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四届十一次常委会书面发言摘登
民生
2024-07-31 20:02
黑龙江
我市作为林业大市,森林面积2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林下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300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193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森工系统体制改革后,林场归属所在辖区,既面临生存困难,也充满新的发展机遇。我市应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统筹规划、开发和管理,大力开发林菌、林果、林药、山野菜等山特产品,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助力我市农业循环经济振兴发展。一、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规划布局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林下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横跨农林牧渔、涉及工商税务检疫等多行业多部门,应协调整合发改、财政、林业、农业等部门力量,形成合力。结合全国、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依托全市各级设立的林长,压实责任,保护好森林资源,为林下产业和森林旅游业发展夯实生态基础。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出台《哈尔滨市林下产业发展规划》《哈尔滨市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中长期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作为重点,着力围绕市域内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山区,培育壮大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借助林长制改革政策红利,实现林下产业和森林旅游资源有专人管护、专门经营,实现“林长制”。三是加大资金支持。省级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由省和市、县地方财政分别设立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破解国有林场和其他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业资金不足的难题。一是创新推动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权”利益分享和投入激励机制,推进哈尔滨林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经营权等资源资本化运作,推进资源资本化运营。深度挖掘我市森林、湿地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资源优势潜力,着力促进森林旅游与自然保护地管理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完善森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重点实施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振兴行动,加快将林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打造北方森林旅游标杆地。大力推进特色森林旅游景区的合作开发,推动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京哈、哈大、哈牡、哈同等多条高速旅游线路分散布局,提升森林旅游品质和景观价值。重点整合道外沿江湿地、阿城区金龙山等生态旅游资源,突出森林和湿地独特优势,作为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列入规划,科学有序进行开发。三是依托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依托区县各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与展馆、遗迹保护、农家乐等加强合作,形成以红色历史文化带动生态旅游的红色旅游产业链。重点开发以避暑休闲娱乐游、冰雪激情体验游、森林湿地生态游、特色金源民族文化游、抗联红色精神游、亲水漂流自然游等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提供不同需求的森林旅游。一是培育林下经济合作组织。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自然食品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比如林菌、林药、林禽、林果、林菜、林蜂等,着力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引导林下经济向产业化、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重点向现有林菌、林药、林果等企业倾斜,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加快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升精深加工产品整体竞争力。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林下绿色产品,叫响松子、黑木耳、林药等“九珍十八品”,提升大众认可度,通过哈洽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拓宽林下产品消费市场。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制定林下产品绿色化生产技术标准,由省级行业部门研究建立林下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生产管理。建立林下经济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种植、产地加工和投入品管理。二是推广森林认证标准体系,按照森林认证标准生产加工林下产品,建立森林认证溯源体系,打造林下绿色产品品牌,实现优质优价。三是促进产加销衔接贯通,支持龙头企业在山特产区布局加工基地,建设加工产能,推动解决加工企业用地难、融资难问题。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林下产品精深加工科创中心,推进林菌、林药、林禽、林果等由种养环节向休闲食品、预制菜、保健药用品等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培育森林生态产品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四是促进林下经济与旅游业、康养业等现代服务业跨界融合。我市森林旅游景区体制形式多样,行业管理难度大。应积极协调、理顺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支持建设一批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高发展质量。
来源:市政协十四届十一次常委会书面发言
责编:市政协研究室信息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