书房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太过于在意功名利禄,当下的环境和生活不也很美好吗?


(六)池山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译文:在水池上堆叠假山,是园林中的第一胜景。假山有大有小,就能使境界更美。要在池内铺设汀步,山顶假设飞桥,洞穴暗藏在山中,有时穿山,有时涉水,山峰远凌空际,山顶空隙能透出月光,洞穴深处,可招纳云雾,莫说世上没有仙人,这不就是人间仙境吗?



详细拆解:

这段话讲水假山的妙处。


水假山,也叫做池上理山。这是假山中最漂亮的形式,山因水而显得鲜活,园林中大部分假山都和水是分不开的。


最妙的假山就是全部在水中,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人通过水中的汀步进入假山,人在假山内部辗转,一会过飞梁,一会探洞穴,就像是在探寻一个未知的世界。就像是在游览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水假山有很多典型代表,比如瞻园静妙堂南侧刘敦桢主持设计的水假山,先生将水面变为一大一小两个水池,中置汀步,山内设有溶洞,看上去很吸引人。



还有就是个园的夏山,游人踏着水中汀步入山,从狭窄幽静的洞穴钻出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园林的景色。



小盘谷的璧山更是精彩,山上有峰、有峦、有谷、有洞,路径蜿蜒曲折,游客可以在山间穿梭,时而登高远眺,时而进入山洞探幽,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



那为啥在水中堆假山就有瀛壶之境呢?


这其实源于《列子・汤问》的记载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书中描述这五座山高大巍峨,山上有金玉楼台、奇花异果,居住的都是神仙圣人,且能长生不老。这些仙山原本没有根基,漂浮在海上,后来天帝派神龟背负才得以稳定,但又因龙伯国巨人钓走神龟,导致岱舆和员峤二山飘走沉没。



之后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但毫无结果。于是,他在修建 “兰池宫” 时,为追求仙境,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这是 “一池三山” 模式的起源。


而真正具有完整 “一池三山” 格局且影响深远的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的营造。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 “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从此,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方式。



但私家园林一般空间不大,无法在水中容纳这么多岛屿,所以池上理山就作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式,通过营造远离建筑、山水相依的水上世界,模拟传说中的仙山环境。


(七)内室山

内室中掇山,宜坚宜峻,壁立岩悬,令人不可攀。宜坚固者,恐孩戏之预防也。


译文:在室内堆叠假山,宜于坚固而高俊,山壁要直立,悬崖要悬空,使人不可攀登。要求坚固是害怕孩童嬉戏发生危险的预防措施。



详细拆解:


这段话讲室内掇山,不过今天你很难在园林中看到,大多只会在室内放置一些假山的盆景,作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例如苏州怡园的拜石轩。


但如果要在室内做假山,就一定要尽量垂直坚固,防治出现危险。



(八)峭壁山

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译文:峭壁山是依靠墙壁布置而成的,好像以白墙为纸,用山石作画。堆叠时要根据石头的纹理,效仿古人绘画的笔意,再在山上种些黄山的松柏、古雅的梅花和秀美的竹子,透过圆窗尽收眼底,仿佛就在镜子中神游。



详细拆解:


这段话专门讲的是壁山。


扬州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城市,当年扬州盐商们为了堆假山,只能依靠墙壁起山。就像是在粉墙上用石头作画一样。我们熟悉的石涛的片石山房就是如此。



既然是作画就需要把石头和纹理和绘画时的皴法对应,这样看上去才能更加入画和自然。




不过壁山也有缺点,一面靠墙,让它无法360°观看欣赏,所以在山上种植些植物来营造主题意境。


比如种上黄山松,多有苍古之感,种上梅花就是梅岭锄月,种上竹子,也有修竹连亘之感。



在主要的观赏面,还要通过框景把景色进一步浓缩到窗框之中。



到此八种园林类型的山,我们就全部详解完毕了,不过还没完,我们还有九种掇山的元素,下期接着聊,这期就到这里,我是小蚂哥,更多园林知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们下期见吧。




蚂蚁景观
小蚂哥的景观笔记,小蚁君的手绘小课堂,蚂蚁tips官方公众号,用有趣简单的方法让你了解景观,爱上手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