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直击!汇禾医疗My Strategy 手术策略高峰论坛@CEC 2024

健康   2024-11-17 07:30   四川  


引言Introduction

2024年10月31日-11月3日第十五届中国血管论坛(CEC2024)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期间,汇禾医疗携手中国血管外科领域权威专家们共同举办《My Strategy 手术策略高峰论坛》,旨在探讨冲击波系统和双极可调弯鞘管在外周血管手术中的策略,为血管外科提供丰富的真实世界临床洞见与思考。

本次高峰论坛很荣幸的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发表致辞。


开场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陈忠教授首先感谢了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然后回顾了血管钙化病变处理方案的演变历史,从最开始普通球囊,高压球囊,切割球囊到减容术,虽然技术进步给临床处理钙化病变带来了一些帮助,但是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严重钙化管腔准备这个临床最棘手的问题,直到冲击波技术的面世,我们临床一线终于有个较好处理钙化管腔的工具,希望广大的血管外科医生能用好这个工具,尤其是国产的C-Wave®冲击波球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表示中荟公司生产的C-Wave®冲击波球囊在上市前临床阶段就受到全国很多血外外科专家的关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款简单的国外同类产品的仿制品,它是一款融合了国内临床一线的需求和目前冲击波技术特点的产品,比如国内患者钙化厚度,硬度和钙化分布的长度都比国外同类型患者要更严重,这就要求冲击波球囊的脉冲释放次数足够多,延球囊长轴能量更均匀,长度足够长,而我们这款国产的C-Wave®冲击波球囊就把我们国内患者的疾病特点考虑进去了,无论膝上膝下冲击波的释放次数都能达到300次,发射能量电极片延球囊连续S型分布,而且提供最长80mm的长度,最让我感慨的是国内大部分血管外科使用的开通体系都是基于0.018inch导丝系统,现有的无论进口还是国产的冲击波品牌都是沿用0.014inch的导丝,只有C-Wave®为我们提供了0.018inch导丝系统的球囊,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手术效率,我认为这是一款最符合国内临床需求的冲击波导管。


上半场:血管内钙化治疗策略高峰论坛

本场高峰论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大乔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连瑞教授、解放军第960医院张希全教授担任论坛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雪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史振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史伟浩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申旭伟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凤贺教授、湘潭市中心医院方志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李鹏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吴梦涛教授担任讲课嘉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冯涛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艳平教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董健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共同探讨血管内钙化病变治疗的最新技术进展以及治疗策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钙化病变的影像学评估》

讲者:张雪原教授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张雪原教授简述了动脉钙化形成的原因,详细的阐述了目前超声、CRA、MRI体外影像学评估以及DSA、腔内超声等腔内影像学评估手段在钙化病变判断中的优劣,并表示目前所有影像都很难完全准确评估钙化,需要医生的经验和多个辅助检查的结合。其次,钙化的影像学评估可以预测治疗效果,但对治疗决策的选择仍存在欠缺,综合来看腔内影像指导下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钙化病变治疗策略的演变》

讲者:史振宇教授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史振宇教授表示,钙化病变的治疗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管腔准备,而管腔准备的策略经历了特殊球囊、减容产品、冲击波球囊的演变。以巧克力球囊、刻痕球囊为代表的特殊球囊虽具有良好的管腔准备效果,但是不适用严重钙化病变及中膜钙化病变,斑块减容确实可以有效处理钙化病变,但是存在导丝偏移、血管穿孔夹层、远端无复流远端栓塞率高等等的弊端。C-Wave®冲击波球囊可以有效处理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性高、临床实践数据出色,是目前严重钙化病变管腔准备的最优选策略。


《冲击波球囊在膝下动脉病变中的策略》

讲者:史伟浩教授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史伟浩教授在讲解中,结合膝下钙化病变的特点、IVL技术对钙化结构的作用以及相关临床研究表示,IVL 技术应用于膝下钙化病变处理安全、有效,对膝下动脉内膜和中膜钙化病变的血管准备,可以起到有效重塑钙化斑块、改善血管顺应性的作用。同时,C-Wave®冲击波球囊除可达到较好的即刻靶病变管腔获得效果,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很低,最后,史教授强调球囊直径的选择是IVL技术成功的关键,大家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重视。


《冲击波技术原理与应用体会》

讲者:申旭伟教授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申旭伟教授分享了C-Wave®治疗髂动脉和股腘动脉重度钙化的病例,表示随着器械进步,血管外科医生除开放手术外可以更多尝试腔内治疗,C-Wave®冲击波球囊可获得良好管腔的同时改善血管顺行性,减少夹层产生,为钙化病变提供良好的管腔准备,从而为血管的长期通畅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冲击波球囊技术在钙化病变中的策略》

讲者:李凤贺教授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凤贺教授结合外周动脉钙化的特点以及冲击波治疗的原理,详细阐述了C-Wave®冲击波系统具备减少穿孔、远端栓塞的风险的特点,同时能够无损内膜,恢复血管顺应性,避免限流性夹层的发生。并表示,BTK-IVL技术在整体管腔准备的手术策略中,相较于传统PTA之后的弹性回缩,能够更好的优化膝下血管长期通畅,维持远期疗效。


《冲击波球囊技术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病例分享一例》

讲者:方志宏教授

单位:湘潭市中心医院

方志宏教授分享了一例股髂动脉中段、远端严重狭窄病变的治疗策略,该例患者在冲击波治疗后一年随访时,血管管腔状维持良好。方志宏教授表示C-Wave®是钙化病变尤其是重度钙化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较其他治疗方案上更加的安全,而且具备易操作的特点,从而能够让更多的医生能够进行应用,让更多的患者进行获益。


《冲击波球囊技术在股胭段重度病变病例分享一例》

讲者:李鹏教授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李鹏教授分享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单中心的冲击波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数据,数据显示冲击波技术技术成功率95.6%,术后残余狭窄率底,管腔获得较好。李鹏教授通过两个C-Wave®冲击波球囊治疗病例的分析表示,血管钙化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冲击波治疗系统是利用一种创新的血管内冲击波技术,它能够高效安全地压裂钙化斑块而获得管腔,而且费用较进口的产品有更优的空间。我们在治疗策略的制定上需要有效评估病变,兼顾卫生经济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器械。


《腔内冲击波碎石术--破解下肢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密码》

讲者:吴梦涛教授

单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吴梦涛教授通过对当前重度钙化的治疗技术解读,得出了破解重度钙化的密码——C-Wave®冲击波技术,特别是中膜钙化管腔获取的有利工具。当前针对外周动脉减容的各种设备,仍较大机会发生限流性夹层、穿孔、碎屑脱落等并发症,而腔内冲击波碎石技术,可以进行原位裂钙,内膜无损,防止夹层,给重度钙化的血管准备带来的新的希望。吴教授也表示对于如何保持钙化血管的长期管腔获得,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会议讨论

分享环节结束后,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连瑞教授带领在场的诸位专家围绕着冲击波技术应用的技巧和策略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冯涛教授表示,C-Wave®作为目前重度钙化的最优血管管腔开通产品,对比进口产品来说,独具80mm规格,可以更有效的贴合长段病变,提高治疗效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艳平教授表示在真实世界的应用中,C-Wave®是在低压下进行扩张的,对高钙化病变来说,能有更高的安全性保障。尤其是在髂动脉狭窄病变的治疗,大大降低了血管破裂的风险。其次我认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从长期治疗效果来看,冲击波之后再用药球或者支架,能够使血管获得更好的中长期的通畅率。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董健教授就分享内容提出了自己平时思考的问题,球囊长度增加了是否会影响冲击波释放的密度;冲击波球囊治疗真腔通过与内膜下通过治疗后续对比;冲击波球囊治疗后,使用DCB后,药物进入血管壁的效率是否有增加。

针对三位嘉宾的点评与问题,会议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由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希全教授为本场会议进行了会议总结:C-Wave® 80mm规格球囊中的电极是螺旋排布的,虽然球囊长度增加了,但是由于有5组10个电极,每个电极之间产生的能量在液体中传导,在覆盖范围内能量是均匀的,不会被稀释。冲击波球囊治疗因为是低压扩张,所以在治疗后不容易产生夹层,所以后续是否应用支架可以根据管腔的获得情况来判定,而内膜下通过同样是为了能够开通血管,但是内膜下通过会大概率产生夹层,一般管腔获得后都是会植入支架以保证远期的通畅率的。而冲击波治疗后,中膜的钙化被震碎后,其实是增加了内膜软组织的一个表面积,再放入药球后,它的吸收面积是增加了的,所以也是可以提升药物的吸收率,当然我们还是需要在后续的治疗中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这样能获取更好的说明。


下半场:主动脉开窗与超选策略高峰论坛

主动脉开窗与超选策略高峰论坛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陆清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叶志东教授共同担任主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崔驰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石建军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武欣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段佳佳教授担任论坛讲者,北京航天总医院张宇教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余朝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科敏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动脉支架开窗策略介绍》

讲者:陆清声教授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

陆清声教授表示,这款双极可调弯鞘管是他寻觅多年的手术神器,当年他在国外参观其他国家手术演示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国外的医生总有一些设计非常精妙的器具,而国内的医生只能用一些笨重落后的工具,尤其在主动脉分支血管的开窗和超选上,一直缺少一个理想的超选导管,直到我见到了S-wan双极可调弯鞘管,在它还没正式上市的时候,我们中心就开始应用到一些复杂病例中,目前我们的内脏动脉超选几乎离不开这款导管,只是上市初期它们产能还有些小问题,我们中心有时也会缺货。我认为这款S-wan双极可调弯鞘管是能够真正帮助临床的好产品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起来,发挥它最大的能效。


《汇禾医疗S-wan双极可调弯鞘管介绍》

讲者:郭经理

单位:汇禾医疗医学部

汇禾医疗医学部郭经理,从产品研发之处对临床诊疗过程的观察,术者实际需求的思考到研发能力的提升,汇禾医疗是如何一步步优化产品结构,一批批迭代新产品,产品性能测试数据,每一批产品相对之前产品的优化部位和对临床的帮助都呈现给现场的专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我们申请了双层止血阀的发明专利,这个专利首次为临床解决了大直径鞘管入路渗血的问题,提高了整个手术的术中安全性。同时我们实现了1:1扭控传递的效果,配合S型双极调弯增加鞘管支撑性提高了术中操作的效率。希望这些优化能更好的帮助专家处理临床棘手的问题。


《双极可调弯鞘管在腹主动脉开窗中的应用体会分享》

讲者:崔驰教授

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崔教授表示,S-wan双极可调弯鞘管在实际应用中如陆主任所讲,对临床超选分支动脉的帮助很大,他们拿到这款产品的时候首选想到的就是应用在内脏动脉的超选上,实际应用的病例印象很深刻,因为术前评估这例患者就难度很大,患者左肾动脉由于瘤颈的扭曲由左边开口变为向上开口,肾动脉开口角度很大而且距离对侧血管的支撑壁有一定距离,普通的导管即使角度到了输送体系也不够稳定,因此我们就用这个双极调弯的鞘管,通过控S弯抵住对侧血管壁防止导管回弹,很顺利就超选成功了。有了这个很复杂例做基础,在这个鞘管的帮助下,我们处理后续其他病例的信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双极可调弯鞘管在内脏动脉超选中的使用策略和案例分享》

讲者:石建军教授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

石教授首先回顾了复杂血管介入的常规方案,和临床常用的各种头端的预弯导管,这些按照典型病例设计的导管帮助临床超选了一个个复杂的开口,但是对于一些异常的血管结构,这些预弯导管也只能束手无策,就像后面这个病例,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本次又确诊腹主动脉瘤/双髂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双侧肾动脉狭窄。在通过主动脉支架解决腹主动脉瘤的问题后,左侧肾动脉严重狭窄一直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案,后面应用这个S-wan双极可调弯鞘管,在导丝的配合下成功超选,球囊扩张后植入一枚支架,最后造影确认肾脏血流通畅。这个病例完美体现了S-wan双极可调弯鞘管的支撑性和扭矩传递能力,控弯完成后还能进行头端角度的调整,对手术的帮助非常大,希望大家都能早定应用起来。


《双极可调弯鞘管在肾动脉超选中的应用策略分享》

讲者:武欣教授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武欣教授分享了双肾动脉超选及原位破膜的典型案例,表示S-wan双极可调弯鞘可全覆盖迂曲复杂、解剖变异靶血管的超选,与肾动脉血管开口形成精确角度,显著降低超选操作难度,提高手术效率,为支架等器械的输送提供稳定支撑,对介入手术的成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双极可调弯鞘管在双侧骼动脉超选中的应用体会分享》

讲者:段佳佳教授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段佳佳教授在分享了应用病例后发表了自己的应用体会,表示双极可调弯鞘管预定的弯形及调弯行程,满足不同适应症需求。它适用于复杂的CTO病变,支撑性好、记忆性好,手术器械反复通过均非常顺畅,在临床试用中手柄可单手操作,边控弯,边调整内部器械,保证稳定性。


会议讨论

会议中围绕常规的胸主动脉开窗、内脏动脉超选的应用技巧以及其他特殊场景的应用策略展开热烈的探讨。

北京航天总医院张宇教授表示,限于目前的单弯鞘管,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中有时候会因为血管迂曲的角度而比较费时费力,S-wan双极可调弯鞘管在髂动脉病变、胸腹主动脉病变处、翻山等实际操作中得益于双控弯的优势,能够轻松超选,同时我们还要拓宽更多临床使用的场景,比如取滤器、动脉瘤内超选等,可以大大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余朝文教授接着表示,现在腹主动脉瘤按常规操作后,容易出现二次内漏问题,有专家提出可以预先做一些瘤囊内分支动脉的栓塞,而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鞘管能够支撑肿瘤内的栓塞,而S-wan既兼具灵活的控弯角度轻松超选进入血管分支,又具备足够的支撑性使器械顺利通过及释放,是一款区别于目前市场上创新产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科敏教授表示,介入手术的两大工具,分别是导丝和鞘,任何一个产品的创新都是要以解决临床痛点为目标的。作为介入手术,最重要的就是术中的“铺路”,路铺好了才能为后续治疗提供通路支持。双极可调弯鞘就很好的解决了“铺路”的问题,在复杂的分支超选、角度刁钻的情况下,就是很好的工具。比如肾动脉开窗时倒钩的血管角度,常用鞘管不容易超选进去,导管进去后也不能为支架提供很好的支持,这时双极可调弯鞘就提供了很好的通路,解决这个问题。


会议总结

最后,由中日友好医院叶志东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各位教授从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使用技巧上进行了分享,结合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到S-wan双极可调弯鞘抗疲劳能力好、可控性好、支撑性强。由于血管弓形因人而异,这时候复杂、扭曲的血管就需要用到一根好的鞘来进行操作,而S-wan就是这样一款适用于临床、解决临床血管超选、主动脉开窗困难的鞘。我很期待临床医生不断扩展它的使用场景,解决更多临床的复杂问题。



C-Wave®血管内冲击波系统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众号:汇禾医疗

邮   箱:question@hh-healthcare.com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vascular@edoctor.work。

血管资讯
分享血管外科领域前沿进展,规范、创新血管外科诊疗水平,致力于成为血管外科领域的专业在线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