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动态| 第七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召开

文摘   2024-10-30 15:47   福建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传播动态
10.28-29

01

第七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召开


10月26日,第七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甄占民表示,传播话语彰显传播理念,承载传播内容,直接关系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向导向和实际成效。加快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建设,既是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紧迫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扎根中国土壤,牢牢把握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一体化推进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旨归。


权衡提出,加快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必须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融合创新为动力,更好适应传播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必须始终坚持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成旦红认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建设,是应对国际竞争、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新闻传播治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等围绕论坛主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前沿观点和实践经验。
  
论坛设置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建设”“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传播学话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学新兴交叉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四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话语体系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轨迹、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等内容展开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胡滨主持开幕式。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单位协办。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2

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文化强省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10月26日,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文化强省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凤莲在致辞中表示,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下硬功夫。要在文化领域打造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化提升文化产业链价值链。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陈国忠在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形成文化自信的山东实践”的报告中提出,推动文化繁荣,要在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上一体化推进,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体化统筹,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大众文化消费性产品的供给,实现供需一体化统筹,推进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一体化共建共享,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展示技术一体化打造,将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一体化范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体化构建。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凡军作主旨报告。他认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拥有丰富齐全的工业生产门类和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这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必备要素。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重塑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也催生了与数字时代相关的诸多艺术理论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催生出一批新的学科和学术增长点。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林玮、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李春、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李然忠等作大会主题发言。与会学者表示,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文化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拓展文化产业边界,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和模式。同时,文化新质生产力还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伟在会议总结时提出,会议提出了加快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二是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高水平的文化领域科技人才队伍。四是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本次会议由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主办。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3

“第十六届丝路学论坛:‘一带一路’智库平台建设(2024·上海)”举行


近日,“第十六届丝路学论坛:‘一带一路’智库平台建设(2024·上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学者们围绕伊合组织与智库平台建设、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伊合组织与全球治理、伊合组织与地区发展及合作等议题,共同探讨中国高校伊合组织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集思启智。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胡开宝介绍了上外智库建设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人文交流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建设“一带一路”智库平台具有深远意义。高校智库应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人才交流和推动政策转化,共同打造开放、创新与包容的学术共同体,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代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上外丝路所近年来的系列科研成果表示肯定,并期待中国高校伊合组织研究学术共同体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国家战略发展贡献力量。
  
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主任哈正利就中南民族大学伊合中心建设进行了经验分享,提出中心区域国别问题研究已逐步形成了“113”研究布局,陆续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咨政报告,后续将重点推进青年师生前往对象国开展长期交流。

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河北大学)主任白贵提到,当前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已成为学科发展的重大特征,智库建设亟需培养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一带一路”人才。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李刚认为,国际关系智库是特殊的行动型智库,其主要功能覆盖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国际传播、公共外交和储才育才等五大方面,作为国际社会网络的构建者之一,国际关系智库网络构建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李刚认为,未来国际关系智库的发展不在数量而在体量和质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马丽蓉教授提到,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于2017年8月,围绕智库五大功能积极探索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建设新路径,培育“多语种+”伊合组织研究生力军,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中外共研“一带一路”的丝路学术共同体。
  
在论坛的专题研讨环节,专家学者围绕共商共建伊合组织研究与“一带一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本届论坛由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和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协办。据主办方介绍,2024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三家教育部伊合组织研究中心携手合作,成立中国高校伊合组织研究学术共同体,本届丝路学论坛系共同体建立后的首次重要学术研讨。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
转载仅用于公益宣传,如出处有误或疑似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处理。


END


编辑/文慧芳

审核/刘君荣 黄雪敏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 关注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每本定价20元,全年定价240元

可随时破月征订,欢迎订阅!

联系电话

0591-87522929

投稿邮箱

dncbtougao@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74/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579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是立足海峡西岸、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杂志紧盯理论前沿,透析传播实践,热心服务读者。
 最新文章