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交会上看帮扶产业|小木耳变身致富“金耳朵”

文摘   2024-11-29 18:58   北京  
“我们柞水木耳肉厚、味美、胶原蛋白含量高。”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陕西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带着柞水木耳亮相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提起柞水木耳之“优”,公司负责人吴礼健语气中充满骄傲。

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柞水木耳展位

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科技赋能,走绿色发展之路,将小木耳种成增收致富大产业。目前,“柞水木耳”品牌价值已超53亿元。

柞水木耳种植历史悠久。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气候温润,因境内盛产木耳最佳适生树种柞木而得名。但因技术落后、产量低等原因,柞水木耳的生产一度没有形成规模。脱贫攻坚期间,柞水县启动实施木耳产业“1153”计划(1万亩土地、1亿袋规模、5千吨产量、3亿元产值),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早在2012年,陕西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来到西川村,带领乡村们共同发展木耳种植。因为木耳生长需要砍伐树木从而产生生态压力,吴礼健意识到,大规模种植木耳首先要解决传统种植模式与绿色生产之间的矛盾。对此,公司开始采用塑料袋栽培方法,通过将收集来的废弃柞木木屑压制成木段,用于进行木耳培育,既保留了柞木生木耳的品质,又很好地解决了生态问题。

西川村木耳种植基地

对于村集体与农户而言,种植木耳不难,难的是没有品牌、没有市场。对此,公司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形式,为村集体种植木耳提供技术指导,并以高于一般地头收购价的价格进行保底回收,保证了种出的木耳卖得出去、卖得上价,打通了木耳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渠道。

同时,木耳的采收、包装等流程需要大量劳动力。吴礼健介绍,附近村民通过到公司打工,一天能够获得120元的收入,公司免费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切切实实解决了一部分轻度弱残疾劳动群体、留守妇女、老人的就业问题。“在此之前,老人妇女通过打散工,一天最多收入50元,如今,他们的收入大大增加。去年一年,公司工资总支出217万元。”吴礼健说。

从脱贫攻坚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见证了西川村的发展变化、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刚建厂的时候,村里只有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两车面对面开过来,就得有一辆车往回倒车让路。”吴礼健说。而如今,村里修建了7.5米宽的公路,土房子慢慢改建成了小别墅,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长期的合作中,公司与村民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吴礼健举例说:“逢年过节,村民们会邀请我们值班人员到家里吃饭。我们的水泵一年四季都不用收,从来没发生过盗窃的情况。”

西川村的发展是柞水木耳产业带农脱贫增收的缩影。从全县来看,目前柞水县已建成西川、金米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柞水木耳U型产业带、西川木耳产业示范带、车家河两河农旅融合示范带,构建起“三带六区、专业村支撑、大户带动”的木耳产业发展格局,木耳产业链总产值超50亿元;带动万袋以上种植户3900余户,将全县2.9万名群众镶嵌在木耳产业链上,户均增收5000余元,小木耳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金耳朵”。


来源:中国农村网

编辑:张昆
监审:王雪梅

农村工作通讯
聚焦三农热点,服务农村干部;解读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农口部门工作部署,交流各地农村改革与发展经验。《农村工作通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性重点综合刊物,上世纪50年代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