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占不同地区所有病例的30% ~40%。DLBC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具有不同的病理亚型、形态变异、基因表达谱及预后。DLBCL可通过标准的一线免疫化疗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难治或复发,其中双表达DLBCL (DEL)约占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50%。寻求提高DEL患者疗效的诊治策略至关重要。
本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张会来教授带领其团队成员李维医生为我们分享2例双表达DLBCL的诊疗过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Part 1
病例一
病例基本情况
女,61岁
现病史:
2020年5月,患者因“憋气持续1周以上”就诊于当地医院,彩超检查显示“颈部淋巴结增大”和“甲状腺肿物”,遂转诊至我院甲状腺科。2020年5月25日,在我院甲状腺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无B症状(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黄疸症状,于2020年7月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
入院检查
专科检查:
−ECOG评分:2分
−患者巩膜呈现黄染现象
−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地硬、固定,大小约2cm
实验室检查:
−WBC 3.91×109/L; LYM 0.95×109/L; NEUT 2.32×109/L;HGB 125g/L;PLT 237×109/L
−ALT 259U/L; AST 159U/L;TBIL 228.9umol/L;DBIL 189.7umol/L
−LDH 321U/L(range 0-248U/L,>1倍)
−HCV、HBV均为阴性
辅助检查
心电图:未见异常
骨髓穿刺活检:未见异常
病理检查:(右颈淋巴结、甲状腺左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
免疫组化:CD20(+), CD3(-), CD5(+), Ki-67(90%+),CD10(-),Bcl-6(弱+), MUM1(+), Bcl-2(+,>90%),C-MYC (60%-70%+), CyclinD1(-),P53(散在+)
FISH检测:BCL-2、C-MYC未见异常分离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双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上腹膜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肝外胆道梗阻,脂肪肝
入院诊断
非霍奇金淋巴瘤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部位:甲状腺、颈部淋巴结
双表达
III期A组
NCCN-IPI评分:5分(中高危)
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
诱导缓解: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化疗及辅助治疗:
外引流术后1周,给予患者R-CHOP方案联合西达本胺的治疗
在进行第2周期化疗前,患者的肝功能和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随后拔除了引流管
患者共完成了6周期的R-CHOP方案联合西达本胺的治疗
影像学检查:中期PET-CT和终末PET-CT的复查结果显示,评分均为1分
患者还接受了西达本胺的维持治疗,以及2周期的HDMTX以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累及、局部放疗
此患者中期PET-CT疗效评价达CR至今仍持续CR状态
Part 2
病例二
病例基本情况
男,61岁
现病史:
2021年1月,患者因“咽部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淋巴瘤。外院病理会诊表示:(左侧扁桃体)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来源于生发中心。患者无B症状(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于2021年3月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
入院检查
实验室检查:
−WBC 4.41×109/L; HGB 124g/L,PLT 219×109/L
−LDH 367U/L (range 0-248U/L,>1倍)
−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结果正常,HCV及HB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辅助检查
心电图:未见异常
骨髓穿刺活检:未见异常
病理检查:(左侧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
免疫组化:CD20(+),Ki-67(>70%),Bcl-6(+),MUM1(+), Bcl-2(+,>90%),C-MYC (40%)。
FISH检测:BCL-2、C-MYC未见异常分离
影像学检查
PET-CT:
左颈部II区高代谢淋巴结,符合淋巴瘤影像学表现,考虑 PMR 5分
右肺下叶背段陈旧条索:左肺上叶尖后段无代谢实性微结节,考虑肉芽肿性病变:双肺间质性改变
胃壁高代谢,考虑非特异性摄取;左肾囊肿
脊柱退行性改变
入院诊断
扁桃体淋巴瘤伴颈部淋巴结侵犯
非霍奇金淋巴瘤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双表达
II期
NCCN-IPI评分:2分
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
患者接受了R-CHOP方案联合西达本胺的治疗,共进行了6个周期
在前4个周期后,疗效评估达到了完全缓解(CR)
终末PET-CT检查显示完全代谢缓解(CMR),Deauville评分为1分
西达本胺维持治疗1年后停药
此患者中期PET-CT疗效评价达CR至今仍持续CR状态
病例作者
李维医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主治医师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1-2012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进修2016-2017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进修。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淋巴瘤领域有较丰富的经验
治疗体会
R-CHOP联合西达本胺的方案在双表达DLBCL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且患者对此方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西达本胺的加入不仅增强了化疗的敏感性,还可能通过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降低了肿瘤的侵袭性和复发倾向。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持续时间给予足够的关注,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点评专家
张会来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主要协会/学会任职:
国家癌症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入选天津市第二批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津门医学英才)培养计划、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 第一层次人选培养计划,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3项,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担任《肿瘤药学》副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 《白血病∙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Hematological Oncology》、 《Blood Research》、《Discover Oncology》等国内外期刊杂志编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Cancer Research、J Exp Med、JITC、Leukemia、CTM、AJH 、BJH、 Blood Adv 、Int J Cancer 等国际专业杂志以及中华系列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九十余篇。荣获第四届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病例点评
病例1涉及一位61岁女性患者,因憋气就诊,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增大和甲状腺肿物。术后一个月,患者出现黄疸症状。经病理检查,患者被确诊为DLBCL-non GCB型淋巴瘤,且存在MYC和BCL2双表达,这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复发倾向的淋巴瘤类型。在治疗方面,患者先接受了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以缓解黄疸症状,随后接受了R-CHOP联合西达本胺的治疗方案。经过6个周期的治疗以及西达本胺的维持治疗,中期和终末PET-CT复查评分均为1分,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病例2涉及一位61岁男性患者,因咽部不适就诊,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双表达DLBCL GCB型淋巴瘤,且肿瘤来源于生发中心。在治疗方面,患者接受了R-CHOP联合西达本胺的治疗方案,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达到CR,并继续完成6个周期的治疗。终末PET-CT检查显示CMR,西达本胺维持治疗1年后停药。PET-CT的Deauville评分为1分,这表明R-CHOP联合西达本胺的方案对于GCB型的双表达DLBCL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
两例双表达DLBCL患者均采用了R-CHOP联合西达本胺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既往双表达淋巴瘤对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 R-CHOP反应不佳,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降低。如何提高和改善双表达DLBCL患者的生存是临床上 DLBCL治疗的难点之一。其中,HDAC是表观遗传学领域在肿瘤临床研究中最成功的一类靶点,西达本胺作为首个口服的HDAC选择性抑制剂,能够下调 MYC和BCL2的表达,上调 CD20协同增效利妥昔单抗,并与阿霉素联合作用靶向 DEL的免疫细胞功能障碍、染色质关闭和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相关靶基因下调。一项关于西达本胺联合 R-CHOP 治疗初治 DEL 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注册临床研究的期中数据分析显示,西达本胺联合 R-CHOP方案的 CR 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0% vs61.8%,P=0.014),同时无事件生存(EFS)也显示出明确获益趋势(HR =0.68,95%CI 0.49~0.94,P =0.018)。基于研究取得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24年4月30日西达本胺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正式批准,用于一线联合 R-CHOP 方案治疗 DEL,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号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血液相关会议、学术资讯、直播定期推送
☝️扫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