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发生婚礼闹剧。新娘兄长在接亲当天,要求新郎另支付18万元彩金,否则不准妹妹出嫁。新郎新娘欲乘车离开,新娘兄长以身体挡车。经当地政府训诫并调解,新娘得以顺利出嫁,新郎支付新娘娘家购置嫁妆费3万元。
此事引发舆论关注,其中一种声音认为,这是继天价彩礼、彩礼该不该退还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新问题——彩礼所有权之争,认为“彩礼文化长期以来复杂且不规范”,“该给谁?怎么给?并无定例”。有评论甚至称,“彩礼打入新娘账号是彩礼归属的一种主流方式。作为新人组织家庭的启动资金,彩礼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应带着祝愿与祝福,不应被贪婪与自私所玷污”。
不难看出,上述言论以彩礼合理化为前提,客观上承认了新郎先期支付的18.8万元彩金的正当性。同时,该言论割裂地看待此次彩礼纠纷,聚焦于彩礼所有权之争并进行提炼归纳,从而模糊了此事的全貌和基本性质。依此逻辑,彩礼归属之后,还会出现彩礼支配、彩礼转移、彩礼回馈、彩礼再分配等更多的彩礼研究细目。但显然,彩礼的本质是一种陋习,而不是一种文化;我们承认这种陋习的影响深远,但不能因此赋予它所谓“规范”;我们希望拥有勘破彩礼现象的洞察力,但并不意味着视其为“一份珍贵的礼物”而为其正名。这应当是所有彩礼现象批评的基本前提和态度。
事实上,依据当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8万元的彩礼已经属于天价彩礼了。无论彩金去向如何,都掩盖不了索要天价彩礼这一基本事实。因此,彩礼最终进了谁的口袋,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此次闹剧的真命题,更不应该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相比彩礼归属,更值得关注的是,发生在婚礼日的这一幕,导致新娘两次欲跳楼,将给新人蒙上多大的情感阴影,又将给包括肇事者在内的家庭成员造成多重的情感伤害。鉴于婚礼的唯一性和纪念性,这一情感创伤带来的影响就尤其值得重视。同样不能忽略的是,真正导致此次无妄之灾的罪魁依旧是彩礼陋习,以及这一陋习所表现出的顽固和极端。它再次向人们印证,只要彩礼陋习存在,对婚姻和亲情的伤害就永远存在。
近年来,中央已连续多次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提出工作要求,相关部门也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极简婚礼和零礼金婚礼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以此为背景,当彩礼纠纷个案发生时,公共舆论应该摒弃技术性思维,站在破除婚姻陋俗、维护婚姻权利的高度,向彩礼陋习大声说“不”。
来源 | 中国妇女报 中国婚恋网
晋
中
妇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