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以达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本文以经济学课程为例,详细阐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设计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基于 OBE 理念
OBE即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经济学课程中,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围绕这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
3.运用 BOPPPS 教学模型
BOPPPS 教学模型包括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阶段。通过这一模型,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果。
4.融入 “学习金字塔” 理论
“学习金字塔” 理论指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留存率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课程思政融入
将思政教育融入经济学课程的各个环节,挖掘经济学中的思政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导学
教师在超星平台上推送经济学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视频、文章、案例等,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研学
①导言:通过一个与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或案例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③前测: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④参与式学习: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解供求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商品的供求变化情况,并进行汇报。
⑤后测: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⑥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小论文、进行案例分析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经济学相关的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思政融入设计
(1)挖掘思政元素
从经济学的理论、案例、人物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宏观经济学时,可以引入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讲解微观经济学时,可以引入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融入方式
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授等方式进行。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的优缺点时,可以引入一些企业违法违规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以经济学中的 “机会成本” 概念为例,教师在超星平台上推送了一段关于企业决策的视频,视频中介绍了企业在面临不同投资选择时,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同时,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机会成本的存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机会成本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导言
教师通过一个关于大学生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案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案例中,大学生小李在面临考研和就业的选择时,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李选择考研,他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如果选择就业,机会成本又是什么?通过这个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机会成本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机会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机会成本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决策能力。
3.前测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机会成本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师提问:“什么是机会成本?请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机会成本的概念是否掌握准确,对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理解。
4.参与式学习
(1)小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机会成本在个人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②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如何考虑机会成本?
③机会成本对社会资源配置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案例分析
教师给出一个企业投资决策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如何考虑机会成本。案例中,企业 A 面临两个投资项目,项目一需要投资 100 万元,预计每年收益 20 万元;项目二需要投资 80 万元,预计每年收益 18 万元。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计算两个项目的机会成本,并分析企业应该选择哪个项目进行投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讲授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对机会成本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决策能力。同时,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讲授中,通过介绍一些企业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仅考虑经济效益,还考虑社会效益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后测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给出一些选择题和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后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是否掌握牢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1.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机会成本的小论文。论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机会成本在个人决策中的作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撰写小论文,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拓展阅读
教师推荐一些与机会成本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机会成本的理解。
3.实践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经济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企业调研、社会调查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想要了解服务详情,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
服务项目 (点击蓝字即可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