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修学员风采 | 齐旭:从“教书”转型“育人”的书院辅导员
文摘
2024-12-05 19:10
重庆
近年来,书院制教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它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在这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生态下,一批优秀的书院辅导员也正在破圈而出。12月2日结束的北京大学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专题研修班(第6期)中,来自重庆移通学院南湖书院的齐旭就是这样一位资深的书院辅导员。本次研修班期间,齐旭老师接受了“辅导员读书会”的专访,介绍了书院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和育人理念。
Q:齐旭老师您好,您是我们采访过的第一位书院辅导员,我对这个概念其实也很好奇。在聊“书院”之前,还是要按惯例先了解下您的职业履历。A:我来到重庆移通学院之前,曾在一个公办的中等职业学校里面担任英语教师,从事教学岗三年有余;2019年,我机缘巧合来到重庆移通学院,工作重心也从原来的“教书”转为“育人”,从知识点的教授转为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育人和教书同等重要,它们共同诠释了“教育”二字的真谛。Q:了解。您2019年来到重庆移通学院后一直就在南湖书院工作吗?A:没有。我们学校是2012年时开始尝试做书院,当时只有远景书院在试点,到2017年3月的时候全面铺开。2019年刚入职时,因为我有一点外语背景,天渠书院正好是围绕外国语学院所建设的书院,所以我被安排在这样一个专业集中式书院工作。在这里,我算真正成为了一名书院辅导员,现在叫学生发展导师。2021年,我被调到南湖书院进行新书院的建设,几年后才竞聘成为了书院的综合办公室主任。目前,我们团队里还有3位专职书院辅导员(学生发展导师)以及60多位兼职的各类导师。Q: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了书院辅导员的另一个称谓,也叫“学生发展导师”。刚好借着这个话题,我们想了解一下书院辅导员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辅导员有什么区别?A:是的,现在我们学校全员书院制,把所有学生以宿舍所在地为划分标准,每个学生都有“学院”和“书院”的双重身份;对于书院辅导员的称谓也统一改为“学生发展导师”。就我所了解的,传统意义上学院里的辅导员可能更关注像学生的奖助贷等一些国家明文规定的事情,而书院辅导员也就是学生发展导师更多的是关注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比如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等。↑齐旭老师(右一)邀请重庆市合川区统战部领导参与学校的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日活动Q: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和我们分享下,或许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书院制的活动形式。A:好的,比如我们书院举办过“英德麻将挑战赛”这类特色活动,之前也被一些官方媒体报道过。这个活动的策划其实也跟我之前的英语教学经历有关,知道很多孩子学英语的障碍并不是因为态度问题,可能是有一些心理障碍或者方法不对,导致他们对英语提不起兴趣。而重庆这边的麻将文化比较浓厚,我们就想尝试着能不能把这项国粹和外语结合起来,定制一套英语字母的麻将牌,然后研发几套规则,将它演变为大学生练习词法、句法、语法的工具,用以创新外语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Q:这个点子确实很有创意,具体的玩法能不能详细介绍下?A:首先要跟您声明一点,“英语麻将“是由一位四川的中学老师首创的,当时还入选了由中国教育科学院组织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活动。我们在此基础上,把牌面和玩法进行了优化,使之更符合大学生的喜好。外语麻将的每张牌面均为英文字母(或德文字母),删去了常规麻将玩法后,将比赛重心落在“外语学习”上,把中国麻将的排列组合玩法同单词拼写相结合,通过136张由26个英语字母(或30个德文字母)和白板组成的牌面,结合麻将中原有的14张手牌、轮番出牌、吃牌胡牌的方式,组合好1-7个完整单词或句子。赛制升级为“血战到底”的积分赛,单词数量分+胡牌先后分+句子等特殊加分的总分最高者胜出牌局,用竞技化的参与方式考验选手的外语水平和反应能力,从而提高外语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因为考虑到一些潜在的负面因素,最开始这种玩法并没有在全校进行大规模推广,只是在南湖书院进行试点,但没想到第一年就火出圈了。到了第二年,我们和教学老师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同时放大,优化了很多规则。今年是举办这个活动的第三年了,已经有很多兄弟高校专门因为外语麻将来和我们沟通交流。我们也在努力为它申请教学成果奖等学术研究奖项,因为这就是书院第二课堂一种典型的创新案例。Q:最开始以南湖书院作为外语麻将这个项目的试点,是不是也与书院本身的特色有关?A:没错,南湖书院的定位就是国际化,所以我们就希望以国际化作为基点,把本土文化跟国际化相结合,进一步在营造书院国际化氛围的同时,持续挖掘 “国际影响力”的内涵与外延,提升民族自豪感,发挥书院的文化育人作用。↑齐旭老师(左一)给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梅赐琪院长(右二)介绍重庆移通学院南湖书院文化Q:既然您是“学生发展导师”,咱们还是要聊聊学生工作方面的案例哈。能不能再给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书院和学生发展导师在学生工作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A:南湖书院建设初期,书院需要招聘几个勤工助学同学来协助推进书院工作。其中一个来应聘的孩子,他的家庭情况特殊,经济条件比较差,人也比较自卑。后来他在勤工俭学岗位上参与书院空间管理,也参与到书院一系列家文化活动中来,比如集体生日会、书院日、师生共膳等;慢慢地这个孩子也融入到书院“家文化”的氛围中,逐渐感受到了书院家的温暖。大概过了一年的时间,我就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更自信了,热衷于通过参加各个书院的各类特色活动与赛事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他还主动申请加入各类学生会锻炼自己。有一次他找到我说,想去申请评选学校的励志人物,他说他想用自己的真实故事讲述书院家文化是如何温暖曾经自卑胆怯的自己,书院的第二课堂是如何助推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的,请我帮他指导一下。我当时感觉非常欣慰,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第一时间来联系书院辅导员进行指导,更是因为他发自内心的想要讲述书院对他的改变。说明他已经真正融进了书院,并对书院有了足够的肯定、信任和依赖。也正是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学生发展导师这份工作的成就感。这种软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成长影响非常深远。一位良师益友可能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笔人生的财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做了很多年辅导员,还能保持激情和热忱的原因之一。Q:您刚才在讲述过程中,我其实有一个疑问,咱们学校的各个学院与书院之间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关系?A:是“双院融合”的关系。我们学校从2017年开始实行全员书院制,并尝试根据书院的特点把书院分为三类。一类是专业集中式书院,比如我刚提到的天渠书院,这类书院主要是围绕某一个学院所建设的,专业和住宿地点都非常集中。第二类是社区文化式书院,比如我目前所在的南湖书院,它就像一个大的社区一样,里面有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这类书院的学生工作重点更侧重于领导力、家文化、素质教育等工作。第三类叫文理学院式书院,有点类似西方大学的精英教育,在全校大一新生中选拔一批学生到该书院上通识教育课,回到自己所在学院去上专业课。而且我们所有的书院是没有壁垒的,比如你是A书院的学生,但仍然可以参加BCDE等任何一个书院的任何活动。这就是我们学校所倡导的“生活在书院+专业在学院”的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负责学生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提升,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健康体魄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品格和素养。书院作为社区化、交互性、共享式的育人平台,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为学生创造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的新圈层。A:我觉得两位老师都讲得非常接地气,对于一线实际工作都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他们都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高校老师要与时俱进,根据政策风向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地用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所以我也由衷地希望北大出版社和北大继续教育学院未来能多举办一些类似的培训,课程时间如果可以更长一点,就更好了。另外,今天上午宋晓东老师的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在一所高校里,教学岗位像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机排列组合,但思想政治工作决定了这些数据前面是正号还是负号。这可能是我当初想从教学岗位转型到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根本原因,也希望更多的年轻辅导员能够意识到自己这个角色的重要性——数字前面的正负号比数字本身更重要。“如果说学院像孩子的父亲,那么书院就像是孩子的母亲”,这是齐旭在南湖学院家长开放日介绍时提到的一句比喻。深化大学书院制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本次北京大学高校 “一站式” 研修课程为加持,齐旭老师和南湖书院的学生发展导师团队将以书院制为抓手,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取得更耀眼的成果。(完)官方QQ | 书院阿部(1724497462)
供稿 | 辅导员读书会
校对 | 品牌推广部:周欣怡
审核 | 蒋东廷 翁婕 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