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00多年古道,史上多次战争在此展开……

科技   历史   2024-04-13 18:08   福建  
坚定在前面说到,在《厦门市志》(2004版)的“大事记”中,开篇第一条记载的是:翔安古道1:为啥是闽越王开了厦门第一条道路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进兵南粤,开辟同安境内罗田至豪岭的古道65里”。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闽越大军要过境古宅,扑向南粤,下山的途径肯定不只一条。按照古宅村民代代相传,保留至今且仍在使用的最古老下山之道主要有两条:一是辜山古道,二是古宅十八弯古道。1949年解放同安、厦门的大军,也是从这两条古道进兵的。

因为古宅十八弯在宋代铺上了石头,且在现代列入文保单位而闻名遐迩。

古宅十八弯是厦门境内现存的最古老道路,系研究古代交通、经济和文教的珍贵实物史料。1984年7月,被同安县列入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被翔安区列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宅十八弯,为宋代重新修整拓宽。现存古道长约600多米,宽0.8-2米,以不规则块石、卵石铺砌成坡状,逢陡坡处皆加砌石台阶。古道沿山势蜿蜒盘曲而上,直达山巅云中雁,因途中共有18个弯,故名“十八弯”。

那么,十八弯乃至厦门史上第一道通向哪里?在当地起到什么作用?在其身上,又有哪些历史传奇故事呢?

根据现有史料考证,西汉闽越王郢开辟的这条兵道,起点罗田,亦即现今翔安古宅村属地山根岭;终点在豪岭,就是现在天马山西麓禾山村一带。至于更加具体的路线,看似年代久远无从考究,实际上还是有迹可循的。

【清初同安县境图】

在康熙版《大同志》刊刻地图可以看到,一条起自古宅村山根岭的古道,沿着东溪,直通县城,奔赴漳州,远向广东。

《同安县志·卷九·交通》第一章第一节记载:

“罗田至豪岭古道——同安县北通泉州,南达漳州的第一条古道。传说系闽越王进兵南粤沿民间小道开辟而成。全长65里,宽约5尺,鹅卵石面,其中从古宅十八弯经后垄、行宫、五显抵达城关这段古道,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向泉州港输送货物的重要通道,也是读书人上京求取功名行走的捷径”。

《厦门市志·卷六·交通》第二章第一节也有类似记载:“‘漳泉古道同安段’起自南安的罗田(今属翔安),经十八弯、古宅、后埔、行宫至同安城关,再经乌涂、新塘埔、南山岭(烽火台)、苎溪(原巡检司)、安民、鱼孚、深青、仙店铺入漳州。全长110里,宽5尺左右,鹅卵石路面,其中部分线路曾是官道”。

之前,有人曾对这些记载有过怀疑,认为该记载与宋元漳泉驿道混为一谈。其实,从现存最早的同安古地图,即上述康熙版《大同志》县境图可以看出:

建于西汉、起于古宅的这条古道在厦门东北;建于宋代、起于小盈岭的古道在厦门东南,他们各自往西,在古同安县城南门外铜鱼馆处汇合,然后并成一线,直通漳州。

确实是部分为官道,也就是驿道。

从康熙版的同安县境图可以清晰看出,古宅十八弯延伸到县城的古道,全线都沿着同安母亲河东溪,直通西溪,又通过陆路连结苎溪。沿溪而走,不仅可为人马提供饮用水源,而且可以接驳溪船运输、直通大海。

【古宅水库】
东西溪、苎溪是今天厦门两大河流,也是古代厦门两大文明流域,对于厦门而言,就如中国的黄河与长江一样重要。由西汉闽越王开辟、历代劳动人民不断开拓的这条古道,打通了古代厦门两大文明流域的往来之路,对当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而且影响长达两千多年,直到现在。

2023年12月笔者在集美后溪田野调查时得知,他们这一带的居民,古时候到泉州也走这条古道,经古宅翻山越岭进入南安,延续到20世纪七十年代,直到车辆取代了步行,方才舍弃古道,改由324国道进入泉州。

而在今天翔安新圩、大帽山与南安官桥、东田几个地方,来往的人们依然不愿意舍近求远,宁可驾车沿古道走小路,甚至采用原始的步行方式,选择从辜山或十八弯古道穿梭于泉厦之间。

时隔两千多年,古书上记载的65里古道大多已面目全非,甚至灰飞烟灭;唯有古宅之辜山古道、十八弯古道遗留至今,承载悠悠岁月,寄托思古之情。

翔安古宅古道,与数次历史事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其一是汉武帝与闽越王的战争。

根据《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等记载,在古宅开辟“厦门史上第一道”的郢,姓驺氏,闽越王无诸之后,是西汉时期闽越国国君。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的军队跨过绵绵群山,开辟兵道,准备进攻南越(今广东南部)。南越王赵眜向汉廷告急。汉武帝任命王恢和韩安国为将军,率兵分别从豫章(今江西南昌)、会稽(今江苏苏州)出发,讨伐闽越。郢分兵在仙霞岭(闽浙交界)一带拒守。遗憾的是,在汉军压境的形势下,郢的弟弟余善乘机发动政变,鼓动闽越权贵们杀掉了郢,取而代之为王。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余善公开反汉,汉武帝起四路兵马征讨闽越国与东越王余善。其中一支军队,就是从闽越王郢24年前开辟的古宅兵道而来。

在汉军的围攻下,闽越国发生内讧,余善被杀,闽越国向汉军投降。从此,闽越国覆灭。汉武帝以“闽越地势险要,越人彪悍多反复”为由,下令“悉徙其众于江淮之间,东越地遂虚”,造成闽地长达三百年的历史空档。大批闽越宗族和军队被迫迁往长江淮河一带(今河南南部、江苏、安徽中部等地区),其他闽越人有些逃入山中,即后世的“山越”,有些则出海逃到附近岛屿,成为后世的“岛夷”或“疍民”。即后世俗称的“山畲水疍”。

其二是大宋与蒙古之战。

在古宅十八弯山巅,原先立有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记事碑刻,1993年被小偷窃走,警方追回后转由同安博物馆收藏至今。

碑刻大小一尺见方,应是山中随地取材,不甚规则,天然质朴。阴刻行书8行40个字;粗略记载了重修古宅十八弯的人物、时间和用意。

鄭公祥化忌經井自舍又僧妙謙十千足計乙伯貫足鋪修此路計八百余丈以濟往來景定元年記

2020年12月,厦门文史学者林鸿东关注到这块碑文有许多未解之处,在其微信号“鹭客社”发起破解宋碑之谜的邀约。一时之间,这块碑文引起了当地史学界兴趣。在林鸿东《破解厦门“古宅”宋碑之谜:复旦博士生导师来助力》推文中,援引了刘永华教授的观点,指出碑文与古代星相学有关。这个发现,给了笔者很大启发。

综合林鸿东、刘永华等各家观点,窃以为,碑文应断句如下:

郑公祥,化忌经井,自舍;又僧妙谦十千足计钱乙伯贯。足铺修此路,计八百余丈。以济往来。景定元年记。

主要捐资者姓“郑”名“祥”,“公”乃对郑祥的尊称。“化忌经井”乃占星术名词。

“化忌”是星相学术中星宿的名字,为化禄、化权、化科、化忌“四化”之一。传统星相学者认为:“化忌”是紫微斗数四化星之一;代表人生波折,欠债,但如遇吉也可以消减其波折。

“经井”应为经历井宿,遇难成祥。“经”应理解为经历、达到;“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为南方“朱雀”七宿之首,有八星,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此星明亮,代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如色变则表示动荡不安。

“自舍”就比较好理解了,意思是自己布施、捐献。

翻译成现代文,大致意思是说:

有一个叫做郑祥的,通过占星术遇难成祥,转危为安,所以布舍了九十贯钱;又有妙谦和尚凑了十千文,共计一百贯(以日常饮食货价粗略折算,南宋一百贯相当于2024年三万元左右),足够铺修此路。路长约八百多丈,方便了来往的人。南宋景定元年,也就是1260年在这块石头刻下文字记载这件事。

这个妙谦,应为古宅十八弯附近甘露寺僧人,至于郑祥这个人,就不知道来自何方了。宋代的一丈,相当于现在3米多,八百余丈,要不是虚指的话,那说明当时的长度有两千多米,或是从古宅村解元巷算起。目前古宅解元巷的石头路,用材和做工与十八弯无异。

翻开历史,景定元年(1260年)可不是一个平常年。这一年,忽必烈即汗位。因为蒙军忙于政权交替,让眼看就要亡国的南宋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这之前的1256年夏天,蒙古以南宋扣押他们的使者为由,蒙哥大汗正式宣布了攻击南宋的意向。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率大军攻入四川北部,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1258年11月29日,根据蒙哥的旨意,忽必烈在开平东北行祭旗礼,正式出兵启行南下攻宋,1259年8月2日,率军抵达河南汝南,继续向南宋进发;1259年9月3日,忽必烈统领中路军渡过淮河,攻入南宋境内,随后一路向南,在湖北开辟新的战场,进攻长江中游的鄂州。

南宋告急,危在旦夕!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1259年9月19日,忽必烈接到使者带来消息称:大汗蒙哥8月11日已在四川钓鱼山病逝,请忽必烈北归继承汗位。11月17日,儒臣郝经上《班师议》,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蒙古国皇帝。其后数年,忽必烈仍然无暇南顾。直到1276年2月4日,蒙古军才攻入临安,吞并大宋。

据此推测,碑文所述郑祥占星或与宋蒙战事有关,景定元年(1260年)恰好是蒙古退军、南宋解围之年。捐修古宅十八弯可能是郑祥占星如愿以偿,为了庆幸家国暂时无恙而为。

其三是解放战争。

1949年4月,我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占领南京之后,继续一路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国民党残余势力;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277团、278团、279团,在第91师第271团配合下,从泉州南安出发,沿着两千年前的兵道悄悄进入古宅,拟出奇兵解放同安。

当年解放军下山的途径,与笔者上述推测的汉代行军路线一致,兵分两路,即从古宅村辜山古道和十八弯古道分别下山。

19日,解放马巷、同安;23日,解放集美,控制了厦门外围大陆沿海的阵地,对金门、厦门两岛形成三面包围态势。10月17日解放厦门。

途径古宅时,村民们冒着巨大风险,倾其所有慰劳过境官兵,协助照料重病伤员。由于山高路远,日夜奔袭,多数部队官兵早已劳累过度。279团三营一位重伤员长眠于辜山古道的辜呆崎;279团一营的一名山东籍战士,为保护好战马和迫击炮,不幸坠落十八弯古道悬崖,经村民送回村中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因为同安战事趋紧,解放军顾不上料理后事。村里黄查某、黄加自、黄大猪等义士自告奋勇,受托为279团一营山东籍烈士就近在十八弯附近薄葬。2018年,又将被古宅水库淹没的辜呆崎279团三营烈士忠骨迁葬于此,让两位战友合聚一处。

其后七十多年来,古宅村民们一直默默守护着忠魂。每逢清明,总有自发而来的村民为其祭奠一番;尤其是1969年以来,古宅小学将其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都要组织全体师生敬献花圈,缅怀烈士功绩,继承先辈遗志!
欲知古宅古道更多传奇故事,请看——
明清乡村聚落长啥模样?古宅解元巷又有哪些秘密?有空不妨瞧瞧——
翔安古宅发现闽越族造船工具有段石锛……
古宅乞龟习俗入选翔安非遗,暗藏下南洋密码……
新圩古宅有怪山,会吼叫能预知“天意”
翔安这村有啥好玩?“五gǔ丰登”看古宅——

坚定立场
说些闲话,聊点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