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公开课第五讲暨齐鲁文化论坛第一百四十九期《齐事莫详于<孟子>——<孟子>导读》,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公开课由齐鲁文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齐鲁文化研究院师生、千佛山校区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刘爱敏教授主持。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孟子提出的“仁政”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法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经学解读。本次讲座中,李华教授以《孟子》书中记载的齐事为主线,佐以临淄齐国故城中的考古资料,客观准确地讲述孟子其人其事其书。
首先是孟子其人的价值。自战国至汉代的史学家普遍认为孟子的思想“迂远而阔于事情”,但直至今日,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等观念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李华教授特别指出,东汉赵岐最了解孟子“平治天下”的政治理想,他在《孟子题辞》中提到:“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其次是孟子的地域与时代。《孟子》书中大量齐人齐事的记载与孟子的周游经历密切相关。孟子在齐的时间合计达二三十年之久,占整个游历时间的很大比重,《隋书·经籍志》中直称“齐卿孟轲”。孟子虽对齐国文化不太认同,但非常肯定齐国繁盛的国力,认为齐国是可以实现 “天下之民举安”的重要之地。接着,李华教授从五个方面重点讲解《孟子》记载中的齐国故城。在城市发展上,齐宣王建造巨室、《孟子·告子上》“牛山之木尝美”的记载、临淄多处冶铁与铸铜遗址等表明临淄当时的发展和繁荣;在城市规模与设置上,齐故城有园囿、稷下学宫、宫室、馆舍、街道、住所、墓地;在大国心态上,齐国为“万乘之国”;在娱乐活动上,齐国世俗之乐发达,已经出现了技艺超群的专业人才;在城市影响力上,齐国的国都不仅是本国的一个经济文化重心,也是诸国之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对诸国人士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最后,李华教授简要介绍了“齐卿孟子”的由来。孟子刚到齐国与齐王关系可用“心有戚戚”形容,官居卿位时常与齐宣王辩论,两次称臣表达谦虚之情,“仁政”思想主要针对齐国。但是由于孟子与齐王治国理念根本上的不一致,他最终离开了齐国。
讲座结束后,李华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们关于《孟子》研究的相关问题。刘爱敏教授从两方面高度评价了本次讲座:第一,角度新颖,孟子是齐鲁文化融合的代表,从孟子与齐国的关系来讲是前所未有的;第二,史料丰富,从司马迁《史记》至钱穆《周程朱子学脉论》,纵横古今,论证充分。李华教授的讲座使在座听众对《孟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文字 | 段 迪
照片 | 孙安琪
排版 | 孟令倚
初审 | 李文昌
复审 | 李 莉
终审 | 张 磊
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